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36%二氯喹啉酸·2甲4氯异辛酯OD对高粱田杂草防效及安全性

农药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36%二氯喹啉酸·2甲4氯异辛酯OD对高粱田杂草的防效及其对高粱的安全性,以及适宜的施用剂量和施药方法。[方法]依据除草剂防治高粱田杂草试验准则进行。[结果]36%二氯喹啉酸·2甲4氯异辛酯OD对高粱田一年生杂草有较好防效;2年的试验中,施药后15、30 d对高粱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幅度为82.3%~99.0%、88.5%~99.7%,鲜质量防效幅度为90.3%~100.0%。2年的试验结果整体一致,随剂量的升高,防效逐渐提升,且施药后30 d的防效高于施药后15 d,对一年生阔叶杂草的防效略高于禾本科杂草,施用剂量为540.0~604.8 g a.i./hm2范围内,对高粱生长安全性高,对产量未见不良影响。[结论]36%二氯喹啉酸·2甲4氯异辛酯OD可用于高粱田杂草防控,适宜施药期为高粱4~6叶期,适宜剂量为540~604.8 g a.i./hm2。

关键词: 二氯喹啉酸 2甲4氯异辛酯 高粱 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沃金黑牛FGF14基因单倍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旨在探究沃金黑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4(FGF14)基因第4外显子多态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实验采集195头沃金黑牛(6~24月龄)血液,提取DNA,通过PCR测序技术检测沃金黑牛FGF14基因存在的突变位点,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SNPs位点的连锁不平衡程度并构建单倍型,用SPSS 21.0软件分析不同单倍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沃金黑牛FGF14基因第4外显子共检测到3个SNPs位点,共构建5种单倍型和8种双倍型,仅S1、S3 2个SNPs位点为强连锁不平衡关系;χ2检验结果显示,3个SNPs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可知,3个SNPs位点纯合度较高,多态信息含量(PIC)表现为第1、3处SNPs位点为中度多态(0.25<PIC<0.5),第2处SNP位点为低度多态(PIC<0.25)。关联性分析表明:在不同月龄中H2H3双倍型个体体重、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腹围、管围、背膘厚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H1H1、H1H2双倍型个体。研究表明FGF14基因可能是影响沃金黑牛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可作为沃金黑牛遗传选育的分子标记提高选育效率。

关键词: 沃金黑牛 FGF14基因 单倍型 多态性 不同月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殖酸的性质及应用进展

应用化工 2023 CSCD

摘要:主要从溶解性、酸性、离子交换特性、络合性、氧化还原性等方面综合阐述腐殖酸的特性.并进一步综述了腐殖酸在农业、环保和医疗等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和发展趋势.并提出未来创新腐殖酸检测技术.为今后腐殖酸在农业、环保和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腐殖酸 分类 特性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肉碱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合成代谢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L-肉碱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界的类维生素季铵盐化合物,以赖氨酸为底物在动物体的肝脏和肌肉中内源性合成.长期以来,L-肉碱不仅被认为在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被证明具有抑制氧化损伤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因此,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补充L-肉碱在改善家畜性能方面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猪、鸡等单胃动物,对反刍动物研究较少.与单胃动物不同,反刍动物特殊的瘤胃生理环境以及瘤胃微生物对L-肉碱的降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L-肉碱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效果.本文简述了L-肉碱的生理特性及其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合成与代谢,并补充了L-肉碱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期为L-肉碱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L-肉碱 生理功能 反刍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向日葵育种现状及综合栽培技术

东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观赏向日葵凭借其丰富的花型、花色及独特的风姿逐渐崭露头角,现已成为观光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和鲜切花传情达意的新宠,广泛用于园林景观建设和花卉产业中。本研究对其生物学特性、品种用途、育种现状与繁育、栽培技术及效益做概述分析,总结多年研究经验,为观赏向日葵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观赏向日葵 育种现状 繁育 栽培技术 效益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抗蚜虫研究进展

东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蚜虫(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是危害大豆(Glycine max)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而抗蚜品种培育是控制大豆蚜虫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综述了大豆蚜虫及其危害、抗蚜评价方法、抗性类型及抗蚜虫资源、蚜虫的生物型、抗性遗传、抗蚜虫基因定位及抗蚜虫基因聚合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希望对我国大豆抗蚜虫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大豆 蚜虫 生物型 抗性遗传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南方锈病防治药剂筛选与施用关键技术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玉米南方锈病在海南南繁基地普遍且偏重发生,已对玉米育种造成较大影响。本研究以控制玉米南方锈病发生、保护玉米育种健康发展为目标,对25%吡唑醚菌酯、19%丙环唑·嘧菌酯、40%丁香·戊唑醇、25%嘧菌酯和0.01%芸苔素内酯5种药剂的20个处理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从中筛选出40%丁香·戊唑醇和0.01%芸苔素内酯混配组合以及25%吡唑醚菌酯和0.01%芸苔素内酯混配组合的2个药剂组合,喷施1次对南方锈病均有较好防治效果且防效持续时间长,防治效果达86.52%。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药剂组合并在关键时期施药能有效控制南方锈病暴发流行,消除南方锈病对南繁基地玉米品种选育造成的困扰。

关键词: 玉米 南方锈病 施药方法 化学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γ-氨基丁酸贝莱斯芽孢杆菌CLYB1的鉴定及基因组改组选育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γ-氨基丁酸产量,本研究采用紫外诱变和基因组改组技术处理筛选鉴定的产γ-氨基丁酸菌株CLYB1,并对改组后的菌株进行溶血试验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产γ-氨基丁酸菌株CLYB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产量为 3.95 g/L.对菌株CLYB1进行紫外诱变,得到菌株CLYB1-Y,γ-氨基丁酸产量为 10.26 g/L,比出发菌株CLYB1的γ-氨基丁酸产量提高 160%.通过基因组改组得到菌株CLYB1-YC,γ-氨基丁酸产量为20.19 g/L,比出发菌株CLYB1提高411%.改组菌株进行菌株溶血试验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CLYB1-YC没有溶血环出现,无溶血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林可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 10种常见抗生素均敏感,菌株安全性良好.贝莱斯芽孢杆菌CLYB1通过基因组改组可以提高γ-氨基丁酸产量,菌株具有更好的应用开发价值.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CLYB1 γ-氨基丁酸 鉴定 诱变 基因组改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改进YOLO v5s算法的大豆叶片虫洞的识别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对大豆叶片虫洞进行识别有助于及时发现虫情并有针对性的防治虫害,提出了一种大豆叶片虫洞的识别方法:以YOLO v5s网络作为基础,在大豆叶片虫洞特征提取过程中引入空洞卷积代替3次池化处理,提取虫洞边缘不规则信息;将特征信息输入空间注意力机制,提取时空融合信息,进而捕获野外不同背景下的颜色信息;针对大豆叶片虫洞目标远近不一的问题,重构特征金字塔结构,增加了1层输出层,将80像素×80像素输出特征图经过上采样后得到160像素×160像素特征图,并将其与浅层同尺寸特征图进行拼接,提高虫洞目标识别定位的准确性;将融合后的总特征输入目标检测模块,输出单个对象的检测外框,得到大豆叶片虫洞识别模型.在大豆叶片虫洞样本数据集上对模型进行测试,结果对大豆叶片虫洞的平均识别准确率最高达95.24%,模型存储空间为15.1 MB,每秒传输91帧.所建立的方法与Faster R-CNN、YOLO v3、YOLO v5s对比,对大豆叶片虫洞识别的平均准确率分别提高2.50%、12.13%、2.81%.

关键词: 大豆叶片虫洞 注意力机制 改进YOLO v5s 机器学习 识别准确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方粘虫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东方粘虫对异色瓢虫的饲养效果,本文利用东方粘虫卵粒、低龄幼虫和高龄幼虫对异色瓢虫进行人工饲养,研究这3种饲料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这3种饲料的异色瓢虫发育历期、成虫体质量、存活率和繁殖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卵粒组的异色瓢虫全幼虫期发育历期(9.85 d)显著短于低龄幼虫(10.45 d)和高龄幼虫(11.28 d)组,但蛹期(5.80 d)显著延长;3组间的异色瓢虫蛹重和成虫体质量均无显著差异,仅卵粒组的雌成虫体质量显著为高(30.39 mg);取食卵粒组异色瓢虫全幼虫期的存活率(100%)显著高于低龄幼虫(83.33%)和高龄幼虫组(40.00%),卵粒和低龄幼虫组蛹期存活率皆为100%,显著高于高龄幼虫组(50.00%);仅有取食卵粒的异色瓢虫能够正常产卵,且单雌最高产卵量为1585粒,而取食低龄幼虫和高龄幼虫的异色瓢虫只会出现交配行为。综合试验结果和饲养情况来看,3种饲料均能满足异色瓢虫生长发育的需要,但仅有卵粒能满足异色瓢虫的繁殖需求。以卵粒作为异色瓢虫的人工饲料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异色瓢虫 东方粘虫 发育历期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