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播期对藜麦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对藜麦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在高寒阴湿区4月中旬—5月上旬播种均可以正常成熟,推迟播期可以提高出苗率,藜麦株高为185.3~204.1 cm,分枝数为22.9~30.6个,有效分枝率为85.6%~93.1%,主穗长为33.6~38 cm,分枝穗长为16.1~20 cm,主穗直径为9.9~11.6 cm;千粒质量为2.68~3.46 g,单株产量为77~113.3 g;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赖氨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46.6、64.0、35.4、6.2 g/kg。康乐地区,藜麦最佳播种时期为4月下旬—5月上旬,可获得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财会研究 》 2015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不断改进,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也随之全面推行,国家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小麦品种(系)面筋强度和糯蛋白基因分布规律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B/1R易位系和糯蛋白基因是影响小麦面包、面条和馒头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为明确甘肃省小麦品种(系)品质状况,用Dx5、By8、By9、Bx7OE、1B/1R、Wx等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鉴定其对应基因在甘肃4个麦区298份小麦材料中的存在状况。结果表明,甘肃省小麦品种(系)中被检测基因分布频率在不同生态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西部到东南部,Dx5、By8、Bx7OE、Wx-B1b基因的检出频率逐渐降低,而By9基因和1B/1R易位系检出频率逐渐升高;春小麦中Dx5(46.4%)、By8(26.1%)、Bx7OE(1.4%)、Wx-B1b(14.4%)基因的检出频率明显高于冬小麦中Dx5(26.3%)、By8(25.0%)、Bx7OE(0)、Wx-B1b(7.5%)基因的检出频率;但春小麦By9(34.8%)基因、1B/1R易位系(27.5%)检出频率低于冬小麦By9(41.3%)、1B/1R(38.8%)的被检出频率。面筋强度和糯蛋白基因的分布频率表明甘肃省小麦品种(系)用于加工面包、面条和馒头的品质状况较差,且从西部到东南部品质逐渐变劣,春小麦品质优于冬小麦。甘肃省大部分小麦品种(系)仅适宜于加工普通馒头和面条。
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麦品种(系)籽粒灌浆特征及产量性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9个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比较了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性状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麦品种(系)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曲线变化,开花后天数与千粒重的关系均符合Logistic方程,籽粒灌浆速率变化均呈"慢—快—慢"规律;高秆、旗叶宽大的品种(系)粒重增加时间较早;分蘖能力强或旗叶宽大的品种(系)灌浆速率峰值显现较早,且为单峰,其他品种(系)则为双峰;株高、分蘖能力、旗叶适中的品种(系)保持较高灌浆速率的持续时间较长;在各灌浆特征参数中,最大灌浆速率(Rmax)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平均灌浆速率(R)与千粒重的灰色关联度最大,起始生长势(C0)对前期贡献率的灰色关联度最大。旗叶宽大、分蘖能力和抗旱性较强的品种(系)穗长和穗粒重最大,穗粒数最多,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可作为育种选择目标。0110-16和甘啤7号品种(系)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2014年甘肃省胡麻区试品种(系)品质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利用多年多点联合方差分析法,对2013—2014年甘肃省胡麻区域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18-3平均折合产量1 855.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4.10%,含油率40.42%,综合性状优良,可大面积推广种植。2004M1-15-1-1-1平均折合产量1 830.1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2.50%,含油率40.43%,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好。2000-16平均折合产量1 796.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0.41%,含油率39.60%,丰产性、适应性好,稳定性居中。3个材料可进一步试验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