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磁场对白僵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质菌株能获得最佳产品和防治效果。长期以来,研究菌种退化问题,从不同途径和处理方法提高产孢量。宋明芝(1976)用钴_(60)和化学药剂处理白僵菌株;张爱文(1991)紫外线诱变选育等,都获得优质菌株,但随转代递增退化严重。为此,本着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原则,应用磁场处理白僵菌株达到加快菌丝生长,提高产孢量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大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研究
《大豆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利用不同地理来源的大豆411份与已知的具正常染色体的栽培大豆杂交,通过对F1育性观察,间接判断大豆染色体结构变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野生大豆(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染色体易位频率为73.3%,染色体倒位频率为7.4%,染色体正常的野生大豆占19.3%。栽培大豆(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染色体易位频率为4.7%(全部为半栽培大豆),倒位频率为1.7%,染色体正常的频率为93.6%。说明不同进化程度的大豆染色体结构变异频率有所不同。随着进化程度的提高,染色体易位频率随之下降,栽培大豆仅存在极少的染色体倒位。中国各省份的野生大豆染色体易位频率普遍比较高,以河南、河北二省为最高,内蒙、吉林次之,而沿海地区染色体易位的频率相对较低。染色体倒位频率则以辽宁、黑龙江、浙江、江苏、湖南为高。
关键词: 大豆;染色体倒位;染色体易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寒早熟苹果新品种“象牙黄”
《中国果树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市场需要,近年来我们注重苹果早熟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从金红苹果的杂种后代中选出了早熟、抗寒、果大、质优的苹果新品种“象牙黄”。现将该品种特点介绍如下。1选育经过象牙黄(代号64-187)是1964年以金红苹果为母本、蛟河1号苹果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育雏效果
《中国家禽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育雏效果@张永江@陈万中¥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育雏效果张永江陈万中(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怀德136100)目前各养鸡场家和专业户采用不同的给温方法进行雏鸡培育工作,所取得的结果也各有不同,本文就常规低温、高温和超低温育雏谈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茎大豆(G.gracilis)rbcS基因结构与分子进化分析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细茎大豆的嫩叶中提取总DNA,用PCR方法扩增得到包含完整编码区的 rbc S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BLUESCRIPT载体中.完成全基因 1089个核苷酸测序后,运用PC-GENE进行顺序编辑和同源比较,并应用MEGA1.02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方法画出Rubisco小亚基分子的系统进化树.
关键词: 大豆 rbcS 序列分析 Neighbor-joining方法 分子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地区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分类探讨
《大豆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资源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资源分类也应围绕这一中心。据此,本研究根据栽培大豆品种资源的栽培区、栽培型、单株粒重、百粒重、生育期、抗病性(花叶病毒、霜霉病、灰斑病、孢囊线虫1号、3号)、抗虫性(食心虫)、株高、油分、蛋白质、叶形、花色及茸毛色,把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1778份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划分为1个区、1个型、5类、25群、99亚群、1663个类型。提出了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分类的基本模式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分类;中国东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农业科技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创新
《农业经济问题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农业科技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创新岳德荣郑玉亭赵国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科技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发展农业科技产业的重要基础。然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新形势下,农业科技企业在内部管理机制上还相当不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参(Panax ginseng)的氮过剩现象──人参氮毒原因初探
《土壤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85-1990年间,我们在长白县及公主岭进行的四次NPK三要素试验中,发现氮肥抑制了人参生长发育,降低了产量(5%显著水准),而倍量氮肥,减产达1%显著水平。继续研究证明,人参硝酸还原酶活力(NRA)甚低,追施氮肥使组织,积累,促进了呼吸作用,植株干物中N、Si及Cu、Zn、Fe、Mn含量增加,Ca、Mg、K、Na等阳离子减少,表现出氮毒征象。本文称氮过剩症,它是指氮素供应超过了由极低NRA催化的转化代谢速率,而引起的一种毒害现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