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海南粗榧PDS基因克隆与茉莉酸甲酯诱导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它参与叶绿体光保护、脱落酸合成等多种生物代谢,同时也是VIGS技术中常用的指示基因。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并分析了海南粗榧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结果表明:海南粗榧PDS基因,c DNA全长1 758 bp,命名为Cm PDS(Gen Bank登录号:KX766035),其编码585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质分子量为64.99 k D,其等电位为7.11,是理化性质稳定的亲水蛋白。经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海南粗榧中的PDS和红掌、中国水仙的PDS同源性最高,为85%;与其他作物的PDS同源性也都在70%以上,并且包含一个明显的保守结构域。此外,通过施加茉莉酸甲酯来模拟逆境信号,发现Cm PDS基因表达量呈现了先快速下降,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表达水平的趋势。暗示茉莉酸信号启动的抗性机制会抑制植物的光保护机制。同时本研究也为利用VIGS技术鉴定和挖掘海南粗榧抗癌生物碱合成酶相关基因奠定基础。

关键词: 海南粗榧 PDS基因 序列分析 茉莉酸甲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林养分循环数学模拟模型的构建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过多年橡胶林养分循环的系统研究,综合考虑了全树各器官养分的需求、肥料的有效性及枯落物的归还量,采用SAS统计软件,对橡胶无性系PR107和RRIM600养分循环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和相关性分析,建立了橡胶树各月生物量增量模型、叶片养分含量与树体平均养分含量模型以及生产诊断施肥模型,模型精度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可进一步完善叶片营养诊断施肥诊断理论。

关键词: 橡胶林 养分循环 施肥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MaERF-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载体构建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香蕉中克隆了1个乙烯响应因子(ERF)Ma ERF-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存在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729 bp,编码243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Ma ERF-1所编码的蛋白与其他植物中ERF编码的蛋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与马来西亚野生香蕉同源性最高达98%,与油棕、菠萝、海枣、葡萄、荷花、烟草的Ma ERF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5%、60%、59%、54%、53%、51%。Ma ERF-1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6 139.03 u,理论等电点p I为7.81,其亲水性氨基酸均匀分布在整个肽链中,多于疏水性氨基酸。通过PCR和酶切反应鉴定成功构建该基因的表达载体。

关键词: 乙烯响应因子 ERF 香蕉 生物信息学 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面包果在海南兴隆的引种调查初报

中国南方果树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在海南万宁兴隆地区,对面包果进行了引种调查。结果表明,面包果在兴隆地区生长结果良好,能较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一般种植4~5年就可首次开花结果,盛产期年株产量可达100kg以上,果实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面包果 兴隆 引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烯效唑对荔枝花期发育过程内源激素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烯效唑处理对荔枝花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喷施44.4 mg/L烯效唑,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分析‘妃子笑’荔枝花穗发育期间花穗和叶片内源激素赤霉素(GA_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和茉莉酸甲酯(MeJA)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降低了GA的含量,提高了ABA、IAA、ZR、MeJA含量。通过利用烯效唑处理调控‘妃子笑’荔枝花穗发育期间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最终起到控花保果的作用。

关键词: 荔枝 烯效唑 花期 内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南天黄’选育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天黄’香蕉(AAA Cavendish)是2002年从台湾香蕉研究所引进的‘宝岛蕉’(新北蕉,Formosana,GCTCV-218)经过多代选育培育而成。‘南天黄’株高250~300 cm,生育期300~400 d,宿根期250~300 d,产量18~35 kg;‘南天黄’外观颜色类似中杆大蕉,茎色、叶色、幼苗紫斑色淡、吸芽色、茎形、果轴等生物学外观特性,与母本‘宝岛蕉’有较大的差异性;其稳定性和一致性也符合香蕉新品种测试指南的相关要求;‘南天黄’较‘巴西蕉’抗叶斑病、黑星病、花叶心腐病、叶边缘干枯、卷叶虫等;对枯萎病4号热带小种抗病性比‘宝岛蕉’、‘农科1号’等强,在枯萎病4号热带小种重病区发病率为4%~18%,低于所有参试品种(品系)。‘南天黄’是目前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枯萎病品种,可以在香蕉枯萎病区试种推广。

关键词: 香牙蕉 抗枯萎病4号热带小种 选育 特性 DUS测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NAi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小非编码RNA(small non-coding RNA,snc 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RNAi现象自发现以来,很快成为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就RNAi的作用机制、作用过程的关键因子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RNAi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RNAi 作用机制 dicer argonaute蛋白家族 RdR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食品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残留

食品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动物源食品中的螺虫乙酯及其4种主要代谢物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改进的Qu ECh ERS方法提取和净化,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定性分析,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螺虫乙酯及其4种主要代谢物的定量限分别为0.050、0.30、0.030、0.10、0.15μg/kg;在(0.005~0.200)mg/L浓度范围内,螺虫乙酯及其4种主要代谢物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0.005、0.050、0.20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牛乳、猪肉和鸡蛋样品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81.6%~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1%~9.4%之间(n=5)。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及准确度高,能够满足动物源食品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螺虫乙酯 动物源食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节碳氮比对甘蔗叶还田后土壤无机氮、微生物量氮、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脲酶活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还田条件下如何合理配施氮肥是影响秸秆还田效果的关键问题。以甘蔗叶还田条件下配施氮肥调节C/N为切入点,设置6个添加不同甘蔗叶与氮肥比例的处理:CK(不施入甘蔗叶和氮肥)、T_1(15∶1)、T_2(20∶1)、T_3(25∶1)、T_4(30∶1)和T_5(35∶1),利用土柱模拟试验的方法测试分析了试验过程中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甘蔗叶还田配施氮肥可以有效增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试验初期配施较高比例氮肥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更高,随着时间的延长,C/N在25∶1~35∶1范围时,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更高。甘蔗叶还田施氮还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和脲酶活性。综合来看,甘蔗叶还田配施氮肥调节C/N为25∶1,对于提高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甘蔗叶还田 氮肥 C/N 土壤氮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渣基炭制备及对热带砖红壤的改良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海南当地酸性砖红壤,选用5种以木薯渣为前驱物在不同温度(350、450、550、650、750℃)下热解制备的生物质炭,研究施用不同量生物质炭(0、0.1%、0.5%、1.0%、5.0%)对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生物质炭改良砖红壤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所有5种生物质炭中,C含量远远大于其他元素。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pH值逐渐增大,C/H增大,碱性基团增多,酸性官能团降低,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CEC、灰分均增大。生物质炭能有效降低砖红壤的容重和比重,分别平均下降5.43%和9.58%,增加砖红壤的田间持水量和孔隙度,分别平均上升1.67%和1.94%。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酸度降低,pH值上升了0.29~2.62。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显著增加,最高可分别增加2.67 g/kg和14.69 cmol/kg。砖红壤在加入生物质炭后有效养分明显增加,有效N增幅为10.38%~43.68%,有效P最高增幅为195.05 g/kg,有效K最高增幅为1 226.27 g/kg。生物质炭能够有效改良砖红壤的理化性质,添加5.0%的650℃木薯渣炭改良效果优于其他处理。

关键词: 木薯渣 生物质炭 砖红壤 理化性质 土壤改良剂 土壤改良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