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抗寒小苹果优异品种生物学研究评价及育种利用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抗寒小苹果优异资源中铃铛果、黄海棠、花红、大秋果的来源、栽培历史、生物学性状、综合评 价及在苹果品种改良方面的利用。

关键词: 抗寒 小苹果 品种 育种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玉米果穗整齐度初探

玉米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 玉米 品种 、密 度 、播期 、种 子 质量 、病 害 等 诸多 方 面 探 讨了 影 响 玉 米果 穗 整 齐 度的 因 素 及 提高 玉 米 果穗整 齐度 的 技术 措施 ,为 玉米 生 产提 供技 术 参考 。

关键词: 玉米 果穗 整齐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玉米、大豆田化学除草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述了吉林省玉米、大豆田杂草的种类、发生规律及演替,概括了玉米、大豆田化学除草的特点以及除草剂的使用现状,总结了化学除草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建议:逐步建立杂草监测基点,开展预测预报研究工作;继续引进开发新的除草剂品种,筛选安全、高效新的除草剂;重视除草剂交替使用和合理混配,加大除草剂推广力度;加强高活性、长残效除草剂的科学使用和管理;推广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 玉米田 大豆田 杂草 化学除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介

玉米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的历史、高产竞赛的参赛及测产规则、最高产量和主要的栽培技术。分析了竞赛优胜者创造高产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我国玉米生产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是提高高密度下品种的综合抗性和培肥土壤,提高地力。

关键词: 美国 玉米 高产竞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主要生育特点研究与分析初报

玉米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比研究分析了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与普通杂交种的主要生育特点。结果表明,两者产量和品质有差别,高油杂交种的产量主要限制性状是千粒重低,灌浆和中后期脱水速度相对较慢,成熟时子粒含水量偏高,油分积累效率高,但完成全程油分积累的时间滞后,抗衰老能力偏弱。高油种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较为突出;高淀粉杂交种乳熟中期前灌浆速度相对较慢,乳熟中后期淀粉积累效率较高。同时探讨了培育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的主攻目标性状。

关键词: 高油玉米 高淀粉玉米 杂交种 生育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新品种长白10号

作物杂志 2004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学管理与调控钾肥,实现玉米高产稳产

玉米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吉林省202个土壤样品化验分析和生物诊断。结果表明,土壤缺钾位序由70年代的N、P、Zn、K演变为N、K、Zn、P,钾肥在我省春玉米的平衡施肥中起着重要作用;各品种玉米对土壤和肥料中钾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吸收钾的数量差异悬殊。钾肥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对玉米增产数量有较大差异,在黑土上增产15.1%,淡黑钙土上增产20.4%,风沙土上增产38.8%。试验还得出了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与施钾最大增产量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y=3491.5-23.0X)。

关键词: 玉米 钾肥 增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对玉米萌芽期保护酶系活力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玉米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种子在萌发出苗阶段,水分胁迫诱导了POD和CAT活性的升高。但POD与CAT的活性水平与品种萌芽期的抗旱性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不宜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

关键词: 玉米 萌芽期 保护酶 水分胁迫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黑土有机氮形态组成及分布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长期定位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黑土中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及其在土壤各层次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耕层土壤中,常量氮磷钾和倍量有机肥配施,有机氮中铵态氮、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含量最高,各组分含量在不同肥料处理中的顺序是酸不溶氮>氨基酸态氮>铵态氮>酸解未知氮>氨基糖态氮。不同施肥处理有机氮各组分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下降,与有机质的变化规律一致;不同土层的C/N比值在9 03~12 49之间变动。

关键词: 黑土 长期施肥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 有机氮形态 分配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研究综述

玉米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述了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的概况及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作用。秸秆还田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秸秆还田后,大豆、玉米和小麦等作物增产6.1%~14.3%。秸秆还田要确定适宜的翻压时间、翻压数量、补氮数量,并要保证秸秆粉碎。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 培肥地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