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种植方式对黑麦草生育特性的影响研究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种植方式对黑麦草生育特性的影响,以钻石T和特高多花黑麦草为材料,采用稻底撒播、浅沟撒播、翻耕条播和翻耕撒播4种种植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对黑麦草出苗速度有较大影响,但对生育期影响不大,各播种方式生育期从抽穗期起开始接近,到成熟期基本一致;1月中旬后,黑麦草株高进入快速生长期,生物产量也快速提高,株高与产量增长呈正相关;黑麦草分蘖数存在1个高峰值,其分蘖减少是因田间覆盖度增大,部分分蘖由于光照不足成为分蘖无效甚至死亡,此时产草量的增加主要依靠植株增大和向上生长形成;翻耕条播产草量最高,土壤精细耕作是提高稻田轮作黑麦草产量的重要因素;2个品种产量在3月中旬都有一个峰值,此时黑麦草可为牲畜提供大量草料。种植方式对黑麦草生育特性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根系和产草量影响最大,采用翻耕播种是提高黑麦草产草量的有效措施。


野生竹黄的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自然生态环境下与竹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重要生物因素,也为野生竹黄害虫或害螨的防治提供参考,对竹黄害虫或害螨种类和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危害竹黄的害虫3目7科10种,其中,鹊背筋隐翅虫(Oxytelus piceus)、竹黄长角象(Cedocus sp.)和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的危害较重,竹黄长角象(Cedocus sp.)为中国新记录种。结论:研究初步明确危害竹黄的主要昆虫或螨类的危害特点,并分析了制约竹黄自然资源研究与开发的生物因素,探讨其相应防治方法。


贵州耕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合理配置肥料资源,提高耕地与肥料的利用效益,运用excel和spss等统计软件,采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参照贵州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对2005-2012年贵州省9个市(州)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39.58万个耕地耕层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pH测试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省耕地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5.52g/kg,氮1.97g/kg、碱解氮158.65mg/kg、有效磷16.95mg/kg、速效钾139.65mg/kg、缓效钾271.23mg/kg。其中,有机质主要集中分布在极丰富等级,比例为30.78%;全氮主要集中在最适宜等级,比例为30.44%;碱解氮主要集中在适宜和最适宜等级,比例分布为35.17%和31.13%;有效磷和速效钾均集中在适宜等级,比例为分别34.51%和30.48%;缓效钾则主要集中在极缺乏等级和极丰富等级,样本比例分别为26.86%和25.26%。结合各市(州)土壤养分含量等级分布状况,针对贵州主要粮食作物提出了相应的施肥建议。


基于Cyt b基因序列的大叶蝉亚科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吸汁类害虫大叶蝉亚科种类间的系统发生关系,选用线粒体Cyt b基因432bp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大叶蝉亚科9属21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Cyt b基因的多序列中,有227个核甘酸变异位点,变异率为52.5%,简约信息位点206个,占总位点数的47.7%;T、C、A、G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38.8%、17.4%、33.2%、10.6%,A+T平均含量为72.0%,明显高于G+C含量(28.0%)。T、C转换大于A、G,T、A颠换占主体。密码子第1、3位点转换已达到一定饱和。以横脊叶蝉亚科(Evacanthinae)的2种类(黑条脊额叶蝉、褐带横脊叶蝉)以及杆叶蝉(Hylicinae)作为外群,基于432bp编码的144个氨基酸序列构建了系统树,MP树和NJ树结构基本一致,均支持大叶蝉各属的单系性,构建的系统树和雄性外生殖器一些特征演化吻合。故Cyt b基因是大叶蝉亚科属种系统发育十分有效的基因。
关键词: 半翅目 叶蝉科 大叶蝉亚科 分子系统发育 Cyt b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肚底黄两例
《中国兽医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中兽医学中所说的肚底黄,俗称跑皮黄。该病为家畜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一般为毒邪侵入腹下所致。《元亨疗马集.疮黄论》:"黄者,气之壮也,气壮使血而离经络,血离经络溢于肤腠,肤腠郁而血瘀,血瘀者而化为黄水,故曰黄也"。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根据临床类型辨证施治,采用中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瘀,西药辅助治疗,共治愈马肚底黄


不同复配比例对γ-氨基丁酸茶品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弄清不同复配比例菊花改善γ-氨基丁酸茶不良气味的效果,采用感官审评及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复配比例对γ-氨基丁酸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感官审评中,各处理的综合品质差异不大,菊花花瓣对外形匀度略有影响;γ-氨基丁酸含量,处理E最高,为1.89 mg/g;处理A最低,仅1.24mg/g。茶多酚含量,处理B最低,为18.12%,其余处理变化不大,为20.17%~21.36%。游离氨基酸含量,各处理均较高,为5.31%~5.82%。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均达到绿茶或花茶的质量要求,菊花香气消除了γ-氨基丁酸的不良气味。


原料蔗良种品比试验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满足贵州原料蔗发展对良种的需求,进行了内江03/218、内江97/113、闽引1991、桂糖11号(对照)2010年新植蔗和2011年宿根蔗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内江03/218平均糖分锤度20.65%、糖分14.97%、单产7 470.35kg/667m2,分别比对照高3.70百分点、1.56百分点、增产920.79kg/667m2(增产率14.06%);内江97/113平均糖分锤度22.05%、糖分14.55%、单产9 445.01kg/667m2,分别较对照高5.10百分点、1.14百分点、增产2 895.45kg/667m2(增产率44.21%);闽引1991平均糖分锤度20.55%、糖分13.04%、单产9 093.24kg/667m2,分别比对照高3.60百分点、低0.37百分点、增产2 543.68kg/667m2(增产率38.84%)。同时,内江03/218、内江97/113和闽引1991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抗虫性、抗寒性及抗旱性。
关键词: 原料蔗 内江03/218 内江97/113 闽引1991 品种比较 性状表现


水稻RIL群体的几个产量相关性状研究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用水稻Ⅱ-32 B和特青构建的F7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后代群体,为后期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研究提供依据,调查了该群体的单株产量、千粒重、主穗粒数、主穗结实率、主穗长度、有效穗、株高和全生育期8个产量相关性状,对这8个性状在群体中的表现用DPS 7.05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并构建了频次分布图。结果表明,调查的8个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在后代群体中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8个性状均可进行QTL定位分析。


观赏草新品种剑江沿阶草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选育出质优、耐阴、观赏性好的本土观赏草品种应用于生产,以2001年在贵州省境内采集到的野生沿阶草植株为原始群体,采用系统选育法,经多年栽培驯化,育成了观赏草新品种剑江沿阶草。该品种叶色深绿、有光泽,质地精细,分蘖能力强,耐热、耐寒,全年青绿。适应性、抗性及观赏性明显优于对照,于2012年6月通过了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号:446)。适宜于长江以南年降雨量在800mm以上的亚热带地区种植,尤其是在冷季型草坪草还未有真正大面积应用的南亚热带地区,用来建植高质量的园林观赏草坪及台阶植草效果非常好。


铁皮石斛种子无菌萌发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种子的无菌萌发方法。[方法]以改良MS+土豆熟汁液2.0%+蔗糖2.0%+琼脂0.65%+0.1 mg/L NAA为种子萌发培养基,将铁皮石斛种子播种后统计萌发率。[结果]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率达90%以上,继代培养后组培苗生长正常。[结论]该研究建立了铁皮石斛种子的无菌萌发体系,为铁皮石斛实生苗的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