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藏高原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鳞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鳞翅目蛾类为例,探究不同环境梯度下蛾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多样性,并探讨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不同的环境因子与蛾类系统发育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波密的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程度最高;(2)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性排序为:物种丰富度(R=0.9740,P=4.30E-05)>香农指数(R=0.8323,P=0.0103)>Invsimpson指数(R=0.8061,P=0.0156)>辛普森指数(R=0.6311,P=0.0933);(3)在21个环境因子中,有4个环境因子与系统发育多样性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分别是最湿润季度的降水量、最热季度的降水量、最湿润月份的降水量和最湿润季度的平均气温,它们可能是影响青藏高原地区蛾类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关键生态因子。
关键词: DNA条形码 物种多样性 系统发育多样性 不同环境梯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适宜尺度选择的冬小麦赤霉病遥感监测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准确获取江淮麦区县域冬小麦赤霉病发生信息,选用中、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做多尺度信息融合研究。在筛选适宜冬小麦田块分布特征的空间尺度遥感影像基础上,通过分析冬小麦长势指标和赤霉病病情指数之间的互作关系,构建基于多农学参数的冬小麦赤霉病估测模型,并对县域冬小麦赤霉病空间变化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1)2m×2m、8m×8m和16m×16m三种空间尺度融合影像的均值相差不大,平均梯度和标准差存在明显差异。16m×16m融合影像的清晰度最好,信息量也多,比较适合研究区域冬小麦田块分布特征。(2)16m×16m融合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值明显高于2m×2m和8m×8m融合影像,说明16m×16m融合影像光谱信息量较丰富,有利于冬小麦的识别。(3)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是影响赤霉病发生的主要长势指标。基于主要长势指标构建冬小麦赤霉病估测模型,平方根误差(REMS)为10.5%,相对误差为14.6%。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县域冬小麦赤霉病空间变化的有效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及指标筛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花生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构建花生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体系,筛选最优的评价指标。本研究以40份花生种质资源的17个表型性状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异系数与Shannon-Weaver指数对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对花生种质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和鉴定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17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4.15%~31.82%,油酸、亚油酸以及蔗糖含量等性状变异丰富,出仁率、粗脂肪及蛋白质含量等性状较稳定;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39~2.06,主茎高、百仁重及蛋白质含量等性状分布比较均匀,油酸、亚油酸及棕榈酸等性状分级及分布较不均匀。聚类分析把40份花生种质资源分为4个类群。主成分分析把17个表型性状归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0.41%,反映出17个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依次为花生籽粒含油量因子、籽粒含糖量因子及丰产性因子,以上因子可以较准确的评价花生种质。花生种质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由F值大小判定,F值均值为0.73,开农176的F值最高,阜花12号的F值最低。由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8个表型性状:单株鲜果重、百果重、出仁率、粗脂肪、蛋白质含量、棕榈酸、油酸和蔗糖含量。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综合评价F值可以为花生种质资源评价提供参考,筛选的8个表型性状可以作为花生种质资源性状评价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于桃果实货架保鲜的不同包装材料的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霞晖8号桃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P1~P15薄膜材料包装桃果实,以不包装作为对照(CK)处理,贮于常温(23±1)℃和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以探究不同包装材料对桃果实常温货架期保鲜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一种最适于桃果实货架保鲜的包装材料.结果发现,与其他包装材料相比,P3包装(PE 0. 01 mm)处理的桃果实综合感官品质最佳,能有效延缓桃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减少失质量,并形成包装袋内独立且稳定的气体微环境.说明P3为最适宜桃果实常温货架保鲜的包装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南瓜皮叶黄素的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以南瓜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其中的叶黄素,考察提取溶剂类型及比例、超声功率、液固比和超声提取时间对南瓜皮中反式叶黄素及其顺式异构体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南瓜皮叶黄素提取的最佳溶剂为乙醇-石油醚(2∶1,V/V),南瓜皮叶黄素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种反式叶黄素和4种叶黄素顺式异构体(9-顺式叶黄素,9'-顺式叶黄素,13/13'-顺式叶黄素,15-顺式-叶黄素)。此外,超声波提取南瓜皮反式叶黄素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乙醇/石油醚体积比2∶1、液固比40∶1(m L/g)、超声功率210 W、提取时间30 min。验证优化工艺得到反式叶黄素的实际提取量为(229.7±9.1)μg/g dw,叶黄素顺式异构体实际提取量为(9.4±0.2)μg/g dw,与预测值相近。研究结果为叶黄素的高效提取及南瓜皮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大棚常用镀锌圆钢管应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温室大棚常用镀锌圆钢管的材料质量参差不齐,规格很多,且没有详细的选择参考。选取Ф25 mm×1.5 mm、Ф25 mm×1.8 mm、Ф25 mm×2.0 mm、Ф32 mm×1.5 mm、Ф32 mm×1.8 mm、Ф32 mm×2.0 mm、Ф42 mm×2.0 mm、Ф48 mm×2.0 mm 8种农用热镀圆钢管,通过拉伸试验、压扁试验、硬度试验,对比研究壁厚、直径、高温高湿环境(水浴和热空气老化处理)等因素对镀锌钢管应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处理条件下,直径相同,钢管壁厚增加,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大,且随着壁厚的增加,高温高湿作用加速了钢管拉伸强度的降低和断裂伸长率增大。相同处理条件下,壁厚相同,钢管直径增加,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大,且高温高湿作用对拉伸强度影响较小,对断裂伸长率影响明显。Ф25 mm×1.5 mm的钢管拉伸强度最大,达558 MPa,断裂伸长率较小,为11.5%;Ф48 mm×2.0 mm的钢管拉伸强度最小为376 MPa,断裂伸长率较大,为27.5%。壁厚和直径越大,抗压性能越好,Ф25 mm×1.5 mm、Ф25 mm×1.8 mm的壁厚和直径都较小,容易开裂。相同处理条件下,随着壁厚和直径的增加,维氏硬度减小,且随着壁厚的增加,高温高湿作用对钢管硬度的影响减小。Ф25 mm×1.5 mm的钢管硬度最大,达210 HV;Ф48 mm×2.0 mm硬度较小,为127 HV。因此,本研究从力学性能因素对钢管性能进行分析,可为温室大棚钢管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大豆新品种苏新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豆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新5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03090-1-2-2为母本,以台湾75-3为父本,经过常规人工杂交育种所选育出的新品种.2015和2016年参加江苏省鲜食大豆区域试验,较对照分别增产14.2%和11.8%;2017年参加江苏省鲜食大豆生产试验,较对照增产14.94%;201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播种至收青荚95~105 d,产量高、荚大、粒大、品质好,适宜在江苏省各个地区春播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玉米生产情况调研与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是江苏省第三大粮食作物。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省工节本、绿色增效是有效提高种植收益,提升农户种植玉米积极性,保障玉米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对江苏省2013-2017年全省的玉米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江苏省玉米生产农户的基本情况,投入和产出,品种,密度,播期,肥料施用,耕作方式。并明确了限制江苏省玉米产量和效率提升的关键因子(玉米价格低效益差、玉米螟、干旱、土壤不够肥沃、锈病、种植方式不适宜、种植密度较高或较低、倒伏、涝渍、大小斑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普通玉米的发展应以耐密多抗品种为载体,以机械化栽培为核心,配套集成适期播种,合理增密,精确施肥,综合防控,机械晚收,秸秆还田等技术,形成轻简化栽培技术,实现玉米生产省工节本,丰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水生植物深度净化村镇生活污水厂尾水效果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设置动态模拟试验,持续进水、出水条件下分析比较了漂浮植物凤眼莲和水浮莲、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挺水植物黄菖蒲对村镇生活污水厂(一级A标准)尾水深度净化效果,筛选出具有去污效果优势的水生植物,为优化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在尾水深度净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经水生植物深度净化后,尾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漂浮植物凤眼莲和水浮莲对尾水氮、磷的净化效果优于挺水植物黄菖蒲和沉水植物轮叶黑藻。试验周期内,污水厂尾水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平均浓度为12.22 mg?L-1、0.38mg?L-1和3.88 mg?L-1,凤眼莲、水浮莲、轮叶黑藻、黄菖蒲和对照各系统的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25%、45.74%、43.41%、38.39%和29.22%,总磷去除率分别为36.84%、34.21%、31.58%、28.95%和26.32%,CODMn去除率分别为42.27%、30.93%、32.47%、32.47%和37.89%。凤眼莲、水浮莲、黄菖蒲和轮叶黑藻生物量净增长率分别为550.5%、418.8%、210.6%和80.3%,凤眼莲生物量净增率最大。各处理系统内凤眼莲、水浮莲、黄菖蒲和轮叶黑藻对尾水氮富集量分别为7.36 g、2.33 g、5.12 g和4.46 g,对磷的富集量分别为0.60 g、0.19 g、0.33 g和0.78 g,凤眼莲富集氮能力优于另外3种水生植物,轮叶黑藻磷富集量高于另外3种水生植物。凤眼莲、水浮莲、黄菖蒲和轮叶黑藻植株吸收作用对尾水总氮去除的表观贡献率分别为15.29%、4.90%、11.17%和11.34%,对尾水总磷去除的表观贡献率分别为50.34%、17.17%、35.24%和76.34%。因此,可利用漂浮植物凤眼莲和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立体复合种养的方式深度净化生活污水厂尾水。
关键词: 村镇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厂尾水 水生植物 深度净化 生态修复 氮 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