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2002年吉林省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2年在吉林省内各稻作区采集的稻瘟病标样中分离出的95个单孢菌株,分别用中国和吉林2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用中国鉴别品种鉴定出7群16个中国小种,优势种群为ZD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D1,其次是ZF1和ZG1小种;用吉林鉴别品种鉴定出47个吉林小种,分布范围为J0 0~J77 7,其中J46 7为优势生理小种;1995—2000年的优势小种J56 7和J54 7成为次要小种。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优势小种的类型及其组成不同。

关键词: 稻瘟病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连作对中部农区主要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特征影响的研究

玉米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玉米连作对中部农区主要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影响的分析,明确了作物生长期间在高肥力条件下,非连作与连作相比,土壤中细菌数量增加了24.6%~32.8%,放线菌的数量增加不明显,真菌数量在成熟期有明显的提高,低肥土壤和高肥土壤分别增加29.6%和38.4%。说明非连作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以细菌占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较少。氮素生理群中氨化细菌数量最多,反硝化细菌次之,固氮菌和硝化细菌最少。玉米生长期间非连作和连作相比较,高肥土壤中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都有明显增加,固氮菌数量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玉米连作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田适宜施肥量初探

玉米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项研究通过设置在吉林省东部冷凉湿润区、中部半湿润区及西部半干旱区的12个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生态区玉米氮、磷、钾化肥的适宜用量及施肥效果。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最大效益施氮量和施磷量均呈西高东低趋势,而最大效益施钾量呈两端高中间低趋势。最大效益产量条件下的氮、磷、钾比例为东部1∶0.57∶0.64,中部1∶0.52∶0.48,西部1∶0.56∶0.54。施用氮肥的增产效益是中部>西部>东部;施用磷、钾肥的增产效益均为东部>西部>中部。最大效益产量东、中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不同类型品种对养分的敏感性差异明显。

关键词: 玉米 施肥量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茬口对大豆苗期生物学性状及根部病虫害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对大豆正茬土、重茬土、迎茬土及连茬土施入有机肥,测定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对大豆苗期生物学性状及根部病虫害的影响。试验表明,正茬土的土壤环境优于其他3种茬口土壤,重茬土是最不利于大豆生长的土壤环境。施入有机肥后,4种茬口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14 8%~36 9%,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不大。大豆根部病虫害的发生在正茬土中较轻,在其他3种茬口土壤中发生较重。施有机肥后能加重大豆根部病虫害的发生。

关键词: 茬口 有机肥 大豆 病虫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智利小植绥螨的繁殖及应用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智利小植绥螨的生物学及繁殖特性,总结了我国智利小植绥螨的繁殖方法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出了对适合东北地区气候特点的繁殖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智利小植绥螨 生物学特性 繁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新育成优质水稻品种(系)的品质与产量性状间相关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2年参加吉林省优质米鉴评的20个新品种(系)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 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垩白粒率均未达到部颁优质米(NY/T83-1988)二级标准,胶稠 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透明度、碱消值、精米率、糙米率均达到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整精米率与垩白 度各品种(系)间有差别;垩白粗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745,P<0.01),与穗数呈显著负相关(r= -0.458,P<0.05);产量与垩白粒率呈显著正相关(r=0.504,P<0.05),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 -0.526,P<0.05);整精米率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r=0.519,P<0.05),与稳粒数和实穗拉数呈极显著或显 著负相关(r=-0.552,P<0.01;r=-0.538,P<0.05);千粒重与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r=0.494,P<0.05)。 提高整精米率、胶稠度,降低千粒重、单稳重和穗粒数可以兼顾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 粳稻 品质性状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柳酮戊唑玉米种衣剂防治玉米地下害虫、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质量分数为6 9%甲柳酮戊唑玉米种衣剂防治玉米地下害虫、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6 9%甲柳酮戊唑玉米种衣剂包衣玉米种子[m(种衣剂):m(玉米)=1∶50],对玉米丝黑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77 17%,与对照药剂比较,差异不显著;对地下害虫平均防治效果为78 79%,与对照药剂比较,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甲柳酮戊唑 玉米种衣剂 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用量对高淀粉玉米和普通玉米吸氮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高淀粉玉米(郑单21)和普通玉米(四密25)吸氮特性及子粒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淀粉玉米氮素最大吸收速率较大,出现日期早,成熟期吸氮总量高,但其子粒产量却较低。高淀粉玉米子粒中的氮素更多依赖于后期的根系吸收,而较少来源于前期营养体的氮素转移;其淀粉总量、支链淀粉含量较高,而直/支比值较低。在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上,郑单21含有较高的粗蛋白总量及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但醇溶蛋白含量较低;在脂肪酸及其组成上,虽然郑单21的脂肪酸总量较低,但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在各品质组分上,支链淀粉、醇溶蛋白、软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对氮肥的反应与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和脂肪酸总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过量施氮则其含量下降。施氮对直链淀粉含量、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硬脂酸、花生酸和亚麻酸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高淀粉玉米 普通玉米 吸氮特性 产量 品质

玉米苗期病害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的方法对玉米苗期病害发生进行了诊断及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病害可初步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病原菌侵入引起,符合KOCH法则的病原菌主要有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moniliforme)、玉米圆斑离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carbo n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串珠镰孢菌胶孢变种(F moniliformevar subglutinans)和丝轴团散黑粉菌[Sporisoriumreilianum(KuHn)LandonetFull]及玉米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zeaeHsiaetFang)。非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缺素症、环境胁迫和药害等因素引起的病害。使用克百威、福美双、三唑醇和戊唑醇复配的二元或三元种衣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苗期病虫害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危害。

关键词: 玉米 苗期病害 丛生苗 丝黑穗病 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国大豆区域试验品种灰斑病抗病性鉴定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对44份大豆新品种(系)接种了东北流行的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并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免疫品种仅1份(钢95144 1),占2 0%;抗病品种15份,占34 1%;中抗品种19份,占43 2%;中感品种3份,占6 8%;感病品种4份,占9 1%;高感品种2份,占4 5%。提出可做为抗灰斑病育种抗源利用的免疫及抗病品种共16份。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灰斑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