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河西灌区不同覆盖对土壤水温和玉米增产效应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河西灌区研究地膜覆盖春玉米栽培技术,探求不同覆盖方式对当地旱地春玉米土壤水温变化规律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全膜覆盖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膜上覆土次之;覆盖处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玉米生长前期。不同的覆盖处理均能够有效起到提高玉米产量的效果,砂田覆盖的推广潜力存在但推广难度较大,综合膜上覆土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增温保温效果仅次于全膜覆盖,产量仅次于砂田覆盖。因此,膜上覆土能够为河西灌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提供保障,为大面积种植提供推广依据。

关键词: 春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温度 穗部性状 产量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闲期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夏闲期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其产量要素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闲期油菜覆盖绿肥翻压处理(T1)下,蓄水保墒、提高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优势明显,2007—2008、2008—2009、2009—2010年2m深土体蓄水量较不覆盖无绿肥处理(T0)分别增加了0.22%、5.29%、4.68%,产量分别提高了1.92%、1.25%、5.7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7.92%、6.45%、3.49%。初始年份,高留茬无绿肥处理(T2)与高留茬油菜覆盖绿肥翻压处理(T3)不具有蓄水优势,但经多年耕作后,能够提高土壤蓄水量。

关键词: 夏闲期 栽培模式 蓄水量 蓄水率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种质WS4-8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及分子作图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和利用抗病种质是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的基础。为明确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WS4-8)的抗条锈病基因及其遗传规律,用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3对WS4-8和感病品种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群体进行了苗期接种鉴定和抗条锈基因遗传分析。结果表明,WS4-8对CYR33表现抗病,其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BSA法对构建的F2代遗传作图群体进行了SSR标记分析,标记Xgpw5281、Xcfd35和Xgwm341与抗性基因具有连锁关系,且都为共显性标记,与抗病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8、7.2和21.8cM。根据作图结果,将WS4-8所携带的对CYR33的抗条锈病基因定位于小麦3DS染色体上。基于该基因的作图位置与分子标记结果,认为该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抗条锈病基因,暂命名为YrWS4-8。

关键词: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 抗条锈病基因 遗传分析 分子作图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淫羊藿资源分布及产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根据前期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对甘肃淫羊藿资源分布及产地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产地淫羊藿质量较好,陇南市、甘南州以及定西市南部的岷县、漳县为主要分布区域,兰州市兴隆山马衔山脉沿线也有少量分布。淫羊藿产区土壤环境为弱碱性,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较高,速效磷含量低。

关键词: 淫羊藿 资源分布 土壤养分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分子聚合物对沙化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采用高分子聚合物配施氮、磷、钾肥,研究沙地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试验分2个主处理(用高分子聚合物胶体处理沙层,以无胶处理为对照),5个养分副处理(OPT、OPT+1/2N、OPT-1/2N、OPT-N、CK)。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播种前在沙地中施入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高分子聚合物 沙地 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收期对黄冠梨褐心病发生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以黄冠梨果实为试材,通过对常温贮藏条件下黄冠梨果实果心褐变发病率与褐心指数的统计分析,研究不同采收期对黄冠梨褐心病的控制效果以及对黄冠梨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期确定黄冠梨的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黄冠梨褐心病的发生与果实成熟度密切相关,早采果实硬度显著高于晚采果实,且在贮藏过程中仍能完成后熟作用,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升高,能够达到晚采果实的含量水平,晚采果实硬度下降快且褐心率高。黄景泰地区冠梨适宜采收期为8月15-30日。

关键词: 黄冠梨 1-MCP 不同采收期 褐心病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城市蔬菜废弃物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模式探讨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基于对蔬菜废弃物资源数量、特性、处理利用技术等的分析,提出了适合城市蔬菜废弃物处理利用的厌氧消化制产沼气和蛋白饲料化集成分级处理模式。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堆肥 厌氧消化 菌体蛋白饲料 资源化利用 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砂田西瓜间作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旱砂田西瓜间作花生栽培模式是提高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种植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旱地保产增收的有效途径。现从促进旱砂田增效、增收角度出发,从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配套关键性技术,以期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旱砂田 西瓜 花生 间作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大豆套作对3个大豆品种光合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豆品种中黄30(早熟)、冀豆17(中熟)和齐黄34(晚熟)单作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研究马铃薯/大豆套作模式中3个品种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的特征,分析套作马铃薯收获前后对大豆光合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阴蔽导致套作大豆叶面积指数(LAI)降低,干物质积累变缓,营养生长期相对延长,不同品种套作大豆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低于单作.生育后期套作大豆生长加快,尤其是马铃薯收获后晚熟品种增幅显著提高.此时,套作大豆受光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表现出较强的补偿效应,LAI、干物质积累、Pn和gs相对于单作上升幅度加大,接近于单作大豆,但不同品种补偿能力不同.与单作相比,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的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每荚粒数均有所降低,其中早熟品种分别显著下降22.0%、36.0%、17.6%,中熟品种下降5.1%、13.1%、8.9%,晚熟品种下降5.7%、7.6%、2.1%.套作模式下,中、晚熟大豆品种的产量较早熟品种分别高92.4%和163.4%,总土地当量比(LER)分别达到1.81和1.84.表明中、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套作优势更强,有利于马铃薯收获后大豆的补偿生长,促进套作大豆产量提高,充分发挥了复合群体的产量优势.

关键词: 马铃薯 大豆 套作 光合特性 产量 补偿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在甘肃省传统春麦区扩种冬小麦的研究初报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在甘肃中西部麦区扩种冬小麦,本研究在秦王川区域对从甘肃东南部引进的冬小麦品种(系)进行鉴定,以筛选出丰产、抗寒性突出的更新换代品种。结果表明,陇东地区材料秆高,抗寒、抗旱性好,越冬率高,成穗率中等,相对高产;天水材料矮秆比例占到57.1%,大部分材料成穗率高,抗旱、抗寒性弱;两个生态区域高千粒重材料较少,但天水材料明显较陇东材料抗条锈性强,进一步说明天水麦区在小麦条锈病育种方面更为重视。试验材料中7份(占58.3%)陇东系列材料和5份(10.2%)天水材料在中川镇试验点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其中,兰天10号、陇鉴386、陇原034和兰094可向甘肃中部及沿黃灌区的水浇地延伸推广。甘肃东南部冬小麦能否向中西部延伸与其抗旱性相关,抗旱性好的材料抵御寒冷的潜力较强。此外,引进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农艺性状分布暗示,要提高甘肃传统春麦区冬小麦产量,应加大北方冬麦区和黄淮麦区其他光温迟钝型冬小麦新品种的引进鉴定工作。

关键词: 秦王川 冬小麦 抗旱性 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