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本氏烟组蛋白H4与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外壳蛋白互作调控病毒侵染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 ToM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素酶互补技术(Luciferase complementation imaging assay, LCI)研究ToMMV CP与本氏烟组蛋白H4在植物体内的互作情况。亚细胞共定位结果显示,ToMMV CP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组蛋白H4定位于细胞核中,两者共定位于细胞核中。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试验结果表明,ToMMV CP与组蛋白H4的互作位置主要在细胞核中。上述2种试验结果证明,烟草花叶病毒CP与本氏烟组蛋白H4在植物体内存在互作。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沉默本氏烟烟草中的H4基因,对沉默H4基因的植株接种ToMMV,接种后第4 d,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系统叶的病毒含量,发现病毒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H4基因的沉默会影响ToMMV在植株中的复制,组蛋白H4可能是ToMMV侵染植株的本氏烟感病因子。病毒编码的CP可能与寄主组蛋白H4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进而使病毒完成系统侵染。


藜麦紫薯挤压膨化食品加工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农产品加工 》 2023
摘要:以藜麦和紫薯为原料,研究藜麦紫薯挤压膨化食品加工工艺并分析产品品质。首先,以膨化率、水溶性指数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藜麦紫薯质量配比、挤压温度、螺杆转速和水分含量对膨化物品质的影响,其次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并测定产品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藜麦紫薯挤压膨化产品最优工艺条件为藜麦紫薯质量比3:1,挤压温度160℃,螺杆转速170 r/min,水分含量16%。最优条件下,产品感官评分达到89.28分。产品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9.76%,2.13%,1.53%,1.96%,低于单一挤压膨化藜麦。产品ABTS·+清除率相比单一挤压膨化藜麦有所降低,但其DPPH·清除率和FRAP还原力显著升高(p<0.05)。


白菜型油菜产量相关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产量性状对油菜育种至关重要,对产量性状进遗传分析可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白菜型油菜青海大黄和浩油11构建的F2群体的2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利用R软件包SEA v2.0.1对白菜型油菜的8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主花序长度的最适模型均为2MG-AD,表现为主基因加性-显性效应,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7.04%、39.71%。分枝总数、主花序角果数、角果长、全株角果数和千粒质量的最适模型均为2MG-ADI,即由2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遗传率分别为74.27%、78.92%、20.25%、73.59%和47.47%。每角果粒数的最适模型为2MG-EA,为2对主基因控制的等加性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3.12%。主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白菜型油菜的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中起重要作用,在今后的白菜型油菜高产育种中,应更好地利用基因间的相互效应,进一步提高产量。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产量性状 数量遗传分析 主基因遗传率 遗传模型


青稞酒糟来源菌株的抑菌作用及抑草活性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筛选出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且对杂草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防资源。【方法】选用经分离纯化得到的9株青稞酒糟细菌和藜麦黑茎病原菌LM-A、茄病镰刀菌LM-C、燕麦内脐蠕孢菌LM-D 3株病原真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具有拮抗作用的青稞酒糟菌,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与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鉴定;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皿内种子发芽试验,对拮抗菌株的抑菌作用及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有7株青稞酒糟菌对茄病镰刀菌LM-C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分别为B1、B3、B4、B6、B7、B8、B9,经鉴定7株酒糟菌均为芽孢杆菌属细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被上述芽孢杆菌抑制的病原菌菌丝明显发生变瘪、凹陷、杂乱等现象,说明7株芽孢杆菌均具有一定的生防效果。发芽试验中,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菌株B1、B8、B9,其稀释10倍发酵液对供试杂草自生油菜和野燕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供试作物春小麦安全。其中,对自生油菜抑制效果较好的是菌株B9,B1则对野燕麦抑制效果更好。【结论】青稞酒糟来源菌株B1、B9均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可进一步开发研究。


不同粒色青稞营养品质评价
《青海农林科技 》 2023
摘要:以52种不同品种及粒色的青稞为原料,探究不同粒色青稞对于其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色青稞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黑色青稞的蛋白质、灰分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蓝色青稞总淀粉、脂肪含量最高,但直链淀粉和纤维含量最低;紫色青稞的直链含量较高;普通黄色青稞的纤维含量最高;有色青稞的β-葡聚糖含量较高,尤其以黑青稞最为突出。另外,赖氨酸是不同粒色青稞蛋白质中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蓝色青稞蛋白中必需氨基酸比例最高,黑色青稞蛋白营养价值最高,且有色青稞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赖氨酸。本研究可为不同粒色青稞的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青海省春小麦品种抗条锈病的鉴定及分子检测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利用当前流行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对青海省春小麦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利用稳定的分子标记对相应的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检测。苗期抗病性结果显示,除‘阿勃’外,其余9个小麦品种对CYR32和CYR33有较高的抗性,仅‘青海春2’、‘青海春3’、‘兰22’三个品种对流行小种CYR34免疫。小麦成株期抗病性结果表明,多数品种对流行小种CYR34感病。分子检测结果显示‘:青海春1’含有Yr5+Yr15+Yr26基因;‘青海春2’含有Yr5+Yr9+Yr15+Yr18+Yr26基因;‘青海春3’含有Yr5+Yr9+Yr15+Yr18+Yr26基因;‘兰22号’含有Yr5+Yr15+Yr18+Yr26基因;‘兰24号’含有Yr5+Yr15+Yr18+Yr26基因;‘高原437’含有Yr5+Yr9+Yr15+Yr18+Yr26基因;‘高原448’含有Yr5+Yr15+Yr18+Yr26基因;‘青春41’含有Yr5+Yr15+Yr26基因;‘青春38’含有Yr5+Yr15+Yr26基因。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基因Yr5、Yr15和Yr26在青海小麦种植中过于频繁使用,特别是Yr26被过度依赖。本研究结果为挖掘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及后续小麦抗条锈病分子育种工作研究提供了参考。


"黄果梨"优株选择研究报告
《现代园艺 》 2022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地方特色"黄果梨"的品质,防止品种退化,采用访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初选的基础上,通过外在和内在品质评定,确定复选优株,并运用多维价值理论开展优株的决选,最终筛选出4株(H10、H29、H39、H41)满足外形美观、石细胞少、高糖、低酸、低涩度的选育目标的优良单株,以期为"黄果梨"的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黄果梨;优株;选择


青海农科院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建立初探
《办公室业务 》 2022
摘要:本文对科技人才分类进行研究,根据青海农科院科技人才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岗位,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人才、应用研究人才、技术转化人才以及技术支撑人才,对四种科技人才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人才发展实际情况,对四类人才的评价方法指标分别进行阐述.
关键词: 科技人才;人才分类;评价指标


特早熟甘蓝型春油菜恢复系核心种质构建
《作物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特早熟甘蓝型春油菜恢复系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和利用,降低育种工作中恢复系与不育系选配杂交组合的工作量,从而更好地为杂交种选育服务。通过对97份波里马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进行简化基因组(SLAFseq)测序,开发SNP标记,进而分析群体遗传关系,构建核心种质群体。结果显示,共获得527 872个SLAF标签,842 248个有效SNP;利用有效SNP对97份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5类;利用Core Hunter构建核心种质,构建了C30核心种质29份,C40核心种质38份,C30和C40核心种质平均等位基因覆盖度分别为99.89%和99.96%,这些材料能够代表整个资源的变异程度,达到了构建核心种质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