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DREB转录因子在植物抗逆胁迫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麦类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高盐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对外界环境胁迫的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DREB转录因子含有一个保守的AP2/EREBP结构域,参与外界环境胁迫的应答响应,通过结合DRE(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顺式作用元件,调控下游胁迫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改良植物的抗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DREB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介导的信号传递途径、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以及转基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作物的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种植制度在农田土壤培肥中的作用
《新疆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阐述国内外对种植制度在农田土壤培肥中的作用及进展,得出种植制度是丰富多样的,并且正在不断的得到丰富和发展,合理的种植制度才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关种植制度对土壤有机质、氮和磷的研究的内容较多,而对土壤钾、pH、水分及结合耕作制度对土壤培肥的影响研究内容较少。今后应加强种植制度对土壤培肥的障碍因素及积极因素方面研究力度,建议合理利用种植制度对培肥土壤的积极作用,将种植制度与农业措施相结合,增产增收、培肥地力和农业可持续利用相结合,制定出适合社会需求、满足当地生产发展需要的种植制度。


玉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开花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玉米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是影响玉米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对玉米抗旱相关性状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分析有助于阐明玉米抗旱的遗传机制,为高效的抗旱育种提供基础。利用玉米A188×91黄15的139个F2∶3家系,在新疆和北京两年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开花相关性状(抽雄天数、吐丝天数、开花天数、开花吐丝间隔期ASI)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26个QTL与水分充足条件下的开花相关性状有关,LOD值在2.62~8.40,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9.1%~43.2%,在第8染色体的bnlg1176标记区域检测到一个QTL控制抽雄、吐丝和开花时间。同时,检测到6个QTL与水分胁迫下的开花相关性状有关,LOD值在2.6~5.6,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9.5%~58.0%,也在bnlg1176标记区域检测到控制抽雄和吐丝的QTL,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16.6%和20.5%。在第8染色体的bnlg1176标记区域共检测到不同年份不同水分条件下控制抽雄、吐丝、开花和ASI的8个QTL,效应值均较高,可以推断这个区域为控制开花性状的重要区域,其标记有辅助选择的应用价值。
红花的组织培养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新疆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花是传统的药用植物,也是一种新型的油用和工业资源植物,在其组织培养过程中,试管苗的再生不仅与植株的基因型、苗龄及组织的来源、状态等有关,还受许多外界因素如盐浓度及激素的种类与配比的影响。在红花的基因工程研究过程中,农秆菌介导法较为常用。组织培养及外源基因转化技术的日趋成熟,为红花基因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对红花组织培养、DNA转化方法及其基因工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述。


热纤维素梭菌内切葡聚糖苷酶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的表达
《新疆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热纤维素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内切葡聚糖苷酶基因CelG及其信号肽序列进行了克隆及表达研究。以热纤维素梭菌总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目的,并连接到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穿梭质粒pSW1载体,获得质粒pSW1-CelG;用感受态转化法将获得质粒pSW1-CelG转化到枯草芽孢杆菌BGSC中进行分泌表达,获得了大小约56KD的蛋白片段,且具有生物活性,证明CelG基因克隆成功并正确表达。


新疆伊犁野生樱桃李优良无性系的定向选择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樱桃李是我国仅存于新疆伊犁的珍稀濒危树种。对人工仿生栽培的野生樱桃李,在对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抗逆性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初选、实地调查、专家复选,确定41个优良单株,又从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平均重大小、核果比、总酸、单株平均产量6个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判的方法,结合不同地点的栽培试验,最后决选出4个综合品质优良的无性系,储备良种种质资源11个。筛选出的优良无性系果实果色为紫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高4.8%~45.9%;单果平均重比对照大18.5%~84.6%;核果比值比对照小22.2%~44.7%;总酸度比对照高31.5%~64.9%;单株平均产量是对照的1.35~3.69倍。


新疆孜然种质资源的ISSR标记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ISSR标记对24份孜然种质资源进行DNA多态性分析。从38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18条带,其中39条多态性带;引物等位位点数在6~16个,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83条带,引物等位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11.11%~62.50%,平均35.14%。24个品种间的Nel’s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3~0.90,平均为0.73。聚类结果表明各类群与地域来源联系不明显,说明孜然种质资源在新疆范围内有比较频繁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