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181条记录
三氟乙酸对几种植物油的显色反应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三氟乙酸为显色剂,对芝麻香油、二级棉籽油、三级棉籽油、一级菜籽油、菜籽毛油5种植物油进行显色反应,并在350~700 nm波长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结果显示用三氟乙酸做显色剂能够很明显地将这5种植物油区分开来,所显示的颜色分别为:黄绿色、黄橙色、暗红橙色、红紫色、暗红橙色;并且上述5种植物油显色反应后的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曲线差别很大,容易区分.

关键词: 三氟乙酸 显色反应 芝麻香油 棉籽油 菜籽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空间育种后代诱变效应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搭载豫芝11号、日本黑芝麻、郑芝D15、郑芝05N01和郑芝06ms030芝麻品种(系),对其SP2、SP3世代进行性状诱变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P2各材料均表现为生育期较对照缩短3~11 d(郑芝05N01除外),株高增加26.0~134.9cm(郑芝06ms030除外);SP3生育期较对照延长1~11d(郑芝D15除外),株高增加9.6~60.7 cm。豫芝11号、郑芝D15和郑芝06ms030在SP3世代平均单株产量、单株蒴数及千粒重均较对照明显增加,分别为1.66 g、73个、0.116 7g,是适合航空诱变育种材料。此外,SP3出现分枝、茎秆颜色分化、蒴果形状分化等现象。

关键词: 芝麻 空间育种 诱变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GhSUMO基因的克隆与黄萎病菌诱导表达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UMO化修饰与植物抗病防御、信号转导和耐旱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以抑制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获得SUMO的EST为信息探针,对棉花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搜索和电子克隆,获得了全长为396bp的SUMO基因编码区cDNA全长,我们将该基因命名为GhSUMO,推测该基因编码95个氨基酸。分别以抗黄萎病陆地棉品种豫棉21号的cDNA和DNA为模板,对该基因进行了PCR扩增验证,测序结果表明,GhSUMO基因序列与电子克隆序列一致,且没有内含子。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保守泛素结构域和C端双Gly的断裂/连接位点,以及保守的疏水表面和Ulp1-Smt3互作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与蓖麻的同源序列表现了最高的相似性,与其它双子叶植物同源序列次之,而与单子叶植物的相似性较低。棉苗接菌后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表达量在接黄萎病菌的量48h后明显上调,96h达到未接菌对照的5倍以上。GhSUMO基因可受黄萎病菌诱导表达,表明该基因在陆地棉抗黄萎病的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陆地棉 GhSUMO基因 电子克隆 诱导表达 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草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河南省草地资源概况、类型、牧草营养价值和草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论述,认为河南省草地具有水热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农牧结合型持续农牧业的优势,但也存在草地营养品质低、草地分布偏远零散、利用不平衡、农林牧矛盾大等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地开发利用的对策,以期为河南省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粮食核心区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河南省 草地资源 开发利用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关键因子的优化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最佳的染色体制片方法,以芝麻活体种子根尖为材料,研究根尖预处理方法、解离时间、取材长度和染色方法等关键因子对芝麻染色体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为40 mg/L的放线菌酮溶液处理3 h、饱和对二氯苯溶液处理4 h或0.002 mol/L 8-羟基喹啉溶液处理3 h;取材长度为0.5~1.0 mm;在V无水酒精∶V浓盐酸=1∶1的解离液中解离10 min;染色液以改良石碳酸品红染色8 min染色体制片效果最佳。

关键词: 芝麻 染色体制片 处理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度下短季棉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比较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短季棉中棉50号为材料,设2.25万、4.50万、6.75万、9.00万、11.25万、13.50万株/hm26个密度处理,在麦后移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对短季棉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均以第6-10果枝(占38.45%以上)和第1果节(占43.22%以上)为成铃的主体。种植密度对不同部位果枝的成铃分布影响较小,但对不同果节成铃分布影响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第1果节的成铃占总成铃的比例增加,第3和第4果节以上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第2果节成铃比例以9.00万株/hm2(中密度)的处理最高(为32.92%)。从成铃时间上看,随着密度的增加,伏桃和早秋桃总数呈增加的趋势。短季棉中棉所50号在麦收前育苗、麦后移栽时的适宜密度为6.75万~9.00万株/hm2,比一般生产上短季棉的适宜密度略低。

关键词: 短季棉 密度 成铃 时空分布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猪囊尾蚴M13h蛋白的ELISA方法的优化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纯化的猪囊尾蚴重组蛋白M13h作为抗原包被酶标板,通过棋盘滴定方法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猪囊尾蚴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确定最佳包被量为1μ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100,酶标二抗的稀释倍数为1∶1 000,二者的作用时间均为45 min;与猪弓形虫病、猪旋毛虫病、细颈囊尾蚴病、猪蛔虫病、包虫病阳性血清均不发生反应,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为囊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关键词: 猪囊尾蚴 M13h蛋白 间接ELISA

打顶对芝麻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管理条件下,研究了打顶对芝麻叶片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出苗后20 d开始至出苗后80 d打顶,各处理光合速率分别是对照的195.92%,142.86%,118.71%,120.75%,109.86%,108.16%和109.52%,对蒸腾强度和气孔导度的影响为出苗后30 d打顶处理最大.打顶对芝麻品质的影响为前期打顶能显著增加各种氨基酸的含量,特别是在出苗后第40天和第50天打顶处理,氨基酸含量最大,而后期打顶则降低了芝麻子粒中各氨基酸组分的含量,打顶能促进芝麻子粒中脂肪酸各组分的进一步转化,促进脂肪酸由饱和状态向不饱和状态转化.

关键词: 芝麻 打顶 光合特性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农业专家在线视频诊断系统建设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河南省农业专家在线远程视频诊断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基于计算机、多媒体、Inter-net、3G无线网络等信息技术,整体建设采用"123技术方案",即:1个统一门户+2种预约模式+3种沟通方式,能以远程视频会议、远程视频监控、3G手机视频通话等多种方式实现农业远程诊断。系统建设分为先在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示范,之后全省覆盖2个建设阶段,逐步将该系统建设成为提供技术、信息、农资、农产品销售等服务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远程诊断 视频会议 视频监控 农业专家 3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秆锈菌新小种Ug99及其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中国Ug99小种的变异、致病力、分布扩散以及小麦和亲缘种属的抗病基因进行发掘、连锁分子标记筛选、抗性育种策略与进展进行总结,以帮助中国小麦研究人员全面了解秆锈菌新小种——Ug99及其对中国小麦生产的潜在威胁,呼吁加强Ug99及其变异小种传播与扩散的监控,加强抗病种质创新和持久性耐病新品种选育,提前预防Ug99的危害。Ug99是容易发生小种变异、毒力极强、扩展速度较快的秆锈菌新小种,极有可能对世界小麦生产带来全球性危害。应该加强小麦和亲缘种属新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和持久性耐病新品种的培育,以便控制和预防Ug99及其变异小种的危害。

关键词: 小麦秆锈菌 小种 Ug99 变异 抗病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