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螟黄赤眼蜂携带球孢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食心虫作为重要害虫在我国大豆主产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白僵菌和赤眼蜂是大豆食心虫的两种重要生物防治手段,如何将二者相结合实现大豆食心虫的可持续防控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从大豆食心虫幼虫僵虫分离、鉴定并筛选到 3 株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大豆食心虫老熟幼虫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 6.21 d,6.39 d和 6.87 d.筛选到对螟黄赤眼蜂羽化和寄生害虫卵无明显影响的球孢白僵菌孢子高吸附性助剂 0.1%(w/v)淀粉溶液,实现单头蜂带菌量 3.56×104 个孢子.两年田间试验表明,较单一使用螟黄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携带球孢白僵菌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分别提高了 11.80%和 8.31%,分别达到了 70.44%和 64.75%,从而实现了在不明显增加防治成本的基础上,提高防治效率,实现协同增效.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 生防微生物 天敌 协同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种床质量的影响及其与幼苗群体建成和产量的关系

作物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风沙土与黑土 2种土壤类型下,设置免耕与条耕2种耕作方式,对播种期玉米种床水分、温度、土壤紧实度以及出苗质量、产量进行了分析,探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种床质量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条耕模式下,风沙土种床5cm与10cm深度土壤温度分别增加0.73℃与1.53℃,黑土相应提高2.60℃与0.70℃;风沙土 10~17cm以及黑土 5~17cm深度土壤紧实度降低幅度分别为5.56%~28.21%与14.19%~56.90%,种子入土深度一致性相应提高32.99%与146.90%,黑土种子出苗时间平均缩短1.67d;风沙土与黑土幼苗株高整齐度分别提高31.23%和58.32%,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27%和11.57%,其中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百粒重提高是条耕模式增产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种子入土深度一致性与幼苗株高整齐度和籽粒产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免耕 条耕 春玉米 种床质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浆地膜覆盖配施菌剂对大豆生长发育和杂草群落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草浆地膜对大豆在盐碱化土壤中的生产性能,采用对比法,研究其在草浆地膜覆盖及菌剂拌种处理下对盐碱土壤的保水状况、植株长势与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JM(菌剂拌种和草浆地膜覆盖)与KM(草浆地膜覆盖)处理的含水率分别较CK高1.18%和1.06%,差异显著(P<0.05),草浆地膜覆盖减少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增加含水率,而菌剂拌种对其影响不大.KM处理在不同时间内株高呈增加趋势(P<0.05),J0(菌剂拌种)、JM处理对株高影响不大;不同处理对植株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影响不大,但对其地上部干鲜重及干物质积累量有影响,尤其是在后期(7月22日-8月15日)JM和KM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多,分别是0.52和0.56 g.此外,JM(78.94株·m-2)和KM(147.37株·m-2)处理的杂草种类和密度均低于CK(231.58株·m-2)和J0(173.68株·m-2)处理.KM处理的杂草生物总量最多,平均为82.76 g·m-2.综上所述,草浆地膜覆盖具有保水效果,对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草浆地膜覆盖配施菌剂能够减少杂草滋生.本研究为可降解地膜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草浆地膜 菌剂 大豆 植株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耐冷基因ZmCOLD1的结构和表达模式分析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冷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基于水稻中调控耐低温的OsCOLD1基因编码序列,通过Blast比对获得高度同源的玉米ZmCOLD1基因编码序列,进而对ZmCOLD1基因的分子特征和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并进行ZmCOLD1基因过表达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结果表明,ZmCOLD1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 647 bp,编码548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I)4.95,估计分子量为137 457.13 Da,属疏水蛋白。利用ClustalX进行蛋白质序列的比对,进行ZmCOLD1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ZmCOLD1氨基酸序列与水稻的亲缘关系较近。通过构建目的蛋白与GFP融合的表达载体pCAMBIA1302-GFP-ZmCOLD1并注射烟草,发现ZmCOLD1蛋白主要集中在细胞质膜中。

关键词: 玉米 ZmCOLD1 分子特性分析 亚细胞定位 载体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盖作物和氮素用量对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种覆盖作物和5个氮素用量大田试验,探讨氮素和覆盖作物对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随氮素用量增加,玉米产量先升高后趋于稳定,75 kg/hm~2氮处理有效穗数最大,225 kg/hm~2氮处理穗粒数和百粒重最大;低氮水平下,黑麦覆盖玉米产量最大。覆盖作物增加玉米花后20 d前的叶绿素含量,且提高了高氮处理开花后20~40 d的叶片光合速率;黑麦覆盖显著增加玉米中、上部叶面积。光能利用差异主要在花后40 d,氮素用量225~300 kg/hm~2时黑麦覆盖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qP)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高于玉米单作。综上,玉米-覆盖作物系统的玉米低氮量处理增产幅度大,高氮量处理产量高;以黑麦覆盖处理较好。

关键词: 玉米 覆盖作物 氮素用量 产量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6个花生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9个农艺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侧枝长、饱果数、秕果数、籽仁重、出仁率是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果重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吉花24’利于培育紧凑型新品种,是具有饱果数和出仁率高的优良亲本材料,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扶余四粒红’作为地方品种,对于改良株型、提高长势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的5个性状主要有主茎高、侧枝长、饱果数、籽仁重、出仁率。

关键词: 花生 农艺性状 杂交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云计算与RBF神经网络集成的玉米精准施肥模型研究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玉米精准施肥模型与土壤多个参数有复杂的关系,且动态性数据量庞大、维度高、具有非线性强的特点,本文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存储、分析、共享的功能,运用神经网络较强的处理非线性问题的能力,对玉米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处理,构建玉米土壤实时监控云平台,进行基于优化RBF神经网络的玉米土壤养分施肥模型研究,明确模拟施肥量与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将该模型在农安县陈家店村应用,为玉米的精准施肥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基于云计算与RBF神经网络集成的玉米精准施肥模型与传统网络进行比较减少了误差,节约了时间,可为玉米精准施肥提供咨询指导,促进对玉米精准农田管理的实施。

关键词: 玉米 云计算 精准施肥模型 RBF神经网络 土壤空间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花鸡HDAC9基因CDS区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istone Deacetylase 9,HDAC9)基因的功能,明确其在芦花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实验采集芦花鸡各组织,克隆获得HDAC9基因完整CDS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芦花鸡HDAC9基因CDS区长度为3210 bp,编码1069个氨基酸;芦花鸡HDAC9基因氨基酸序列与號鹦鹉、绿头鸭及雉鸡位于一个分支,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HDAC9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18.0 ku,分子式为C5145H8261N1499O1613S33,理论等电点为6.33,半衰期为30 h,HDAC9蛋白为水溶性蛋白;HDAC9蛋白存在信号肽,为分泌蛋白;共存在67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存在3个N-糖基化潜在位点.HDAC9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其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DAC9基因在芦花鸡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胸肌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睾丸.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HDAC9基因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芦花鸡 HDAC9 克隆 表达差异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玉米生产中水分高效农艺技术途径与模式探索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吉林省粮食产量逐步提升,已连续8年总产量稳定在350亿kg以上,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吉林省水资源总量相对贫乏,虽然自然降水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气候暖干化,导致的季节性干旱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此外,长期重用轻养的生产方式造成耕层土壤结构恶化,水分蓄、保、供能力下降,致使粮食增产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针对上述生产与技术问题,围绕“以高效利用自然降水为主,节水补充灌溉为辅”的技术原则,开展玉米丰产高效栽培机理和关键技术创新,在半湿润区提出了“蓄水保墒”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在半干旱区提出了“蓄水保墒+节水补灌”水分高效利用技术,构建了7套适于吉林省半干旱、半湿润区的栽培技术模式,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应用。

关键词: 玉米 丰产高效栽培 水分高效利用 节水补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株高QTL定位及候选基因挖掘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株高(plant height, PH)对理想株型和产量有重要影响,为筛选株高相关候选基因,以包含208个株系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群体为材料,对大豆株高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2个与大豆株高相关的QTL位点,其中qPH7-1、qPH12-1和qPH16-1在不同年份被重复检测到。对3个QTL区间进行基因注释得到35个基因。根据基因注释、双亲序列比对和qRT-PCR,最终预测Glyma.16G198800和Glyma.16G199000为调控大豆株高的候选基因。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Glyma.16G198800中SNP-4034在双亲间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株高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大豆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 株高 QTL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