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607条记录
30%氨氯·二氯·氯氨吡啶酸可溶液剂的除草活性评价

青海大学学报 2023

摘要:为筛选防除青海省农田恶性杂草的高效除草剂,采用茎叶喷雾法室内测定了30%氨氯·二氯·氯氨吡啶酸可溶液剂(SL)对密花香薷、藜、苣荬菜、地肤、野芥菜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30%氨氯·二氯·氯氨吡啶酸SL施药后7 d对供试的5种杂草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施药后14 d对杂草的抑制作用比施药后7 d明显增强。施药后21 d 30%氨氯·二氯·氯氨吡啶酸SL 45.0、67.5、90.0、112.5、135.0 g a.i/hm~2处理对密花香薷的鲜重防效分别为71.85%、75.87%、82.80%、89.81%、90.42%;对藜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7.25%、100.00%、100.00%、100.00%、100.00%;对苣荬菜的鲜重防效分别为71.95%、72.14%、80.39%、85.84%、89.26%;对地肤的鲜重防效分别为68.48%、75.30%、78.33%、80.00%、85.76%;对野芥菜的鲜重防效分别为48.76%、66.56%、72.47%、78.22%、84.71%。30%氨氯·二氯·氯氨吡啶酸SL对密花香薷、藜、苣荬菜、地肤、野芥菜的ED90分别为130.27、33.36、161.38、241.20、185.49 g a.i/hm~2。说明30%氨氯·二氯·氯氨吡啶酸SL能够扩大杀草谱,有效防除青海省农田中的阔叶杂草,本研究结果可为青海省农田阔叶杂草防除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 30 氨氯·二氯·氯氨吡啶酸SL 除草活性 株高抑制率 株防效 鲜重防效 阔叶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研究进展

青海农林科技 2023

摘要:辣椒种质资源是改良辣椒品种的物质条件,构建核心种质能够以最小数量最大限度保存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挖掘辣椒优异基因奠定材料基础,对提高杂交种亲本的选配效率进而缩短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辣椒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展开概述,总结了辣椒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进展,并提出辣椒核心种质构建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为辣椒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与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关键词: 辣椒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混交度青海云杉细根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青海高寒区青海云杉细根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明确细根发育过程中微生物的贡献,以混交度为 0、0.2、0.4、0.6 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混交度对 0~20、2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表面积、比根长、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分析细根形态指标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混交度为 0.4 的青海云杉林在 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表面积、比根长均达到最大.在门水平上,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真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土壤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细菌Gp4 与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真菌蜡壳菌属(Sebacina)、丝盖伞属(Inocybe)为土壤优势菌属.细根形态与微生物群落相关性显示,比根表面积、比根长与细菌 ACE、Chao1、Shannon 指数呈负相关.鞘氨醇单胞菌属(Spingomonas)与蜡壳菌属(Sebacina)是影响青海云杉细根生物量密度的关键因子,Gaiella与Membranomyces是影响青海云杉细根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表面积、比根长的关键因子.混交度为 0.4 的青海云杉林可以促进建群种群落细根生长,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未来该地区天然林经营应充分考虑混交度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避免外界活动对表层土壤及细根生长的干扰.

关键词: 青海高寒区 青海云杉 混交度 细根 土壤微生物 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藜麦清洗液活性成分微胶囊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摘要:为回收利用藜麦清洗液活性物质并提升其稳定性,本研究以玉米醇溶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通过注滴法制备藜麦清洗液活性成分微胶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微胶囊稳定性及体外释放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胶囊制备最优条件为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1.0%、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5%、氯化钙质量分数3.0%、藜麦清洗液浓缩物加量3 mL.微胶囊结构近似球形,粒径约2.5 mm,包埋率为86.74%.与未包埋的藜麦清洗液冻干物相比,微胶囊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成分保留率提高了2.70%~5.94%,且其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消化3h后活性成分释放率分别达到11.35%和19.42%.微胶囊化能够实现藜麦清洗液活性物质的负载回收,并有效提升活性物质的稳定性.

关键词: 藜麦 清洗液 活性成分 微胶囊 工艺优化 体外消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藏高原青稞品质评价体系构建及生态区划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nudum Hook. f.)品种品质间的差异,建立青稞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对青稞品质生态适应性进行区划。该研究以15个青藏高原主栽青稞品种为试验材料,连续两年种植于青藏高原具有代表性的8个生态区,测定了籽粒总淀粉、粗蛋白、粗脂肪、β-葡聚糖等13个品质指标,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被测指标进行分析排序。结果表明:(1)13个品质指标中有11个指标在15个参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有12个指标在8个种植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品质指标总黄酮含量与总多酚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β-葡聚糖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合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表现,确定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黄酮、β-葡聚糖和总多酚含量为对青稞综合品质影响最大的指标。(2)聚类分析将15个参试品种分成4类,将8个种植地区聚类成3个生态区,各生态区品质表现较好的品种为‘昆仑18号’、‘昆仑19号’、‘昆仑15号’、‘甘青8号’和‘甘青4号’。(3)对所测品质指标在品种水平和地区水平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将13个品质指标均划分为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5.16%和94.40%;籽粒品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品种为‘昆仑18号’,品质最优生态地区为青海省贵南县。

关键词: 青稞 品质指标 品质评价 生态区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V-B辐射对不同品种(品系)辣椒幼苗光合特性及UVR8表达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紫外线B(UV-B)辐射对辣椒(Capsicum annuum L.)光合特性及UV-B应答基因UVR8表达量的影响,以青海省主栽的9个辣椒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紫外线处理剂量为 28.56 kJ/(m2),设空白对照(无照射),测定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形态指标等14个指标,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UVR8 基因在各试验材料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组辣椒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降低,光合指标总体下降,从而抑制叶片光合作用,总体上UV-B处理对华美105大多数光合指标的影响较大,对乐都长辣椒的影响较小.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UV-B处理后,UVR8在华美105中的相对表达量上升幅度最大且与对照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可知,华美105的大多数指标显著受到抑制,光能利用率降低,因此华美 105 为UV-B敏感型品种,且UVR8 在该品种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说明UVR8能够在不耐紫外辐射辣椒品种(品系)中积极响应UV-B胁迫.

关键词: 辣椒 UV-B辐射 光合特性 UVR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42份油菜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研究

青海大学学报 2023

摘要:为探究油菜抗旱评价指标,筛选抗旱油菜种质资源,本文以342份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中10份油菜种质资源设置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人工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其萌发期的12个指标变化,同时研究在PEG-6000(最佳胁迫浓度)胁迫下萌发期油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差异及苗期油菜种质资源反复干旱后抗旱指标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油菜种质资源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与鉴定。结果表明:20%PEG-6000为油菜萌发期的最适干旱胁迫浓度,发芽指数可作为油菜萌发期的抗旱性评价指标;通过研究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结果发现,甘蓝型油菜的抗干旱胁迫能力最强,抗旱性较好的品种有青杂12R、伟杰、李帐878-879、AG5、青杂9号、徐88、浙双72,敏感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有徐59、徐247、徐95、四达、赵34-5和赵101-2;萌发期与苗期抗旱性显著相关,在大规模筛选抗旱品种时,可预先在萌发期初筛,之后利用苗期盆栽控水试验进一步确定。该结果可为油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油菜 抗旱性 评价指标 资源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引种核桃品种的抗寒性研究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摘要:为筛选适宜青海地区栽培的核桃优良品种,本研究以中林1号、晋香、温185和礼品2号la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20、-25、-30、-35、-40℃低温胁迫处理,以4℃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各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核桃各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降低,除礼品2号外,其他3种核桃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4种核桃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AT、SOD和POD活性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变化幅度存在差异.4种核桃品种综合抗寒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晋香、礼品2号、中林1号、温185,对应的抗寒综合指数分别为0.574、0.523、0.467、0.448.综上所述,晋香和礼品2号品种综合抗寒指数较高,抗寒能力较强,可作为该地区优良的抗寒性核桃品种.

关键词: 核桃 抗寒性 生理指标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林木核心种质构建研究进展

青海农林科技 2023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构建林木核心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方法,分子标记在构建核心种质资源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展望。这将为林木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木资源 核心种质 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EE的黄河上游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以龙羊峡至积石峡段为例

生态学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平台,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评价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2000—2020年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00—2020年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化趋势;2000—2010年区内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轻微退化和中等退化状态,而2010—2020年区内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轻微改善和中等改善状态;地理探测器显示,区内2000—2020年单因子解释力由大至小依次为干度、绿度、湿度、热度,其中绿度和湿度之间的双因子相互作用在2000—2020年期间对区内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相对最大。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植被恢复和生态监测,以及实现有效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等,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际指导。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Google Earth Engine 主成分分析 地理探测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