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小麦新品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组成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DS-PAGE电泳方法鉴定和分析了199个春小麦高代品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与分布。结果表明,在Glu-A1、Glu-B1和Glu-D1三个位点上共检测到10种不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及21种亚基组合类型,优质亚基5+10占的比例较高(60.30%),但含2*、7+8、5+10,1、7+8、5+10和1、17+18、5+10等优质亚基组合的比例较低(16.58%)。按照Payne等人的评分方法进行了评分,199个春小麦高代品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Glu-1评分在3~10,平均为7.38分。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SDS-PAG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蛾柔茧蜂室内人工繁殖温湿度条件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5年~2006年,我们对田间采集的麦蛾柔茧蜂室内人工繁殖温湿度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温度28±1℃、RH75±5%的环境条件是麦蛾柔茧蜂发育的适宜环境条件。

关键词: 人工繁殖 麦蛾柔茧蜂 温度 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与小黑麦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以15个普通春小麦品种为母本,以5个小黑麦品种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观察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筛选杂交亲和性较强的材料。试验结果表明,新春27号、新春15号、S-22、新春6号、新春26号和新春9号与小黑麦的杂交结实率比较高,具有良好的亲和性。

关键词: 小麦 小黑麦 远缘杂交 亲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渍化土壤上不同类型氮肥氨挥发损失特征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采用"磷酸甘油-海绵通气法",对不同类型氮肥在典型非盐渍化土壤、盐化土壤,碱化土壤上的氨挥发损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的施氮量情况下,占施入量1.34%~27.74%的氮以NH3的形式挥发损失;(2)除硝酸钙外,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增加,不同类型氮肥氨挥发损失均随之增加,挥发速率与盐渍化类型有关;(3)不同盐渍化类型土壤上的氨挥发量均为碳酸氢氨>尿素>硝酸铵,硝酸钙几乎不发生氨挥发;因此盐渍土上选择硝态氮肥不失为降低氨挥发损失的一种选择;(4)过量盐分的存在对于氮肥硝化作用的抑制是导致盐渍化土壤上氮肥氨挥发损失增加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氨挥发 盐渍化类型 氮肥类型 硝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南繁栽培综合技术与措施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海南南部的气候特点,阐述了新疆棉花在海南三亚冬季棉花的栽培技术。并提出了棉花种植生长过程中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棉花 南繁 栽培 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超低温保存及其植株再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bed.)M.Roem.)无菌试管苗为试材,对其离体茎尖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茎尖在含有5%二甲基亚砜(DMSO)的0.4mol/L蔗糖培养基上预培养3 d,60%玻璃化溶液(PVS2)中室温装载30m in,PVS20℃下处理40m in,经液氮保存至少24h后,转入继代培养基上再培养,成活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3.3%和86.7%。再生植株生长和分化正常;同时对再生植株进行SSR标记检测,未发现超低温保存前后的DNA谱带存在差异。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超低温保存 再生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5年来策勒绿洲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耕地资源的变化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耕地变化驱动力的研究有助于宏观调控耕地动态。研究利用策勒绿洲1949~2004年长序列耕地统计以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策勒绿洲55年来耕地变化总体趋势,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对策勒绿洲55年的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洲耕地总面积和人均面积持续减少,而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压力、农业科技进步是引起策勒绿洲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关键词: 策勒绿洲 耕地 动态变化 驱动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衣芽孢杆菌WS-6 β-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生物技术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β-葡聚糖是植物细胞壁中结构性非淀粉多糖,存在于各种饲料农作物中[1]。作为一种抗营养因子,β-葡聚糖使食糜具有很高的粘度,阻碍肠道消化液与食糜的混合,影响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吸收,降低饲料的利用率。地衣芽孢杆菌分泌的β-葡聚糖酶可分解β-葡聚糖[2]。在青贮发酵过程中,这种酶可降解大麦β-葡聚糖,有效提高家畜、家禽对饲料的利用率[3]。从地衣芽孢杆菌WS-6中克隆到β-1,3-1,4-葡聚糖酶基因并进行测序,将该基因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2a进行连接,转化大肠杆菌BL21,使该基因得到了有效的表达,为进一步在食品级宿主菌中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WS-6 β-葡聚糖 β-1,3-1,4-葡聚糖酶基因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喀什地区保护地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对策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述了喀什地区保护地番茄上的主要病害种类、侵染规律、发病条件以及发生时期,并提出了对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保护地 番茄病害 发生 防治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干面条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面条品质性状的QTL,了解面条品质的遗传控制。【方法】利用RIL群体和QTL分析软件进行QTL分析。面条感官品质按商业部行业标准(SB/T10137-93)测定,面条质构特性采用英国TA.XTplus型质构仪测定。【结果】检测到8个面条品质和质构特性的10个加性QTL,分别位于1A、1D、3D、4A和6D等5条染色体,单个QTL贡献率变化范围为4.07%~75.67%。在1D染色体Glu-D1附近检测到一个QTL簇,包括适口性、粘性和光滑性等3个性状各1个QTL,贡献率较高,增加效应均来自川35050,QTL间是正相关关系。在4A染色体上Xwmc420-Xswes620-Xswes615之间存在粘性和总分的QTL,贡献率较高,其增加效应来自亲本山农483,是正相关关系。在4A染色体Xswes624c-Xissr25b间食味QTL(QStas.sdau-4A.1)贡献率高达75.67%,是一个主效基因位点,其增加效应来自亲本山农483。【结论】检测到8个影响面条品质和质构特性的10个加性QTL,分析了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效应。

关键词: 小麦 面条 品质性质 质构特性 QTL RI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