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IAA和GA对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以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GS-19为试材,采用液相色谱法,对其不育材料和可育材料花药的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叶片中内源激素GA和IAA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A和IAA在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花药不同发育时期和叶片中都存在明显差异。除四分体时期外,不育材料的造胞时期和成熟花粉粒时期IAA含量显著高于可育材料,GA在花药发育的造胞时期、四分体时期、成熟花粉粒时期均显著高于可育材料;不育材料叶片中的IAA和GA含量也显著高于可育材料。研究结果对揭示内源激素在雄性败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IAA GA 花椰菜 温敏雄性不育系 GS-19 育性转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IMMYT小麦选种圃种质在甘肃春麦区的表现及利用价值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小麦种质具有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为了解CIMMYT不同选种圃材料在甘肃春麦区的表现,2013-2014年对来自CIMMYT的1 023份不同小麦选种圃种质进行了两点次(兰州和武威黄羊)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降雨量圃材料籽粒小,红粒,植株较对照宁春4号高10cm左右,生育期100d以上,易倒伏,千粒重低,穗粒数少,丰产性差,不适宜在试验区直接种植,可用作品种改良的中间材料;半干旱圃材料白粒,抗条锈,平均株高70cm,生育期90d左右,适宜于生育期内灌一次水或播种前仅灌冬水的生态区域种植;灌溉圃面包材料变异类型多,白粒,长芒,抗条锈性好,总体上植株偏高(两试点较宁春4号高5~10cm),产量较宁春4号偏低或持平。结合各类种质的农艺性状及丰产性,初步筛选出92份表现较好的材料。

关键词: CIMMYT小麦种质 适应性 鉴定 甘肃春麦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条锈菌新菌系贵22-9和贵22-14发展趋势与毒性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小麦条锈菌种群动态,于2010-2013年对采自甘肃省9个市(州)主栽和后备小麦品种苗期和成株期的条锈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新菌系贵22-9与贵22-14逐年增长,变化极为显著,目前已经上升为优势生理小种。2010-2013年4a间,贵22-9的出现频率依次为4.09%、7.51%、11.79%和13.09%;而贵22-14依次为为0、6.97%、3.49%和9.4%,总体上二者均呈急速上升趋势。从毒性上分析,新菌系已经突破贵农、92R系和Moro等主要抗锈性材料。从变化趋势看,贵22-9与贵22-14极可能上升为流行小种。各育种单位应及早更换贵农系抗源材料,避免引起优势小种大流行。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生理小种 致病类群 流行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旱塬区苹果园土壤水分动态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黄土旱塬区盛果期果园,于2009—2013年对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了解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水年,苹果园耗水主要发生在0~300 cm土层;年降水量小于400 mm时,果树主要消耗300 cm以下土层土壤水分;受年降水量和苹果耗水的共同影响,200~300 cm土层是土壤水分的最大波动层;苹果园4—6月底季节性干旱明显,土壤水分的蓄积主要发生在7—10月中旬,该期的土壤蓄水能有效缓解下一年的春季干旱.

关键词: 黄土旱塬 苹果园 土壤水分 土壤干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消长动态

杂草科学 2015

摘要:在陇东旱塬区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和露地玉米田杂草的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田杂草发生期(4月上中旬)较露地约提前1个月。全膜双垄沟播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其密度分别呈"N"字形和"∧"形,均与露地相似,但其波动幅度明显大于露地,高峰期均明显早于露地。全膜双垄沟播和露地种植模式下,阔叶杂草物种丰富度和密度的波动幅度均远大于禾本科杂草。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阔叶杂草群落鲜质量及其单株鲜质量均呈"∧"形,而露地呈持续递增形,高峰期均明显早于露地,峰值均明显小于露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禾本科杂草群落鲜质量及其单株鲜质量波动幅度均远大于阔叶杂草,均与露地情形相反。杂草发生对全膜双垄沟播田集水、保墒及玉米生长发育均造成持续性危害,以玉米播后出苗期和玉米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危害最重,分别称之为第一、第二危害盛期。

关键词: 陇东旱塬区 全膜双垄沟 玉米田 杂草群落 消长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条件下马铃薯试管结薯研究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两因素(A因素:光温,B因素:培养基)三水平试验设计,研究了光照、温度、培养基等不同培养条件对陇薯3号和陇薯7号试管薯诱导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冬季,自然光照变温培养、自然光照变温培养7 d转黑暗恒温培养以及黑暗恒温培养条件均能诱导2个品种结薯。自然光照变温条件下,陇薯7号试管薯结薯数、单瓶薯重及大薯数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培养条件下(p<0.01)。与"固体+液体"、"固体"培养基相比,"液体+液体"培养基结薯时间早,数量多,大薯率高。在冬季,自然光照培养室诱导结薯效果显著且节约能源,但其它季节,自然光照诱导试管薯的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薯 自然光照诱导 培养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菌肥在保护地黄瓜栽培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概述了微生物菌肥的作用,分析了微生物菌肥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对黄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及对黄瓜连作障碍的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菌肥在黄瓜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 黄瓜 栽培 应用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与肥密配置对甘啤7号大麦产量和蛋白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高产、优质、节水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7号合理种植方式和适宜的肥密组合,2012~2013年,研究两种灌水条件下不同施肥水平、栽培密度对啤酒大麦甘啤7号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灌水一次(S1)和全生育期灌水两次(S2)处理下均为高肥水平(F4)大麦籽粒产量高于其它施肥水平,两种灌水条件下,F4较不施肥处理F1(CK)增产幅度均达到60%以上。S1与S2处理均显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且各施肥水平之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在F1、F2与F3施肥水平下其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或者优级酿造标准。播种密度对啤酒大麦产量影响不显著,对啤酒大麦蛋白质含量无影响。通过肥料和密度互作效应结果分析得出:组合F3M2产量在所有组合中始终位于前四,并且其酿造品质一直良好。在相同肥密配置下,S1与S2处理的产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基本表现为大麦籽粒产量S1>S2。综合生态、经济以及其酿造价值等诸多因素,建议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7号全生育期灌水一次,肥料施用量为180 kg/hm2,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

关键词: 啤酒大麦 灌水次数 施肥量 种植密度 产量 蛋白质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黄土高原黄绵土区长期施肥的效应,以1981年设置于甘肃天水黄绵土上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1981-2013年)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或有机肥对冬小麦的增产作用不明显,化肥配施或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增产作用显著。氮磷钾配施有机肥(MNPK)下,冬小麦平均产量最高,达到5 069kg·hm-2,较对照(不施任何肥料)提高了173.41%,对冬小麦产量的贡献率为62.60%;地上部氮、磷、钾携出量均最多,分别为141.13、16.86和123.69kg·hm-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39.42%、218.11%和237.31%;氮、钾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5.68%和76.43%。磷肥表观利用率以氮肥配施有机肥最高,为19.57%。肥料单施不利于提高其利用效率,化肥配施有机肥后氮、钾表观利用率较不配施有机肥降低。因此,农业生产中肥料合理配施才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冬小麦 养分吸收 产量 肥料表观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西门塔尔杂交牛育肥后期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中国牛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西门塔尔杂交牛育肥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择18头西门塔尔杂交牛,随机分为Ⅰ(低营养水平)组、Ⅱ(中营养水平)组和Ⅲ(高营养水平)组,进行为期90d的育肥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试验Ⅲ组平均日增重1.51kg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1.23kg(P<0.05),Ⅱ组、Ⅲ组体长、体斜长、体长指数和肥度指数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屠宰率Ⅲ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眼肌面积Ⅲ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分别比Ⅰ组和Ⅱ组高23.42cm2和17.29cm2,试验Ⅲ组比Ⅱ组纯收入高269.55元,比Ⅰ组纯收入高440.10元。

关键词: 西门塔尔杂交牛 营养水平 育肥后期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