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607条记录
低温胁迫对不同叶面蜡质覆盖度结球甘蓝幼苗的影响

青海农林科技 2022

摘要:为探究低温胁迫对不同蜡质覆盖度结球甘蓝的影响,本试验以厚蜡质材料HQ2-1和蜡质缺失突变体材料Y2-1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环境,比较分析低温胁迫下不同蜡质覆盖度结球甘蓝幼苗叶片生长及生理指标差异。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HQ2-1的叶片生长的受抑制程度及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幅度均小于Y2-1;低温胁迫下HQ2-1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各氧化物酶活性等含量的增幅均显著高于Y2-1,HQ2-1叶片光合色素降解速率低于Y2-1。厚蜡质材料HQ2-1比蜡质缺失突变体Y2-1有更强的低温适应性。

关键词: 结球甘蓝 低温胁迫 抗氧化酶活性 光合色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基因在芸薹属中的研究

耕作与栽培 2022

摘要:自交不亲和性有利于异交保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适应性,在农业生产上对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自交不亲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由复等位基因控制的S位点上,本文在此归纳总结芸薹属S位点相关基因的功能、S单倍型显隐性关系的发现与研究进展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 芸薹属 自交不亲和性 S位点相关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林业外来物种调查分析及入侵风险评价

青海农林科技 2022

摘要:为了解青海省林业外来物种分布规律及其对青海生态的影响,对青海省林业外来物种的区系组成、种类分布、生活类型及原产地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入侵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林业外来物种共有94种,隶属于41科,82属,其中草本数量最多,有62种,占青海省林业外来物种总数的65.9%;原产来源地为美洲的物种有51种,占总数的54.2%;外来物种主要以世界广布类型为主。我省引进的62种草本植物(金娃娃萱草、绣球小冠花除外)以及32种树种(红花槐、紫穗槐、火炬树除外),其分级为Ⅱ级,均适宜在公园、居住区、绿道、工业绿化带等区域栽培,面积无限制,但在引进的过程中仍要进行严格检疫,以防有害生物入侵。

关键词: 青海省 林业外来物种 种类组成 风险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株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液除草潜力的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分离菌株6-3、12-6和16-8对青海农田优势杂草猪殃殃、密花香薷、藜的除草活性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微生物除草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室盆栽法进行菌株的除草活性及作物的安全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及26S rDNA基因序列对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接种菌株16-8、12-6和6-3发酵液7 d后对猪殃殃的伤害率为90.17%、87.50%和0%,鲜重抑制率为88.63%、75.80%和9.41%;对密花香薷的伤害率为66.67%、75.00%和36.67%,鲜重抑制率为56.90%、62.72%和46.29%;对藜的伤害率为95.00%、37.50%和25.00%,鲜重抑制率为78.77%、43.25%和43.46%.作物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3株生防菌发酵液对供试的燕麦、蚕豆、青稞、小麦、油菜、豌豆和马铃薯等7种作物表现安全.经鉴定16-8菌株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菌,12-6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6-3为季也蒙迈耶氏酵母菌.[结论]16-8菌株和12-6菌株对不同优势杂草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有开发为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可开展杀草谱评价和微生物除草剂研发相关研究.

关键词: 杂草 生防菌株 菌种鉴定 除草活性 作物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荒漠地区调亏灌溉对藜麦和毛苕子混播的影响与综合评价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摘要:为明确高寒荒漠地区饲草混播生产的适宜灌溉方案,本文以藜麦和毛苕子为研究对象,在分枝期和开花期2个生育期,分别设置中度调亏灌溉MDI(45%~55%田间持水量)、轻度调亏灌溉LDI(55%~65%田间持水量)、充分灌溉SI(65%~75%田间持水量)3种水分调控梯度,以全生育期不灌溉为对照,研究调亏灌溉对藜麦和毛苕子混播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并综合分析调亏灌溉对饲草混播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轻度调亏灌溉时藜麦和毛苕子混播产量最高,为11 030.48 kg/hm2;增产最高,为56.13%;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2.51 kg/m3.(2)在CK处理下,藜麦和毛苕子混播粗蛋白含量和RFV值最高,为19.10%和199.60%;ADF、NDF含量最低,为23.06%和33.10%.(3)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节水效益,轻度调亏灌溉综合评价指标值最高,为0.980 5.因此,轻度调亏灌溉即灌水量为1 038.52 m3/hm2是适宜藜麦和毛苕子混播的灌溉方案.

关键词: 高寒荒漠地区 调亏灌溉 藜麦 毛苕子 混播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治东亚飞蝗的杀虫剂筛选及不同组织酶活分析

农药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杀虫剂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的生物活性及对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为研究东亚飞蝗的抗药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6种杀虫剂对东亚飞蝗的生物活动,并测定LC50浓度下东亚飞蝗不同组织解毒酶活性的差异.[结果]6种杀虫剂对东亚飞蝗的生物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溴氰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阿维菌素、吡虫啉及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处理后,CarE活性在马氏管、中肠及脂肪体中显著提高,马氏管和中肠GST活性明显提高,马氏管和脂肪体P450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啶虫脒处理后,马氏管、中肠、脂肪体CarE活性显著增高,马氏管和中肠P450活性显著提高,马氏管GST活性显著提高.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后,脂肪体和中肠P450活性显著提高,CarE活性在3个组织中均显著提高.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中肠CarE活性显著提高.[结论]6种杀虫剂对东亚飞蝗杀虫活性均较好,其中溴氰虫酰胺生物活性最高.GST、CarE和P450在东亚飞蝗对溴氰虫酰胺、啶虫脒的敏感性中发挥一定作用,CarE和P450可能参与了东亚飞蝗对乙基多杀菌素的解毒代谢,CarE可能是东亚飞蝗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产生耐受力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东亚飞蝗 杀虫剂 生物活性 解毒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共和盆地人工固沙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明确高寒沙区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深入认识高寒沙区植被恢复和演替过程,文中对青海共和盆地青海省治沙实验站5个不同林龄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植被恢复区(8a, 19a, 31a, 44a, 57a)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小叶锦鸡儿灌丛下微生物数量高于灌丛间,在植被恢复44a后达到显著水平(P<0.05)。3)植被恢复区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显著高于流动沙丘(P<0.05),且随植被恢复时间增加呈线性增长模式。4)植被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是土壤颗粒组成和养分变化的敏感指标,其中,土壤沙粒含量、黏粉粒含量、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等含量是促使微生物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区域的治沙模式改善了土壤的颗粒组成和养分条件,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积累,对沙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高寒沙区 共和盆地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黄浆水絮凝工艺及其代谢组学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黄浆水的附加值和利用率,缓解排放黄浆水带来的环境污染,本文对黄浆水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进行絮凝处理.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对黄浆水中可溶性固形物的絮凝工艺进行优化,并且对絮凝前后黄浆水进行了蛋白质和总糖含量测定、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测定以及代谢组学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絮凝沉降黄浆水可溶性固形物最佳工艺参数为:壳聚糖添加量为0.54 mg/mL,海藻酸钠添加量为0.24 mg/mL,pH为4.4,温度为47℃,此时黄浆水可溶性固形物沉降率为(46.26%±0.38%);蛋白质含量下降40.68%、总糖含量下降8.41%;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分别为43%、40.95%.代谢组学实验结果表明:黄浆水絮凝前后有66种化合物含量存在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絮凝能有效的降低黄浆水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黄浆水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黄浆水;响应面分析;可溶性固形物;絮凝法;代谢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tSRK2E-like基因的序列分析及表达载体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SnRK2作为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因子,对应答非生物胁迫防御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验证马铃薯SnRK2s的功能,本试验以‘青薯9号’为材料,利用RT-PCR对SnRK2家族中的StSRK2E-like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CDS序列为1 089 bp,编码蛋白全长为362 aa,相对分子质量为41.06 kD,脂溶指数为89.67,亲水指数为-0.321,为亲水性蛋白;进化分析显示该基因与番茄中同源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高达98.44%;该基因上游2 000 bp启动子序列中除了含有TATA-box和CAAT-box核心元件,还含有干旱相关元件(MBS)及激素响应元件(TCA-element, ABRE, TGA-element),推测该基因参与干旱和激素胁迫应答。用RT-qPCR定量检测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马铃薯根、茎和叶中StSRK2E-like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tSRK2E-like基因在胁迫处理下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该结果表示该基因对干旱胁迫敏感;且随胁迫时间增加,对照组茎和叶中StSRK2E-like基因的表达量下调显著,胁迫组叶中下调显著(P<0.05),推测该基因在马铃薯抵御干旱胁迫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StSRK2E-like基因的具体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本试验成功构建pJAM1502-StSRK2E-like表达载体,为后续进行StSRK2E-like基因的功能验证提供试验基础。

关键词: 马铃薯 StSRK2E-like 序列分析 干旱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个绿子叶加工型蚕豆品种青蚕19号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22

摘要:解决加工转化问题和机械化问题是青海蚕豆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青蚕19号是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选育的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首个绿子叶加工型高产蚕豆品种,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品种登记编号为GPD蚕豆(2019) 630007,同年由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证号:CNA201800809.9.对青蚕19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和产量性状以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品种种业开发、生产推广、加工利用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蚕豆;品种;绿子叶加工型;青蚕19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