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的建立及其分泌单抗的免疫学特性鉴定
《中国免疫学杂志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建立抗克伦特罗 (CL)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 ,制备CL单克隆抗体 ,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方法 :用重氮化法将半抗原CL偶联于载体蛋白BSA ,形成结合抗原BSA CL ;以BSA CL免疫BALB/C小鼠 ,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CL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用体内诱生腹水法生产CL单抗 ,硫酸钠盐析法提纯。应用抗小鼠同种型抗体测定单抗的同种型 ,用竞争性ELISA和胶体金膜层析试验测定CL单抗的反应特异性和反应动力学。结果 :筛选出C 4G1、C 2H6、C 2D6和C 4C94株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杂交瘤生产单抗 ,其单抗的间接ELISA效价分别为 5× 10 -5、3× 10 -4、6× 10 -4、2× 10 -5;同种型分别为IgG1/κ、IgG1/κ、IgG2a/κ、IgG2a/λ。C 4G1的亲和力常数K =1 6 8× 10 8L/mol,C 2H6的亲和力常数K =1 3× 10 8L/mol。经WestGold蛋白质印迹鉴定单抗与CL特异性结合。C 4G1单抗对CL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7 94ng/ml,对沙丁胺醇 (Sb)的IC50 为 10 0 0ng/ml,对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来克多巴胺的IC50 均≥ 6 4 0 0ng/ml;C 4G1单抗与Sb的交叉反应性为0 79% ,与异丙肾上腺素的交叉反应性为 0 12 % ,而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来克多巴胺、各类抗生素及多种维生素均无交叉反应性。结论 :用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
关键词: β-肾上腺素激动剂 克伦特罗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特性


甘蓝型油菜F2:3家系重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以F2:3家系为材料,对重要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分析中单株产量与一次有效分枝数、一次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角果粒数、千粒重都呈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株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硫苷含量、芥酸含量、含油量都不显著的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一次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每角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值较大,说明这6种性状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其它性状对单株产量有一定的间接作用.蛋白质含量对单株产量的贡献较大,硫苷含量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为较小的正效应;芥酸含量和含油量与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说明它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为负效应.含油量通过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对单株产量有较大的间接作用.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农艺性状 品质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F2:3家系


面向21世纪小麦育种若干问题探讨(一)——育种目标
《作物杂志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世纪后半叶 ,我国小麦单产增加4 87% ,在增产中品种贡献率在 30 %以上。 2 1世纪前 30年 ,提高产量仍是首要任务 ,同时要注意优质和高效利用肥、水 ,并就一些具体要求作了初步探讨。


农田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1年夏季作物收割季节,采用系统调查法对国家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网的黄土、潮土、水稻土、紫色土、红壤5 个土壤类型定位试验中的对照(CK)、撂荒、NPK、NPK+OM、NPK+S 和1.5(NPK+ OM)施肥小区的土壤动物调查。采集土壤样品90个,通过手捡法和Cobb过筛法,共获得土壤动物6 414只,隶属6门12纲22目,同时对采集的土壤样品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以8类主要农田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6项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农田土壤动物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在土壤理化性质6项指标中,土壤有机质、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全氮负荷量(或权重系数)较高;8类主要土壤动物中,线虫、蜱螨类和鞘翅目昆虫负荷量较高,在两者作为一个整体的组合中,土壤有机质、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全氮对线虫、蜱螨类和鞘翅目昆虫影响较大,而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对线虫、蜱螨类的作用最大,其它土壤因子与土壤动物类群之间相关性较弱。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组的变化分别被土壤理化性质第Ⅰ变量和第Ⅱ变量解释的比例为10.79%和13.00%,仍有76.21%以上变化不能得到解释。
大白菜喷施NaCl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以大白菜的 4个自交不亲和系为材料 ,在花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后进行自交 ,结果表明 :大白菜自交亲和指数比未经处理的显著提高。其中 3个材料以NaCl浓度 5 %处理效果为好 ,亲和指数分别达到 5 .94、7.95和 5 .79;1个材料以NaCl浓度 3 %处理效果为好 ,亲和指数为 6.2 7。


油菜品种资源细胞质育性类型及核不育基因型鉴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郑32A作母本和郑32B作父本分别与来自国内外的49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测交,根据F1及F2代育性分离结果鉴定细胞质育性类型及细胞核育性基因型。结果表明:17个品种(系)为纯合恢复基因型(RR),占供试品种总数的34.69%,其中13个品种(系)的细胞质类型为S,4个品种为N。24个品种(系)为纯合不育基因型(rr),占总数的48.98%,说明现有国内外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材料中恢复材料少于保持材料,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必须加强新恢复系的选育。8个品种(系)的育性为杂合基因型(Rr),其中5个品种具有S细胞质,3个品种为N细胞质。认为用不育系和保持系同时鉴定油菜品种细胞质育性类型和细胞核育性基因型比只用保持系鉴定的效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