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607条记录
球茎甘蓝MYB115转录因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青海大学学报 2023

摘要:为了深入挖掘MYB115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球茎甘蓝为试验材料,采用基因克隆获得球茎甘蓝MYB115转录因子,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BocMYB115转录因子gDNA序列全长742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549 bp,编码182个氨基酸,具有一个高度保守的SANT结构域,属于1R-MYB类转录因子,与甘蓝型油菜的MYB115-like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ocMYB115在绿色球茎甘蓝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紫色球茎甘蓝。本研究可为后续MYB115转录因子功能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球茎甘蓝 MYB115 序列分析 保守基序 亲缘关系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酸性磷酸酶基因HvnACP2克隆和亚细胞定位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青稞酸性磷酸酶基因HvnACP2 的基因和蛋白结构特点,为青稞磷吸收利用机制研究提供基础.以青稞'肚里黄'叶片为材料,根据植物基因组数据库Gramene中的大麦HvACP2基因和启动子区域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获得青稞HvnACP2 基因和启动子区域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HvnACP2基因启动子区域元件以及蛋白理化性质、跨膜结构、磷酸化位点、信号肽、二级、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vnACP2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启动子区域有与分生组织、光响应、厌氧、茉莉酸和脱落酸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HvnACP2蛋白由45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51 285.15 u,总原子数为7 058,亲水系数为-0.4 51,理论等电点为6.17,不稳定指数34.54,脂溶性指数为67.05.具有12个磷酸化位点和信号肽,不具有跨膜结构.HvnACP2 中a螺旋、延长链、p 转角、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分别为18.72%,53.96%、23.57%、3.74%.HvnACP2 和其他物种的同源蛋白都有紫色酸性磷酸酶N末端结构域和金属酸性磷酸酶结构域,将H vn ACP2 与其他植物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对比并构建进化树,发现青稞HvnACP2与小麦TaACP2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HvnACP2定位在细胞膜上.

关键词: 青稞 酸性磷酸酶 HvnACP2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辽榛3号引种青海西宁后的坚果性状分析

青海农林科技 2023

摘要:本研究以杂种榛辽榛3号坚果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坚果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1年辽榛3号在西宁地区的表现良好,平均单果质量1.76~2.30 g,果仁质量为0.76~0.80 g,出仁率为35.16%~43.40%;坚果纵径16.45~17.79 mm,坚果横径17.61~18.90 mm,坚果侧径17.66~18.89 mm,果壳厚度1.39~1.58 mm,根据榛子分级标准划分为较大型果仁,具有中等厚果壳,出仁率低或中等;坚果的横纵径比在1.06~1.10,圆球度在1.02~1.07,坚果近似球形;果仁饱满指数在0.24~0.30。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筛选良种和开展杂种榛的大面积栽植奠定基础。

关键词: 辽榛3号 引种 坚果 果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东部设施蔬菜种植区土壤质量评价

青海农林科技 2023

摘要:本文通过主因子分析方法,对青海东部设施蔬菜种植区的土壤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青海东部设施蔬菜种植区38个土壤耕层样点,21.05%(8个)的土壤处于优等级水平,60.53%(23个)的土壤处于良等级水平,18.42%(7个)的土壤处于中等级水平,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是限制该地区土壤质量的主要因子,所以在今后的设施蔬菜生产中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减少磷肥的施用。

关键词: 青海东部 设施蔬菜 土壤质量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南瓜品种高原露地栽培比较试验

青海农林科技 2023

摘要:为了丰富高原地区南瓜的种植种类,给当地提供更多的消费和种植选择,本文对引进的28个南瓜品种进行果实性状、产量、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栗子、味皇4和喜洋洋的综合表现较好,单果大小适宜,果形美观,产量高,适合西宁地区推广种植;坂田贝贝1号和坂田贝贝3号产量虽较低,但营养品质综合性较高,可根据特定需求种植;其他参试品种表现一般,可根据市场和生产需求进行搭配种植。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南瓜品种 比较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种园林小菊扦插苗在高原地区的低温适应性评价

江西农业学报 2023

摘要:以8个园林小菊品种(金陵玫瑰金、金陵潋滟、金陵笑靥、金陵一品红、金陵礼花、金陵粉玉兰、金陵阳光、金陵红荷)为试验材料,通过建立高原地区园林小菊耐低温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不同温度处理下[25(CK)、15(CT3)、10(CT2)、5(CT1)℃]对园林小菊扦插苗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在青海高原生长的园林小菊品种.结果表明,园林小菊在不同温度处理下形态差异明显,与CK相比,CT1处理下各品种扦插苗均未生根,CT2处理下仅金陵红荷、金陵潋滟、金陵阳光以及金陵玫瑰金有少量根系,CT3处理下除金陵礼花外其他品种均生根且能生长.不同品种间根系生长指标和插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受温度影响差异显著,其中CT3处理下金陵玫瑰金的总根长、根平均直径、根总投影面积和根尖数在各品种中表现最优,总叶绿素含量比CK下降了22.87%;金陵红荷的根总体积和根总表面积在各品种中表现最优,总叶绿素含量比CK下降了43.23%.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8个园林小菊品种耐低温性的综合得分排名为金陵潋滟>金陵玫瑰金>金陵红荷>金陵阳光>金陵粉玉兰>金陵笑靥>金陵一品红>金陵礼花,并将8个品种分为了高度耐低温型(金陵潋滟、金陵玫瑰金、金陵红荷)、中度耐低温型(金陵阳光)、弱耐低温型(金陵粉玉兰)和不耐低温型(金陵笑靥、金陵一品红、金陵礼花)4个类型.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方法,筛选出金陵潋滟、金陵玫瑰金和金陵红荷可作为高原冷凉地区试验推广的耐低温型品种;根总表面积、总叶绿素含量、根尖数是影响园林小菊耐低温性的主要指标,可为高原地区园林小菊的耐低温性预测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菊花 低温胁迫 扦插繁殖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芥菜型油菜黄籽性状的QTL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发现以芥菜型褐籽油菜与芥菜型黄籽油菜进行杂交获得的F2后代中黄籽和褐籽后代的籽粒颜色并不是完全一致,黄籽有明亮的淡黄到暗黄的渐变,而褐籽有浅褐到深褐的渐变。因此,为了探究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的机理,本研究以芥菜型褐籽油菜X398为母本,芥菜型黄籽油菜X402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了重组自交系群体,再对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构建了芥菜型油菜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粒色性状表型和基因型进行QTL定位。结果获得4个控制芥菜型油菜黄籽性状的主效QTL,其中A09连锁群上获得1个主效QTL,其贡献率为14.2%,置信区间为47.6~49.6;B08连锁群上获得3个主效QTL,其贡献率分别为19.2%、12.9%和20.5%,置信区间分别为54.8~57.2、61.0~63.4和72.2~73.9。这为芥菜型油菜粒色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重组自交系群体 黄籽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北"地区引进国外灌木的过程和现状

林业科技通讯 2023

摘要:1997年林业部“948”项目“三北干旱地区灌木树种引进”项目目标是引进并筛选能适应“三北”地区自然生态条件、防护性能好、有生产价值的国外灌木。基于对树种-生长立地存在交互作用的认识,着重从生态条件相近地区引进当地的主栽灌木。陆续设置试验点10个以上,地跨“三北”7省(区、市),为日后筛选创造较大空间,尽可能多引进资源。经20多年实践,共筛选并保存引进树种15个,其中北美稠李、香茶藨子、鞑靼忍冬和西部沙樱已被列为省(区)良种,推广繁殖170万株以上。

关键词: 灌木 引种 生态建设 “三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资源昆虫黑水虻研究方向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从文献计量角度,基于CNKI数据库,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黑水虻研究现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总结分析了论文的数量趋势、作者群体、机构类型等特点,生成了关键词共现和时区迁移图.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黑水虻相关文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黑水虻相关研究正处在发展阶段,尤其是2016年之后黑水虻相关文献发文量迅速上升.作者群呈小聚落散在分布,偶有组间合作.研究者多以小组合作为主,不同团队之间联系较弱,缺乏广泛的交流联系.黄燕华、王国霞团队和胡文锋团队影响力较强,且和夏嫱、喻国辉团队为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以各大高校为主,其中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和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为主要研究机构.黑水虻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从中提取有机物质的加工利用和在生物处理方面的应用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堆肥和重金属积累转化的相关内容预计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主要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黑水虻 研究热点 CiteSpace 可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菌种发酵对蚕豆蛋白理化性质及其功能特性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实验将植物乳杆菌(ZR)、嗜热链球菌(SL)和嗜酸乳杆菌(SS)3种菌种两两复配及三菌复合作为发酵剂用于脱脂蚕豆粉的液态发酵,测定发酵前后蚕豆粉蛋白酶活性、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吸水性和吸油性、持水性和持油性、起泡和泡沫稳定性、凝胶特性和蛋白质溶液的黏度等指标,评价每种复合物液体发酵后脱脂蚕豆粉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条件一致的情况下,ZR+SL+SS联合发酵后,发酵液蛋白酶活性最高、多肽含量达到30.94%,脱脂蚕豆粉可溶性蛋白含量比未发酵时提高3.23倍(P<0.05).ZR+SS复合发酵后,脱脂蚕豆粉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98.86%、蛋白起泡性达到32.00%、泡沫稳定性达13.33%,均高于其他组(P<0.05).经4种复合菌发酵后蛋白质硬度、弹力、吸水(油)性等明显增加,弹性下降.此外除经过SL+SS复合菌发酵的脱脂蚕豆粉蛋白溶液黏度降低之外,其余组增加,其中经ZR+SS复合发酵后黏度达到55.20 mPa·s.4种复合菌发酵后蛋白营养价值均有了显著提高,表明复合菌种发酵有助于改善蚕豆蛋白的功能特性.

关键词: 复合菌种 液态发酵 脱脂蚕豆粉 功能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