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967条记录
不同水平硼与小麦体内氮积累的关系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CSCD

摘要: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水平硼与小麦体内氮的积累关系。结果表明 ,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 ,无硼影响氮的积累 ,尤以分蘖期氮的积累最少 ,仅有 1.2 3 2× 10 -2 g/株 ,其它施硼处理为1.4 69~ 1.4 73× 10 -2 g/株。硼不足只在繁殖生长阶段影响氮的积累。

关键词: 小麦 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兴凯湖春季雁鸭类迁徙多样性及数量变化原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88~1996年.在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对春季迁徙的雁鸭类多样性进行了观察.共记录到雁鸭类31种.包括5种雁,2种天鹅.24种鸭。每年春季经兴凯湖北迁的雁鸭类数量为30万~50万只,集中迁徙期为3月20日~4月10日:同时.对10a来雁鸭类数量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水禽迁徙行为及种群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对制定水禽保护政策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雁鸭类 迁徙 多样性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灰斑病病叶、病荚、病粒间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2~1995年进行了大豆灰斑病田间小区接种试验,获得了病叶率、病荚率、病粒率及大豆产量的系统资料。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灰斑病病叶率与病荚率、病粒率之间及病荚率与病粒率之间均呈直线相关;病叶率、病荚率、病粒率与产量损失率之间亦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拟合率在80%以上。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的抗病性对这一相关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病叶率 病荚率 病粒率 大豆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实用化标准和策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CSCD

摘要:从实用角度出发,综合评述了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植物转化系统的实用化标准:提出了植物遣传转化研究各个方面(包括组织培养、基因转移、转化体筛选、基因表达等)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 植物 品种改良 遗传转化 实用化 发展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兴凯湖春季雁鸭类迁徒多样性及数量变化原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88 ̄1996年,在兴凯湖泊自然保护区对春季迁徒的雁鸭类多样性进行了观察,共记录到雁鸭类31种,包括5种雁,2种天鹅24种鸭.每年春季经兴凯湖北迁的雁鸭类数量为30万 ̄50万只,集中迁徒期为3月20日 ̄4月10日,同时,对10A来雁鸭类数量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水禽迁徒行为及种群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对制定水禽保护政策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雁鸭类 迁徒 多样性 兴凯湖 自然保护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制重迎茬大豆减产农艺措施的研究

大豆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4~ 1 996年在黑龙江省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西部风沙干旱土区 ,北部高寒黑土区 ,中部和南部黑土区进行了耐抗重迎茬大豆品种 (系 )筛选 ,控制重迎茬减产农艺措施和有效制剂试验研究。通过三年五个生态区试验 ,筛选出一批适合各区种植 ,耐抗重迎茬大豆土传根部病虫害、丰产性好的品种 ,如嫩丰 1 5、抗线 1号、合丰35、黑农 39、黑交 92 -1 544和绥农 1 0、黑农 35等。缓解剂加施钾肥 ,增施有机肥 ,破垄夹肥和深松 ,多种种子包衣剂和大豆增效剂 ,大豆专用剂可有效地控制重迎茬大豆产量损失

关键词: 大豆 重迎茬 农艺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医用一次性输液器钴~(60)灭菌的研究

激光生物学报 2000 CSCD

摘要:用 60 Co—γ射线对一次性输液器进行灭菌 ,对初始污染菌检测 ,灭菌后无菌保证有效期 ,不同剂量辐照后塑料性能变化及破坏 HBs Ag效果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辐照剂量达到 2 0 KGy时 ,可杀灭载体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胞杆菌 ,腊状芽胞杆菌和粪链球菌 ,2 3 KGy时可杀灭短小芽胞杆菌 ,经 2 0 KGy以上剂量辐照 ,贮存一年时观察测试 ,输液管其断裂伸长率增加 ,拉伸强度变化无明显差异 ,经灭菌后输液器存放 1 8个月时检测无菌。

关键词: 输液器 灭菌 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抗原筛选

植物保护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根腐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省每年发病面积在70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大豆面积的不断扩大,重迎茬面积迅速增加,根腐病的发生为害亦日趋严重,给大豆生产造成很大损失。1991~1996年作者进行了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和抗源筛选的研究,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北部大豆田杂草调查

大豆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来用与传统的五点取样法不同的倒置“W”9点采样法,对黑龙江省北部豆麦轮作区大豆田杂草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大豆田杂草有17科41种。其中阔叶杂草14科35种,占85.4%,禾本科4种占9.8%,鸭跖草科1种,木贼科1种,各占2.4%。相对多度达10以上的杂草依次为,稗草、鸭跖草、问荆、铁苋菜、香薷、反枝苋,藜、卷茎蓼、苍耳等 9种。其中前7种相对多度达20以上,可视为当地大豆田的优势杂草。

关键词: 大豆田 杂草调查 倒置“W”9点采样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C_4途径与光系统Ⅱ光化学功能的相互关系

植物学报 2000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大豆 (Glycinemax (L)Merr.)“黑农 41”叶片的 4种C4 酶 (PEPC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NADP_MDH (NADP苹果酸脱氢酶 )、NADP_ME (NADP苹果酸酶 )和PPDK (丙酮酸磷酸二激酶 ) )活性、荧光动力学数值 (Fv/Fo(PSⅡ活性 )、qP (光化学淬灭 )、qN (非光化学淬灭 )、ΦPSⅡ(有效PSⅡ光化学效率 ) )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在“黑农 41”的整个生长发育期内 ,其C4 酶活性、荧光动力学数值 (Fv/Fo、qP、qN和ΦPSⅡ)与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 ,荧光动力学数值、C4 途径酶活性及C4 途径的表达程度 (PEPCase/RuBPCase值 )密切相关。这表明在“黑农 41”的整个生育期 ,C4 途径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 :即与净光合速率密切相关 ;而且随着C4 途径在大豆体内表达程度的提高 ,大豆叶片PSⅡ对原初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能力都随之提高 ,以满足C4 途径运行对能量的更多需求 ;同时C4 途径的存在也提高了“黑农 41”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

关键词: 大豆 C_4途径酶 荧光动力学 光系统Ⅱ 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