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钙调素及其抗血清对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砂梨品种今村秋及丰水为试验材料,在离体及活体条件下,研究了外源施加不同浓度钙调素及其抗血清对梨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离体培养条件下,施加10~(-7)mol/L钙调素对今村秋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稀释200倍的钙调素抗血清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自交不亲和性反应与活体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钙调素在梨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过程的促进作用,而钙调素抗血清的作用与之截然相反,显著抑制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说明,钙调素处理可以有效促进梨自交不亲和过程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

关键词: 钙调素 自交不亲和 花粉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脂氧合酶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果树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linoleate oxygen oxidoreductase;EC1.13.11.12)作为一种重要的酶,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及植物抗逆过程,因其重要作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桃LOX基因家族进行发掘和预测,以期为桃LOX家族基因鉴定和功能分析提供基础信息,并在分子水平上为桃品种改良及采后保鲜提供明确的候选基因。【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了桃LOX基因家族成员数目、系统进化关系、假定蛋白质结构及分类,运用q RT-PCR技术研究LOX基因家族在桃特异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桃LOX基因家族包含13个假定蛋白,9-LOX和13-LOX类型分别有6个成员,另外存在1个特殊类型,与苹果具有相似性;桃LOX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在33.76%~90.84%;13个LOX家族成员绝大多数是两性氨基酸,9-LOX类型的6个家族成员的理论等电点都小于7,13-LOX类型各等电点没有规律;13个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除ppa017962m外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要构成元件;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LOX家族基因并非平均分布在桃的8条染色体上,其中6号染色体上桃LOX基因分布最多,ppa017962m未定位在任何特异染色体上;q RT-PCR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表明,LOX基因家族主要在果实和茎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结论】分离并鉴定了13个桃LOX家族基因,其不均匀地分布在桃染色体上;多数桃LOX基因主要在果实和茎部表达;ppa001634m、ppa001082m、ppa001216m、ppa001016m、ppa017962m在果实中的表达量最高,可能参与调控桃果实衰老软化过程。

关键词: LOX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兔出血症病毒VP60基因特异性噬菌体展示肽库的构建及鉴定

中国兽医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构建家兔出血症病毒VP60基因特异性噬菌体展示肽库,并选用已知表位序列的单克隆抗体对VP60基因特异性肽库进行鉴定,以确定所构建肽库的特异性和丰富性。利用DNA酶Ⅰ随机消化法构建VP60基因噬菌体随机肽库。采用生物淘选和噬菌体原位杂交技术,选用1B8、1D4、5H3和A3C 4株纯化的单克隆抗体对该肽库进行抗原表位的鉴定。结果显示,所构建多肽库的滴度约为2.6×1012 PFU/m L,能够满足鉴定VP60蛋白的抗原表位的要求,同时鉴定到4条与VP60蛋白高度同源的序列,分别为N(326)PISQV(331)、D(338)MSFV(342)、K(562)STLVFNL(569)和G(25)TTTDGMDPGVVAA(38),与已知单抗所对应的表位序列高度同源。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家兔出血症病毒VP60基因特异性随机肽库,选用已知表位序列的单克隆抗体对构建的肽库进行鉴定,鉴定到的表位与目前已经报道的单抗针对的表位序列高度同源,表明所构建肽库的特异性和丰富性良好,为进一步筛选和丰富VP60抗原表位奠定基础,还可用于VP60与受体结合域的鉴定,对阐述RHDV的感染、致病和免疫保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家兔出血症病毒 VP60基因 特异性噬菌体展示肽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桂醛对增强辣椒疫霉病抗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实验以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致病性菌株NJ01和‘苏椒5号’辣椒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肉桂醛对辣椒疫霉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室内侵染效果以及对辣椒幼苗防卫反应的调控作用,揭示肉桂醛对增强辣椒疫霉病抗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肉桂醛对实验所用致病性菌株NJ01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为0.81mmol/L;肉桂醛处理可导致NJ01菌丝严重皱缩、畸形、断裂;PI染色显示NJ01菌丝出现明显的细胞死亡现象。(2)单独NJ01菌株接种的辣椒植株表现出明显病症(茎基部变黑褐色、干枯萎缩,植株倒伏,叶片脱落,生物量下降);而肉桂醛处理2h后接种NJ01菌株的辣椒植株长势良好,无明显病症,鲜重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至对照水平。(3)与单独接种NJ01菌株处理相比,肉桂醛处理2h后接种NJ01菌株的辣椒植株体内抗氧化酶(CAT、SOD、POD)活性显著上升,抗氧化物质(GSH和ASA)含量显著增加。研究认为,肉桂醛可能通过抑制辣椒疫霉菌的生长及其对辣椒植株的侵染能力,同时调控辣椒植株防卫反应,进而提高辣椒对疫病抗性。

关键词: 肉桂醛 辣椒疫病 辣椒疫霉 抗氧化酶 抗氧化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秸与非常规饲料组合效应的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小麦秸与非常规饲料间的组合效应。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橘子皮和苹果渣分别按0∶100、25∶75、50∶50、75∶25、100∶0比例进行组合的48 h体外发酵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干物质降解率(DM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以及其组合效应。结果表明:1)在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橘子皮、苹果渣的各组合中,当小麦秸比例为25%时,TVFA浓度均大于小麦秸比例为50%、75%、100%时。2)随着小麦秸比例的增大,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橘子皮、苹果渣组合的DMD逐渐降低,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组合各比例之间的DMD差异显著(P<0.05)。3)随着小麦秸比例的增大,小麦秸与大豆皮组合的NDFD和ADFD逐渐降低,各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小麦秸与橘子皮的组合中,当小麦秸比例为50%时,NDFD和ADFD最大。4)当小麦秸比例为50%时,小麦秸与橘子皮、苹果渣的组合对NDFD和ADFD的组合效应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各比例(P<0.05);当小麦秸比例为75%时,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的组合对NDFD和ADFD的组合效应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各比例(P<0.05)。综上所述,小麦秸与大豆皮、喷浆玉米皮的最优组合是75∶25。小麦秸与橘子皮、苹果渣的最优组合是50∶50。

关键词: 小麦秸 非常规饲料 挥发性脂肪酸 降解率 组合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肌肉中特异表达真核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特异性验证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肌肉中特异表达真核载体,本试验以PGL4.10质粒为骨架,利用基因合成、酶切连接方法获得重组载体,同时利用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2作为标记基因来检测重组载体在非肌源细胞和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有肌球蛋白轻链基因MLC启动子及其增强子的肌肉中特异表达载体,通过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该表达载体在非肌源性细胞和肌细胞中均不表达DsRed2,只在分化的肌细胞中表达DsRed2。该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制备肌肉中特异表达的转基因动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肌肉 表达载体 MLC 启动子 DsRed2 肌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黄瓜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比单施化肥或有机肥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配合施用时其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面还缺乏深入探讨。在等氮量条件下,将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有机肥(WOF处理)、猪粪有机肥(POF处理)和发酵床熟化垫料有机肥(FOF处理)分别以1∶1的比例与化肥〔w(N)∶w(P2O5)∶w(K2O)=15∶15∶15〕配施,并以单施化肥(CF处理)和不施肥(CK处理)为对照,分析其对设施大棚黄瓜(Cucumis sativus)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获得与化肥相当或者超过化肥的产量,其中FOF处理产量最高,比CF处理提高26.77%,其次为WOF处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不仅可以保持或提高黄瓜果实产量,同时可以提高果实品质,WOF、POF和FOF处理维生素C含量比CF处理增加30%左右。与CF处理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但是不同来源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在氮素利用效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CR-DGGE分析显示细菌群落结构可分为3大类,CK和CF处理群落结构相似,WOF和POF处理群落结构相似,FOF处理则单独成一类;不同来源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都能提高土壤中细菌的香农-威尔指数和丰度,与CF处理相比最高能提高5%以上。施入外源有机物质可以改变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而施入化肥对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肥料配施 黄瓜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愈伤组织生理结构与诱导特性的研究

核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不同粳稻品种成熟胚的愈伤诱导特性,以17个优质高产水稻成熟胚为外植体,比较其愈伤组织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出愈率,并对出愈率较高(宁9213)和较低(南粳41)的品种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出愈率、愈伤组织状态、细胞的结构及其蛋白组分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不同激素组合中愈伤诱导率高低顺序为:2,4-D+KT>2,4-D+6-BA>2,4-D+KT+6-BA。宁9213在2种培养基(2 mg·L-12,4-D+0.3 mg·L-16-BA和2 mg·L-12,4-D+0.3 mg·L-1KT)中愈伤的诱导率均显著高于南粳41,二者在添加KT的培养基中的诱导率高于添加6-BA的诱导率。仅添加了KT和6-BA 2种激素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超微结构差异不大,均表现为细胞间排列较紧凑,细胞质浓厚,具有大的细胞核和核仁,核膜完整,具有较多的线粒体和较少的质体。南粳41在添加了KT的培养基中愈伤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在添加了6-BA的培养基中细胞处于衰老状态。蛋白质组分分析显示,宁9213缺失了59 k D蛋白,而南粳41缺失了70 k D蛋白,但不同培养基诱导对两者愈伤组织的蛋白组分影响不大。因此,品种间成熟胚出愈率不同主要是由于不同基因型品种成熟胚对外源激素敏感程度存在差异,从而引起其愈伤组织细胞生理功能、衰老速度以及特异蛋白表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水稻成熟胚愈伤诱导的规律,并利于加快水稻基因改良的进程。

关键词: 粳稻 愈伤组织 诱导特性 细胞结构 蛋白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菇远红外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的变化规律

食品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远红外干燥双孢菇内部水分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在50、60、70℃条件下,切片厚度为3、5、7 mm双孢菇切片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变化。结果表明:双孢菇中主要存在自由水、弱结合水和结合水3种状态水,其中切片厚度为3、5、7 mm双孢菇片自由水含量(M23值)分别为9 048.26、12 038.71、17 532.27,在3种状态水中所占比例最大。在相同干燥温度条件下,切片厚度为3 mm的双孢菇自由水和弱结合水去除所需的时间最短;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3、5、7 mm双孢菇片中自由水和弱结合水含量逐渐降低。3种切片厚度的双孢菇在不同温度干燥过程中结合水含量无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干燥过程中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和部分弱结合水,结合水基本不会去除,因此结合水含量对双孢菇远红外干燥效果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干燥 双孢菇 水分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下苗期栽培大豆生理响应及Na~+动态平衡关键基因的表达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耐盐栽培大豆和盐敏感栽培大豆对盐胁迫的响应,特别是盐胁迫对大豆幼苗光合特性、离子含量及Na~+动态平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比较盐胁迫下不同大豆品种的响应差异,揭示不同基因型大豆耐盐机制,为大豆栽培管理、耐盐品种的选育及人工调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耐盐栽培大豆(Y8D6008、Y8D6013)和盐敏感栽培大豆(Y8D6132、Y8D6136)为材料,选取长势一致的大豆幼苗于1/2×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待第一片复叶完全展开时,营养液中加入Na Cl,每天递增50 mmol·L~(-1)到达处理浓度150 mmol·L~(-1),处理持续7 d。以不加Na Cl的1/2×Hoagland营养液作为对照,研究盐胁迫下大豆幼苗的光合特性、离子含量及Na~+动态平衡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150 mmol·L~(-1) Na Cl不同程度地抑制了4种大豆幼苗生长,同时显著降低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但是Na Cl胁迫对盐敏感大豆影响程度显著高于耐盐品种;盐胁迫显著降低耐盐大豆的胞间CO2浓度,而盐敏感大豆与之相反,说明150 mmol·L~(-1) Na Cl处理下气孔限制是引起耐盐品种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因素,而盐敏感品种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因素是非气孔限制。对大豆植株的不同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发现盐胁迫下4种大豆叶片中Na~+积累均显著升高,盐敏感品种上升幅度显著高于耐盐品种,而K~+含量与Na~+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反。盐敏感大豆叶片中磷含量(P)均受盐胁迫显著下降,而耐盐大豆叶片P在胁迫后略有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变化幅度与叶片中Na~+、K~+和P含量变化幅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6个参与大豆植株体内Na~+动态平衡相关基因Gm SOS1、Gm Ncl1、Gm SALT3、Gm NHX1(离子通道基因)、Gm CIPK1(信号转导基因)和Gm AVP1(能量运输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盐胁迫后4种大豆的Gm Ncl1表达量均显著上调,盐敏感品种上调倍数高于耐盐大豆品种,这种表达变化与大豆的耐盐性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其他5个基因表达量与大豆的耐盐性没有明显的关联性。【结论】与盐敏感大豆相比,耐盐大豆在盐胁迫环境条件下减少Na~+在叶片中的积累,保持相对较高的K~+和P含量,并维持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这是耐盐大豆比盐敏感大豆具有较强耐盐特性的因素之一,另外Na~+动态平衡相关基因GmNcl1可能与大豆耐盐特性有一定关联性。

关键词: 栽培大豆 盐胁迫 光合特性 离子含量 基因表达 Na~+动态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