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尿素二次加工产品的氨挥发损失特征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密闭法对尿素及其二次加工产品—复合肥料、包膜尿素和包膜复合肥料在施入土壤后的氨挥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尿素二次加工产品的氨挥发损失特征各不相同:尿素、复合肥料、包膜尿素、包膜复合肥的氨挥发分别占总施氮量的9.2%、10.4%、7.6%、9.3%;复合肥料氨挥发损失比尿素高12.9%,而包膜尿素的氨挥发损失较尿素低17.9%。包膜复合肥与尿素相比,二者氨挥发总体上接近,但在施肥后前25 d包膜复合肥降低氨挥发15.6%,降雨后25 d却增加氨挥发20.7%。尿素二次加工产品的氨挥发损失特征需结合其生产工艺进行进一步研究。


雪莲类PEB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鉴定
《生物工程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旨在构建雪莲类PEB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类PEBP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将雪莲类PEBP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上,转化感受态表达菌株BL21(DE3),低浓度IPTG低温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产物,Western blotting鉴定目的蛋白。IPTG低温诱导PEBP,经SDS-PAGE分析,其相对分子量约为28kD,与预期相符,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26.8%,并且通过亲和层析纯化了重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鉴定为阳性。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PEBP,获得了高效表达产物,并为进一步研究雪莲类PEBP基因的抗冻功能打下基础。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 原核表达 低温诱导 雪莲


“风味2号”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核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0Coγ射线育出甜瓜新品种"风味2号"为材料,研究其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从授粉后第5天开始果实快速膨大,第30天时鲜重达最大。从授粉后第29天开始,果肉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增加,其后保持稳定,至第34天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随果实的发育逐渐增加,糖酸比的高峰出现在授粉后第30-34天。气相色谱表明,"风味2号"果实中主要可溶性糖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有机酸为苹果酸和柠檬酸,其中柠檬酸是主要有机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显示:果实有3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占35.24%,酸类占19.21%,醇类为14.28%,醛类为11.71%。


棉秸秆还田及残膜回收机改进设计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目前棉花种植模式的多样性及棉农对残膜回收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前期研制的棉秸秆还田及残膜回收机进行完善与改进研究。主要对秸秆回收部件、挑膜部件、机架及脱送膜部件进行优化设计,使机具适应性更强,残膜回收率及生产率更高。


新疆棉花施肥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疆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棉花产量、施肥量及其它管理措施的调查,分析了新疆主要植棉县棉花的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棉花种植户生产状况分析结论如下:(1)在棉花生产中,农民施肥盲目性较大,区域间有机肥施用量不平衡,南疆农民较重视有机肥的施用;(2)肥料投入不平衡严重,施肥量上有较大的差异,很少施用钾肥,氮肥(N)投入量0~495 kg/hm2、磷肥(P2O5)0~813.75 kg/hm2、钾肥(K2O)0~49.5 kg/hm2、有机肥0~60000 kg/hm2;(3)氮磷钾配比不协调,氮磷钾配比为1∶0.14~2.9∶0~0.28;(4)施肥品种单一,主要是以尿素和磷酸二铵为主,只有33.9%的农户施用专用肥或者复合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棉花生产的施肥改进措施。


高温胁迫对暗黑赤眼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高温和时间处理下,通过暗黑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寄生效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各个处理下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高温胁迫对功能反应参数有明显影响,以33℃2 h处理下的寄生量为理论最高值(Namax=270.3)。同一温度内,30℃4 h、33℃2 h、36℃2 h、39℃2 h胁迫下的瞬时攻击率和最大寄生数高于其它处理时间段。在相同的寄主密度下,赤眼蜂的搜寻效应与处理的时间长度有密切的关系。试验表明适宜的高温胁迫有助于提高暗黑赤眼蜂的寄生量,可能是由于此蜂种有较高的耐受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对其寄生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高温胁迫 寄主卵密度 暗黑赤眼蜂 功能反应 寄生率


甜菜离子注入诱变高糖突变体的RAPD分子标记筛选
《新疆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离子注入诱变技术获得的甜菜高糖突变体S10和未做诱变处理的F104及F2代85株单株为研究材料,提取DNA并进行RAPD分析,选取800条RAPD随机引物对S10和F104进行扩增,结果表明,S10和F104之间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从8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到19条引物在S10和F104中存在较稳定差异,存在差异的引物占所用引物数的2.3%,该研究利用S10和F104做亲本构建分子标记作图群体,进而为定位高糖性状基因或QTL奠定了基础。


环境因子对新疆B型烟粉虱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温度、寄主、光照时间对新疆地区烟粉虱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下新疆B型烟粉虱的产卵量差异显著,在25℃恒温下,B型烟粉虱在烟草和番茄上产卵量都最高,分别为152粒/雌和182粒/雌,且成虫寿命最长。在昼夜24 h光照下新疆B型烟粉虱产卵量最高。在不同寄主上产卵量也有显著差异,在卡莫蒂尼上产卵量最高,为147粒/雌。在不同温度处理下,温度越高,新疆B型烟粉虱发育历期越短。35℃条件不能发育到成虫。在25℃温度下粉虱的存活率最高。


棉田三种瓢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中国生物防治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常温的条件下,研究了南疆棉田3种瓢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试验结果表明:3种瓢虫幼虫及成虫对棉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反应。十一星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功能系数分别为0.8699、1.1307、0.7473、1.0869和1.1159;当N→∞时,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8.0、25.2、160.6、146.0和265.9头。多异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功能系数分别为0.6537、0.8617、0.8580、0.8988和1.1000;当N→∞时,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8.2、46.4、125、172.8和246.7头。菱斑巧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功能系数分别为0.7515、0.7878、0.6744、0.9648和0.9398;当N→∞时,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0.8、47.4、139、219和269.9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