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早熟大白菜新品种‘豫新60’
《园艺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豫新 6 0’系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快速育成的大白菜一代杂种。该品种早熟 ,生育期 6 0~ 6 5d ;高抗病毒病 (TuMV)、霜霉病和软腐病 ;净菜产量 5 9 9~ 6 9 8t·hm-2 ;叶球矮桩叠抱 ,球形指数 1 19,单球质量 1 5~ 2 0kg ;叶质柔嫩 ,生食、熟食皆宜 ;口感略甜 ,风味佳。


兼具固氮、解磷功能菌株固氮特性的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试验研究 9株兼具固N、解P功能菌株在无N、N源充足不同P源条件和混合培养时菌株固N特性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在无N培养基上均有固N活性 ,但固N量差异较大 ,菌株“N5 1”固N量最高达 5 5 .4mg/kg ,为固N量最低菌株“K10 2”的 3.1倍。在以Ca3 (PO4) 2 作P源、培养液N素供应充足时“K10 2”和“N17”菌株仍有较高固N能力 ,培养 3d后培养液全N含量增幅达 5 5 .2 % ;“N11”、“N12”和“P14 2”菌株固N量也维持在较高水平 ,全N含量增加30 %左右 ;“K16”菌株培养液全N含量略有增加 ,“N5 1”、“N13 1”和“K3”菌株则导致N的挥发损失。以磷矿粉作P源可使该过程逆转。在Ca3 (PO4) 2 P源培养基上混合培养能有效降低“N5 1”、“N13 1”和“K3”菌株单独培养时所造成的N损失。


地黄脱毒技术及增产效果
《植物保护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地黄脱毒技术进行了研究。从6种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地黄茎尖培养较适宜的培养基为 MS+6-BA 1mg/L+NAA 0.1mg/L,不同地黄品种在该培养基上的茎尖培养成苗率为76.6%~90.5%;适宜的快繁培养基为MS+6-BA 0.3mg/L+NAA 0.02mg/L+GA 0.1mg/L。建立了地黄茎尖苗的病毒检测技术,培育出4个地黄品种的脱毒苗,茎尖苗的平均脱毒率为52.3%。对地黄脱毒苗与非脱毒苗的生育性状、田间发病率及产量进行了比较,脱毒地黄种苗的株高、叶面积和叶片数明显高于非脱毒苗;脱毒地黄地上部病毒病的显症率明显下降,新生叶片数增加;脱毒地黄的增产幅度为16.5%~45.5%,平均31.0%。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与生态因子相关关系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号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109个大豆样本的异黄酮含量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3个生态因子进行了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个生态因子与大豆异黄酮含量密切相关。并明确了在夏大豆鼓粒成熟期较低的均温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异黄酮的积累;在出苗期较多的日照和较低的均温有利于异黄酮的形成;出苗期降水与异黄酮含量呈二次抛物线曲线关系,75mm是最佳值;分枝期较小的昼夜温差利于异黄酮的形成;土壤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较低的硫含量也有利于异黄酮含量的提高。在本试验研究因子范围内,其它生态因子对大豆异黄酮含量无明显影响。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22A的遗传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蓝型双低油菜CMS22A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利用384A中的雄性不育源、采用单株成对连续回交的方法育成的新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突出表现为雄性不育彻底且遗传稳定,配合力高,抗病抗倒,品质优良。对CMS22A育性遗传规律研究表明,该不育系属典型的败药型雄性不育系,其雄性不育的遗传受不育细胞质(S)和一对隐性核不育主效基因(rr)的共同控制,属孢子体不育,基因型为S(rr)。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快速诊断试纸条的研制及特性测定
《畜牧兽医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IBDV单克隆抗体为基础,成功的研制出IBDV快速诊断试纸条,试验结果表明IBD试纸与鸡的NDV、ALV、EDS 76、IBV、ILTV、MDV无交叉反应。IBD试纸条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敏感性与琼扩试验相比,则提高了32 64倍,能够识别不同的IBDV毒株包括强毒和弱毒。与ELISA的阳性符合率为100%。对于人工感染IBDV鸡,感染后36h在感染鸡的法氏囊即可检出IBDV,从检测到获得结果仅需要1 2min,IBD试纸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简单等特点,不需要任何专业技能和其他试剂,实现了鸡病诊断的一步法。


胚乳特异sbeⅡa启动子在小麦中的评价及特性分析
《科学通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淀粉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sbeⅡa基因是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之一,在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对淀粉,尤其对支链淀粉的生物合成调控起重要作用。为了解sbeⅡa基因的调控机理及其胚乳特异表达特性,利用APCR方法克隆了sbeⅡa启动子3094 bp片段,并对该片段进行测序,同时利用GUS瞬间表达体系对sbeⅡa启动子序列进行不同片段的功能缺失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094 bp序列(存在于sbe.g融合体中)具有稳定的启动子活性,而5'或3'缺失体的启动子活性明显降低。在sbeⅡa启动子中间缺失体中,一些缺失体仅有微弱活性,但sbe.e在缺失-1579—1210 bp片段情况下,却具有比sbe.g(含启动子全长序列)还要高的启动子活性,研究初步证明,一些固定序列(motifs),如-300 bp因子、G盒以及醇溶蛋白盒(Prolamin box)等作为正调控因子在决定启动子胚乳特异表达模式中是必需的,而且在-1579—1210 bp片段中也存在一些负调控因子或固定序列。在瞬间表达检测体系中,小麦胚乳组织年龄对检测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 淀粉分支酶 启动子分析 胚乳特异 瞬间表达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