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设施固定管道式二相流常温烟雾系统雾滴沉积试验 被引量:1

农业机械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缺乏设施专用高效施药机具,现有机具雾化性能差,农药有效利用率低,人员受毒害严重等问题,设计了设施固定管道式二相流常温烟雾系统,并结合推车式常温烟雾机,进行了喷雾性能对比试验,同时以结果期苏椒5号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作物冠层对二相流烟雾系统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试验设置二相流烟雾系统的工作气压为0. 3 MPa,液压为0. 05 MPa,施药流量为2 L/min;常温烟雾机放置在温室中间位置距离前方采集区域2 m处,风筒与水平地面呈15°倾角,向正前方喷雾,施药流量为1. 5 L/min,总施药时间为5 min.结果表明,二相流烟雾系统每个采集区域的沉积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喷头喷射方向前方约1 m处(采样点4或5,与喷头喷射方向有关),CV1稳定在25%~35%之间,反映出横向各采样点雾滴沉积量的差异和分布规律的一致性;常温烟雾机雾滴沉积量在前、中、后各区域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0%、29%和0,导致前方(7~9 m)各采样点雾滴沉积量变异系数高达70%的原因是雾滴集中沉积在烟雾机前方的固定区域(采样点3~6),而在两侧的沉积量过低,后方(41~43 m)沉积量变异系数为0,是因为烟雾机风送距离有限导致后方各采样点无雾滴沉积.从沉积量的区间分布特性看,与常温烟雾机相比,二相流烟雾系统各采集区域雾滴沉积量的变异系数仅为13%.以上结果说明,二相流烟雾系统能够实现整个棚室的无人施药作业,且雾滴沉积分布均匀性较好;棚室内作物的存在有利于雾滴在周围叶片上聚集,雾滴沉积量在竖直高度和不同区域的分布无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不大于13%.综上所述,二相流烟雾系统工作性能稳定,雾滴分布均匀,可明显提升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能够实现人药分离作业.

关键词: 温室 常温烟雾系统 二相流 固定管道 喷雾 雾滴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平原长期施肥和耕作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基于两个分别长达28年和26年的氮磷肥配比和免耕培肥定位试验,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通气法对土壤氨挥发进行原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氮磷肥配合施用降低了土壤氨挥发速率,同时也减少了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和氮肥损失率,试验中处理高量氮肥磷肥混施处理的氮肥损失率在轮作周期内最低仅为0.58%。在少耕培肥试验中发现表施秸秆促进氨挥发损失,将秸秆翻耕到30 cm可以降低土壤氨挥发。氮磷肥配比试验中施肥后连续测定的时间段内土壤氨挥发速率(y)与土壤铵态氮浓度(x)呈明显的线性相关性,y=0.0016x+0.0052,R~2=0.9263;在少耕培肥试验中二者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指数关系,y=0.0312e0.0164x,R~2=0.6557。在氮磷肥配比试验和少耕培肥试验中土壤氨挥发速率的机制模拟函数分别为Y=0.003e0.0015C+0.119W-0.06,R~2=0.559和Y=e0.0036C*(6.241ln T-55.924ln(1-W)-15.011)-4.225,R~2=0.412,可以解释40%~50%土壤氨挥发速率。并且土壤氨挥发速率与气温呈极显著相关(P <0.01),相关系数r=0.42。研究表明,气温对氨挥发有很大影响,通过氮磷肥配合施用以及秸秆翻耕深施都可以减少氨的挥发。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施肥 耕作 氨挥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朱顶红杂种F_1代性状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对以朱顶红‘蒙特布朗’为母本的4个杂交组合和1个自交组合产生的F1代的花冠、花葶高度、花色、花形和抗性5个性状进行观测统计。结果表明:朱顶红F1代的花冠和花葶高的平均值,均较中亲值明显下降;朱顶红F1代花色遗传特点表明,白色和粉/白色等浅色品种遗传能力较强,红色为亲本的F1代花色分离广泛;朱顶红花形重瓣对单瓣表现为显性遗传;朱顶红F1代抗性表现出杂种优势,其抗性普遍较强。

关键词: 朱顶红 杂种F1代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无花果果汁酶解提取工艺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双酶法提取无花果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制备无花果汁、酿造无花果酒奠定基础。【方法】以无花果为材料,以出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4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无花果岀汁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试验结果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和方差分析,得到无花果果汁酶解提取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的无花果果汁最佳酶解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1.5%(质量分数,下同),果胶酶添加量0.3%,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90min。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响应面试验分析得出,无花果果汁的最佳酶解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1.56%,果胶酶添加量0.28%,酶解温度53℃,酶解时间90min;在此条件下无花果的岀汁率为72.15%,与理论值(73.99%)基本吻合,且比未处理无花果出汁率提高了75.46%。纤维素酶添加量与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果胶酶添加量与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与酶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均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无花果的岀汁率。【结论】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了双酶法提取无花果汁的最佳工艺参数,该工艺可以大幅提高无花果出汁率。

关键词: 无花果 纤维素酶 果胶酶 岀汁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农民合作社融资渠道研究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应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福建省农民合作社融资渠道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对于传统正规金融渠道融资,信用评级、享受过金融政策扶持、负责人身份属性数量、合作社公开财务信息和负责人所能联系得到的金融机构人员数量,是影响显著的因素;对于非正规金融渠道,理事会成员数、提供服务数量、受过财政金融政策扶持、领办人/理事长年龄、政府人员数量变量显著。为提高合作社资金可得性建议:提高合作社盈余资金留存比例,提高财务信息公开频率,加强合作社与金融机构和相关政策部门交流,敦促金融市场提高对农民合作社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融资渠道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疱疹病毒Ⅰ型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查明引起2013—2014年江苏多地育肥羊出现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的病因,通过采集发病羊场鼻拭子,采用细胞接毒分离培养、病毒蚀斑纯化、病毒形态结构观察和病毒核酸鉴定,分离到一株山羊疱疹病毒Ⅰ型(caprine herpesvirus 1,CpHV-1),命名为JSHA1405;并对其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料接种MDBK细胞后,盲传至第3代时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电镜下可见直径约100nm有囊膜的病毒粒子;gB全基因测序表明其为CpHV-1,序列比对显示JSHA1405株与CpHV-1瑞士分离毒E/CH株相似性最高,为99.2%。致病性试验表明,JSHA1405分离株可导致山羊发热持续一周以上,体温最高可达41.8℃。山羊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表现为精神沉郁、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涕,可通过鼻腔/粪便排毒。山羊感染后第7天出现中和抗体,第28天达到最高。这是国内首次报道CpHV-1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离毒JSHA1405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CpHV-1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 山羊疱疹病毒Ⅰ型 分离鉴定 致病性 g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秸全量还田方式下小麦苗期低温的生理响应及其抗寒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苗期低温胁迫下不同稻秸全量还田方式对小麦植株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明确不同稻秸全量还田方式下小麦的抗寒性生理机制及适宜的稻秸还田方式。【方法】采用盆栽方法,以扬麦13为试验材料,设稻秸不还田(CK)、均匀覆盖还田、宽行覆草、浅旋还田和翻耕还田5种还田方式,以低温培养箱进行-3、-6和-9℃3种低温处理,低温胁迫结束后5 d调查各处理的冻害情况,并取样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随着温度的降低,各处理小麦植株由叶尖萎蔫变黄的2、3级冻害加重至叶片全枯的4级冻害,甚至出现大部分分蘖冻死的5级冻害。小麦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低温胁迫的加重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等细胞保护物质含量则呈上升趋势,表现出对低温逆境的适应性。同一低温胁迫下,与CK相比,覆盖还田和浅旋还田显著增加了小麦的冻害指数和叶片中MDA含量,降低了SOD活性,减少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但宽行覆草和翻耕还田下小麦的受冻程度和叶片生理指标与CK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较高的S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较低的MDA含量可减缓低温胁迫对小麦植株的危害。【结论】宽行覆草和翻耕还田有利于提高稻秸全量还田小麦的抗寒性,是较适宜的稻秸还田方式。

关键词: 小麦 稻秸还田 苗期低温 生理反应 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大丽轮枝菌的培养、遗传及致病特性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黄萎病是我国棉花和茄子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棉花和茄子的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研究大丽轮枝菌的群体遗传变异以及对棉花和茄子的交互致病性,本文对分离自江苏省的63个棉花黄萎菌和10个茄子黄萎菌进行了培养、遗传和致病特性分析。根据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时形成微菌核的多少来划分培养类型,结果菌核型占83.6%,成为主要的培养类型。用PCR技术检测菌株的致病类型、交配型以及是否具有无毒基因Ave1,结果落叶型菌株占86.3%,为优势种群,但是10株茄子黄萎菌100%都是非落叶型菌株;供试的所有江苏菌株交配型都是MAT1-2型,并且都没有无毒基因Ave1。选择江苏省的6个棉花黄萎菌和4个茄子黄萎菌在室内苗期接种棉花和茄子,进行交互致病性测定,结果这10个菌株都可以侵染棉花和茄子,而且来源于不同寄主作物的菌系之间致病力分化明显,表现在不同菌株对同一寄主的致病力不同,同一菌株对不同寄主的致病力也不同。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大丽轮枝菌群体遗传结构和制定黄萎病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培养类型 致病类型 交配型 无毒基因Ave1 交互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作玉米对草莓生长生理特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采用草莓玉米套作和草莓连作方式,对草莓的生长、生理及其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分析,为生产中克服草莓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套作条件下草莓的株高、根长、茎粗和整株重量等营养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连作模式。(2)与连作相比,套作可提高草莓植株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醇脱氢酶(ADH)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同时可提高草莓植株根系和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使根系丙二醛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保证草莓植株良好生长。(3)与草莓连作相比,套作玉米使秋季草莓苗的定植入田死苗率降低28.8%,加快缓苗速度,且单株保持良好长势和后期正常坐果。(4)套作玉米能够显著提高草莓果实的硬度、单果重及单株产量,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无显著影响。研究认为,草莓套作玉米能够克服草莓连作障碍,促进草莓植株的营养生长,增强草莓植株抵御逆境胁迫的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草莓 连作 套作玉米 植株长势 产量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荷花品种对富营养水体和底泥中氮、磷去除能力比较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静态水培的方法,研究种植3个荷花品种秦淮花灯、荷塘情深、太空莲36号的富营养化水体和底泥中氮、磷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品种间的生物性状和净化效果差异。结果表明,3个荷花品种的株高和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均表现为太空莲36号>荷塘情深>秦淮花灯。秦淮花灯、荷塘情深、太空莲36号对底泥中的总氮去除率分别为30.24%、31.76%、37.90%,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5.37%、36.07%、44.71%;对水体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8.88%、61.67%、70.50%,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4.39%、76.20%、80.16%。3个荷花品种对铵态氮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太空莲36号对水体和底泥的净化效果较另外2个品种更好。

关键词: 荷花 富营养化 底泥 水体 去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