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海高原地区绿肥毛叶苕子腐解规律及养分释放特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绿肥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L.)在青海高原地区对土壤的培肥效果以及为农作物提供养分情况,在田间利用尼龙网袋法,研究毛叶苕子腐解特性和氮磷钾等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绿肥毛叶苕子在翻压后50 d内腐解速度较快,腐解率达38%,后期腐解速度缓慢,在取样结束后,累积腐解率为86.39%;整个腐解过程中氮磷钾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氮>钾>磷,氮和钾的养分释放趋势存在一致性,在52 d内快速释放,养分释放率分别为56.54%、74.27%,后期释放速率缓慢,在腐解结束时,其养分累积腐解率达91.31%、99.04%;磷的释放速率缓慢,且波动性较大,在腐解周期内磷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取样结束后,累积腐解率为75.71%.绿肥毛叶苕子的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养分累积释放率与腐解时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线性函数和对数函数拟合.预测本试验处理可为后茬作物地块提供氮素172.80 kg?hm-2、磷素10.93 kg?hm-2、钾素139.63 kg?hm-2.
关键词: 毛叶苕子;腐解特征;养分释放;青海高原


6种杀虫剂对藜麦黄条跳甲和萹蓄齿胫叶甲的田间药效评价
《青海农林科技 》 2022
摘要:为筛选对藜麦上的主要害虫黄条跳甲、萹蓄齿胫叶甲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虫剂,本研究采用喷雾法开展了6种杀虫剂对这两种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化学杀虫剂22.5%氯氟·啶虫脒可湿性粉剂、42%啶虫·哒螨灵可湿性粉剂的剂量对黄条跳甲的防效均在89.26%以上,对萹蓄齿胫叶甲的防效亦不低于87.04%,45%哒螨·噻虫胺水分散粒剂的中、高剂量以及5%啶虫脒乳油的高剂量,对两种害虫的防效均高于86.55%,上述处理表现均较优。两种生物源杀虫剂的中、高剂量对黄条跳甲的防效均高于75.91%,其高剂量对萹蓄齿胫叶甲的防效在75.33%以上,防效良好。因此,建议在防治藜麦的这两类害虫时,合理轮换使用这6种杀虫剂,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不同青稞品种对7.5%啶磺草胺的耐药性分析
《青海大学学报 》 2022
摘要:为探究不同青稞品种对 7. 5% 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 WG) 的耐药性,文中以青海不同地区的 10 个青稞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整株盆栽法和酶活力测定法比较分析其对该除草剂的耐药性差异,测定其 IC50值及乙酰乳酸合成酶( ALS) 、谷胱甘肽 - S - 转移酶( GSTs) 的活力。结果表明: ( 1) 供试青稞品种中北青 8 号的耐药性最强,其 IC50值为 22. 376 g /hm~2; 北青2 号最为敏感,其 IC50值为 5. 504 g /hm~2。( 2) 选择耐药性最强的北青 8 号和耐药性最弱的北青 2 号施用 12. 5 g /hm~27. 5% 啶磺草胺后,ALS 的活力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 当剂量增加至37. 5 g / hm~2时,北青 8 号的 ALS 的活力可恢复至对照水平,北青 2 号则受到明显抑制。( 3) 北青 8 号和北青 2 号分别施用 12. 5 g /hm~2和 37. 5 g /hm~27. 5% 啶磺草胺后,GSTs 相对活力在第3 天均达到峰值,且北青 8 号 GSTs 相对活力大于北青 2 号。综上所述,不同青稞品种对 7. 5%啶磺草胺的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ALS 和 GSTs 的活力变化能够反映不同青稞品种对该除草剂的耐药性差异。
关键词: 青稞 7. 5 啶磺草胺WG 乙酰乳酸合成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除草剂耐药性


木霉菌生物肥对柴达木地区枸杞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杞7号”为试材,设置6种不同用量的木霉菌生物肥(A1、A2、A3、A4、A5、CK)处理,研究了木霉菌生物肥对枸杞植株形态特性、枸杞植株生理指标、枸杞果实品质及产量及枸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有机枸杞园枸杞产量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与CK相比,施用木霉菌生物肥后,枸杞叶片光合特性得到改善,枸杞的株高、冠幅、地径和结果枝长明显增加,A3、A4处理提升效果最佳。2)施用木霉菌生物肥后,各施肥处理产量较CK显著增加了11.9%~35.7%,并改善了枸杞果实品质,枸杞果实中的总糖、枸杞多糖、甜菜碱、总黄酮、类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和多酚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A3处理的效果最佳。3)施用木霉菌生物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电导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A3处理的土壤改良效果最明显。经综合评价后得出,不同用量木霉菌生物肥处理下枸杞的生长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其中A3(44 550 mL·hm-2)用量的木霉菌生物肥既能显著影响枸杞生长及土壤性质又不会浪费。


干燥方法对黄蘑菇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最适合黄蘑菇干制的干燥方法.方法:比较自然晒干?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微波—热风联合干燥5 种方法对黄蘑菇营养?功能成分?色泽?复水比?收缩率?复水质构和微观结构的差异.结果:真空冷冻干燥组的粗蛋白?粗多糖和总黄酮含量最高,总酚含量仅次于真空干燥组,其色差值最小,复水比高,收缩程度小,内部组织完整性好,复水质构表现为硬度?弹性和咀嚼性低.与热风干燥相比,微波—热风联合干燥显著提高了黄蘑菇粗蛋白和粗多糖含量,干燥时间缩短了11%,并显著提高了黄蘑菇的b ? 值,复水后其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最大. 真空干燥组不利于总黄酮的保留,并在收缩率和复水方面表现最差. 自然晒干组的粗纤维含量最高,而总酚含量最低.结论:干燥方法对黄蘑菇的品质影响显著,试验研究的5 种干燥方式中真空冷冻干燥的黄蘑菇整体品质最好.


芽孢杆菌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对野燕麦除草活性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芽孢杆菌复合菌群,优化菌群组合并研究其杀草谱、作物安全性及对野燕麦的除草活性,为开发新型生物除草菌剂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课题组前期筛选到的芽孢杆菌D30202、JZ1-1-9、JZ2-4-15和JZ2-2-1为材料,采用皿内对峙试验测定菌株间的相容性,并结合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生长曲线,确定构建复合菌群的菌株和组合时期;通过种子萌发袋法测定复合菌群对杂草种子萌发的根长、芽长抑制率和干重、鲜重抑制率以优化菌株组合类型;采用盆栽试验对最优组合菌群进行杀草谱及作物安全性评价,测定作物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防御酶活性作为对野燕麦除草活性反应的指标。【结果】待选菌株两两之间无拮抗关系且生长周期一致,由菌株D30202、JZ1-1-9和JZ2-4-15构建的复合菌群2-9-15为最优组合。菌群2-9-15抑制野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效果最明显,根长和芽长抑制率分别为39.17%和73.49%,幼苗鲜重和干重抑制率分别为25.11%和21.26%。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群2-9-15的除草广谱性及作物安全性均优于精喹禾灵,除禾本科作物青稞外,菌群2-9-15对玉米、藜麦、小麦、蚕豆、豌豆和马铃薯等当地主栽作物安全性高。3叶期野燕麦分别经精喹禾灵和菌群2-9-15喷施处理3 d后,叶片MDA含量、SOD和CAT活性下降趋势一致。【结论】复合菌群2-9-15具有较高的抑草活性及广谱性,具有开发为防治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生防制剂的潜力。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复合菌群 野燕麦 除草活性 杀草谱 作物安全性


蚕豆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是蚕豆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性状,开发相关的分子标记,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蚕豆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蚕19号为母本,青海1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F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始荚性状的遗传特性,利用SSR标记对F2群体的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进行QTL定位.[结果]蚕豆始荚节位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2MG-ADI)遗传模型,始荚高度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模型(2MG-AD)遗传模型.在1596对蚕豆SSR引物中筛选出79对在群体中表现多态性的引物,构建了青蚕19号/青海13号F2群体的遗传图谱,该图谱包含6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1804.59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22.84 cM,各连锁群长度介于26.34~1389.89 cM之间,连锁群的标记数量介于2~54个.共定位到5个始荚节位相关的QTLs和8个始荚高度相关的QTLs.[结论]蚕豆的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分别由两对主基因控制,并挖掘到5个与始荚节位相关、8个与始荚高度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定向选育适宜始荚节位和始荚高度的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萌发对青稞甜醅饮料的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探究青稞籽粒萌发对所制青稞甜醅饮料的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青稞籽粒进行不同时间的萌发预处理,再进行甜醅发酵,并与纯净水、稳定剂复配制备青稞甜醅饮料,以未萌发青稞籽粒制备的饮料为对照,测定饮料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 不同萌发时间处理条件下,青稞甜醅饮料的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相较于对照均有所提升,其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在萌发第40 h时达到最高,分别为2.69和1.71 mg/mL,分别比对照的2.21和1.35 mg/mL提高了21.72%和26.67%.经萌发处理后的青稞甜醅饮料对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在萌发第48 h时分别达到64.64%和76.97%,分别比对照的48.83%和67.61%提高了32.38%和13.84%,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萌发第40 h时清除率达到最高为94.11%,比对照86.28%提高了9.07%.结论 青稞籽粒经萌发处理后制得的青稞甜醅饮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可为提高青稞系列产品的附加值提供参考.


青海地区不同结构光伏日光温室建造技术探讨
《农业工程技术 》 2022
摘要:光伏日光温室是新型的日光温室结构,本文介绍了青海省4种光伏日光温室的结构形式,分析了4种不同光伏温室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提出了光伏日光温室建造的设计要求与方向,以及利用现有温室进行光伏温室建造时注意的技术环节及流程.


青海地区不同品种(系)马铃薯块茎褐变规律的研究
《青海农林科技 》 2022
摘要:为了比较马铃薯品种(系)间的褐变差异性,测定了青海16个马铃薯种植品种(系)的PPO活性,以及块茎切片暴露在空气中的亮度值L*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发现:不同品种马铃薯块茎的PPO活性存在很大差异,PPO活性最高的种植材料Q072625比最低的D0602-10 PPO活性高119.20%;不同品种(系)马铃薯块茎切片的褐变亮度值L*随时间变化也具有规律性,陇薯6号的L*值变化率最大,L0227-18与11-19-4的L*值变化率最小;且PPO活性与L*值变化率没有一致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