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稀有特色蔬菜——白凤菜
《长江蔬菜 》 2017
摘要:白凤菜(Gynura formosana Kitam)为菊科三七属植物,俗称片仔癀草、白担当、肝炎草等,主要分布于福建漳州以及我国台湾的中北部等地。一些人容易将白凤菜与同科属的白子菜(也叫富贵菜G.divaricata DC.)以及红凤菜(也叫紫背天葵G.bicolor DC.)混淆,其实白子菜与红凤菜除了叶片颜色不同外,其他外部特征比较相似,而白凤菜


添加菌糠对猪粪渣堆肥过程及氨排放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规模化养猪场固液分离后的猪粪渣为试验对象,以菌糠为调理剂,设置猪粪渣和菌糠1∶0.2、1∶0.3、1∶0.4、1∶0.5共4个不同质量比例(湿基)堆肥处理,以纯猪粪渣单独堆肥为对照处理,研究了菌糠作为猪粪渣堆肥调理剂对堆肥过程和NH_3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菌糠有利于各堆肥处理缩短进入高温期的时间,且有利于各处理堆肥的脱水;随着菌糠添加比例的增加,各处理的干物质降解率和有机碳损失率均降低;堆肥后,对照和处理组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比堆肥前有所增加,而其中全磷、全钾含量的增加量随着菌糠添加量的持续增加而相应减少;当菌糠的添加比例大于0.3时,有利于减少猪粪渣堆肥过程中NH_3的排放;堆肥36 d后,对照及各处理堆肥均达到腐熟,且总养分和有机质均符合《有机肥料》(NY 525—2012)标准。


福建省茶树品种资源初步关联分析
《茶叶学报 》 2017
摘要:为挖掘茶树农艺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位点,选用38对SSR引物对43份福建茶树品种进行多态性扫描与群体结构分析.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Tassel GLM(general linear model)和MLM(mixed linear model)方法进行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共检测出238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6.26个等位变异.供试群体的Shannon指数平均值为1.261.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成3个亚群.以GLM分析,发现8个与种径、茶类、百粒重和花瓣数相关联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54.3%、13.3%~21.8%、57.2%和50.9%;以MLM分析,发现6个与种径、茶类和百粒重相关的标记,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54.2%、19.7%~24.2%、31.1%.


论绿色发展理念与高效生态农业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7
摘要: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就是要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寻求产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发展为主要原则,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目标。要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必须树立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生产经营、技术保障与产业开发体系;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生产与市场消费需求;必须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带动传统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升级,进而探索并创立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观点,分析了主要内涵与意义,阐述了实践经验与启示,提出了发展思路与对策。


不同混合比例对葛藤甘蔗梢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开发利用葛藤和甘蔗梢,生产优质青贮,调制了6种混合比例的葛藤与甘蔗梢混合青贮。6种混合青贮是按葛藤:甘蔗梢(质量比)分别为10:0、9:1、8:2、7:3、6:4和0:10进行调制,分别表示为100K、9K1S、8K2S、7K3S、6K4S和100S。每个处理5个重复,常温下贮存50天后开封,测定化学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甘蔗梢比例的升高能够提高葛藤甘蔗梢混合青贮的品质,随着甘蔗梢的比例升高(除100S),青贮料的干物质含量、p H值和氨态氮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半纤维素含量、乳酸含量、乙酸含量和丙酸含量呈升高趋势。综合来看,6种混合比例中,6K4S青贮料的p H值、氨态氮含量较低,粗蛋白含量和乳酸含量较高,青贮品质最佳。


茶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CsPPT2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茶叶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白叶1号为材料,应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茶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家族一个基因CsPPT2的c DNA序列,并与茶树体内另一个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家族的基因CsPPT1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的表达进行比较。CsPPT2的c DNA全长1 46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 218 bp,编码406个氨基酸。通过生物学信息分析表明,CSPPT2蛋白分子量为44.6 k D,理论等电点为9.90,CsPPT2有6个跨膜区,属于疏水性叶绿体跨膜蛋白。聚类分析显示,茶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家族分为2个亚组,而CsPPT1与CsPPT2属于不同亚组。荧光定量结果分析表明,两个基因可能在茶树体内功能不同,CsPPT2在所考察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根和成熟叶片中表达量远大于CsPPT1;CsPPT1在茎和复绿前的幼嫩芽叶中表达量高于CsPPT2。在白化期起始时CsPPT2有短暂的升高,但伴随白化受到较大的抑制,表明CsPPT2的表达抑制可能是白叶1号低儿茶素高氨基酸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茶树 白叶1号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运子 CsPPT2 表达分析


多功能土壤调理剂在酸性植烟土壤上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了考察多功能土壤调理剂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当地推荐调理措施(CT1)和传统石灰调理剂(CT2)为对照,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2种新研制的多功能土壤调理剂(T1、T2)对烤烟农艺性状、产量、产值、烟株发病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T1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能改善烤烟农艺性状,促进烟株生长;烟叶产量分别比CT1处理增加12.31%和6.51%,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4.38%和3.81%(P<0.01);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778.58元/hm~2和2129.67元/hm~2。此外,T1和T2处理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烟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多功能土壤调理剂调理效果与传统石灰调理剂(CT2)没有显著差异,但所带入钙含量显著低于石灰。由此可见,多功能土壤调理剂能够显著促进烤烟生长,提高烤烟产量、质量、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前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甘蔗中多种农药残留
《福建分析测试 》 2017
摘要:针对甘蔗种植过程中常用的几种农药,采用分散固相萃取为前处理手段,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多菌灵、呋喃丹、乐果、敌敌畏、敌百虫的方法。甘蔗样品经粉碎后用乙腈超声提取,上清液经Qu EChERS方法净化后,采用UPLC-MS/MS法检测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农药残留在1.0~50.0ng/m 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12~0.83μg/kg。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7%~106.8%,相对标准偏差为1.6%~4.3%(n=6)。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的优,能有效应对甘蔗种植过程中不同种类农药的同时检测。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甘蔗 农药残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