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涂膜处理对新疆石榴贮藏品质及生理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涂膜处理对采后石榴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筛选适合石榴贮藏保鲜的涂膜剂,为石榴贮藏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方法】以皮亚曼石榴和大籽甜石榴为试验材料,采用高分子化合物对石榴进行涂膜处理,贮藏于冷库中,研究涂膜处理对石榴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电导率、呼吸强度及乙烯释放的影响。【结果】涂膜处理显著降低石榴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率,抑制果实失重及细胞膜渗透率的增加;涂膜处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涂膜处理抑制石榴乙烯的产生速率,对呼吸强度无显著影响。【结论】涂膜处理降低石榴腐烂率,抑制水分蒸发,保持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疆三地州高效现代特色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植保所承担课题完成2010年目标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我院首次独立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南疆三地州高效现代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中,院植保所承担的"主要特色农作物和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顺利完成2010年目标。"主要特色农作物和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分为"果粮间作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拥挤度对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与环境的关系,探索马铃薯甲虫的迁飞规律,为控制该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不同密度下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结果】充分取食条件下,越冬后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第一、第二代马铃薯甲虫成虫在密度每皿分别为30、20头时飞行能力较强;越冬后定量取食的马铃薯甲虫在密度为20头/皿时飞行能力最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越冬后马铃薯甲虫成虫的飞行能力>第一代>第二代;越冬后定量取食的马铃薯甲虫随着拥挤度的增长,营养胁迫水平逐步增加,其飞行能力受到制约而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拥挤造成的适度营养缺乏,对于越冬代成虫飞行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充分取食越冬后成虫飞行距离、时间和速度与拥挤度间呈抛物线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疆栽培杏品种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其遗传多样性
《园艺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30个南疆栽培杏品种杏仁油脂肪酸组分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与4个华北栽培杏品种进行了比较。在参试的30个南疆杏品种杏仁油中共鉴定出包括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15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83.26%~88.81%,各品种均以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次之,棕榈酸第三,存在"高油酸、高亚油酸、低棕榈酸"的优异种质;南疆杏与华北杏杏仁油脂肪酸组成较为接近,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脂肪酸组分的含量在各品种间亦存在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6.37%~49.38%和3.44%~79.57%,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遗传多样性,但油酸及亚油酸等主要脂肪酸组分的变异幅度不大,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菜碱对干旱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广泛种植的棉花品种新陆早18号为试材,通过测定棉花幼苗体内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对干旱胁迫下棉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与对照相比,脯氨酸、可溶性糖、MDA含量及SOD和POD活性都显著提高,喷施甜菜碱能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进一步提高,酶活性也显著升高,同时有效抑制了丙二醛含量的增加,CAT活性受干旱胁迫及甜菜碱的影响较小。研究表明喷施低浓度甜菜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棉花幼苗的伤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溉方式对枣树间作长绒棉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棉花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调查不同灌溉方式对枣树间作长绒棉的生育期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方式下,1~2年树龄枣树间作长绒棉的生育期比单作滴灌长绒棉延长4 d,子棉和皮棉单产分别降低17.0%和16.0%;3~4年树龄枣树间作长绒棉的生育期比单作滴灌长绒棉延长12 d,子棉和皮棉单产分别降低30.1%和30.4%。常规灌溉方式下,1~2年树龄枣树间作长绒棉的生育期比单作滴灌长绒棉延长1 d,子棉和皮棉单产分别降低24.1%和24.4%,3~4年树龄枣树间作长绒棉的生育期比单作滴灌长绒棉延长7 d,子棉和皮棉单产分别降低44.7%和45.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及防治技术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在哈密地区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摸清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明确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进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试验,为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保障。【方法】2003~2009年,定点对葡萄白粉病发病时间、发生规律、筛选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葡萄白粉病初期发病为6月下旬~7月初,发病高峰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温度20~30℃、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有利于病害流行。杜邦福星、敌力康、40%信生防效,分别达86.89%、1.84.02%和81.32%。【结论】加强葡萄防病栽培技术的应用,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采用杜邦福星、敌力康、信生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统防统治,喷药2次,间隔10 d喷一次,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白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绿洲棉花种植体系土壤氨挥发损失原位监测
《西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通气法对盐化潮土-棉花种植体系的CK(种植不施肥)、T1(基肥撒施机械翻耕,追肥沟施灌水)、T2(基肥撒施机械翻耕,追肥撒施后灌水)、T3(与T1、T2等氮量包膜尿素一次基施)4种处理的田间土壤氨挥发进行原位监测。结果表明,在施N量均为275 kg.hm-2条件下,CK、T1、T2和T3处理基肥NH3-N损失分别为0.621、1.191、1.191和0.826 kg.hm-2;追肥NH3-N损失分别为1.088、1.773、2.804和1.374kg.hm-2。T1、T2和T3来自氮肥的NH3-N损失分别为1.255、2.286和0.491 kg.hm-2,分别占施氮总量的0.46%、0.83%、0.18%。在新疆南部绿洲农田,基肥深施后覆膜、追肥结合灌水条件下,棉田土壤氨挥发不是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与等氮量传统肥料相比,应用包膜肥料一次施用可明显降低氮肥氨挥发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