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607条记录
基于HS-SPME-G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不同系列白酒特征性化合物

现代食品科技 2017 EI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创新性地将SPME-GC-MS检测手段和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技术结合应用于白酒特征化合物鉴定和真假区分中。17个白酒样品经顶空固相微萃取,富集酒中挥发性化合物。所得GC-MS数据集经代谢组学技术降维处理,经聚类分析真酒和假酒样品得到了正确的区分,同时其他酒系列所得分类结果基本符合实际酒样信息。在主成分分析中,提取了PC1和PC2两个主成分,解释了不同酒样品特征变量58.7%的方差信息,其中PC1为44.7%,真假酒霍特林椭圆区域区分明显,可视化效果直观。其他系列酒样也保持了对真实酒样信息的吻合。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建立酒类相关模型,去除基酒样品以突出真假酒的物质区别,得出变量重要性表并且查库得出相关物质十二种,差异最显著的前三位特征化合物是乙酸丁酯、己酸异戊酯和己酸-1-甲乙酯。

关键词: 白酒 SPME-GC-MS 聚类分析 PCA PLS-D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祁连地区早古生代弧岩浆作用及变质作用事件:以门源-柯柯里地区为例

岩石学报 2017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位于祁连地块北缘的门源-柯柯里杂岩体出露一套早古生代高级变质岩,其中长英质片麻岩的矿物组合以石榴子石+夕线石+黑云母+长石+石英为特征,变基性岩以石榴子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为特征,具有典型的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组合特征。岩相学观察、相平衡模拟和地质温压计估算结果显示门源地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石榴角闪岩的峰期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分别为780℃、9.0kbar和790℃、8.4kbar。相平衡模拟揭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经历了近等压降温的逆时针P-T轨迹,可能反映了处于中地壳的岩石经历了与洋壳俯冲相关的弧岩浆岩和弧火山岩所带来大量的热所导致的高温变质及随后的等压冷却过程。锆石U-Pb定年显示门源-柯柯里地区2个高级变质岩的变质年龄和1个闪长岩的弧岩浆作用年龄分别为495±2Ma、493±3Ma和495±3Ma,表明门源-柯柯里一带共同经历了北祁连洋壳俯冲导致的500Ma左右的弧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门源-柯柯里高温低压变质带和其北侧百经寺-清水沟一带出露的HP/LT变质岩组成了双变质带,并指示了北祁连洋早古生代时期的向南俯冲。

关键词: 北祁连 弧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P-T轨迹 双变质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黄海OBS数据转换横波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分量地震勘探在减小地球物理反演问题多解性的同时提供了更丰富的地下信息,可以从量化的意义上真正实现岩性勘探.由于地壳结构的复杂性及转换横波的特殊性,南黄海地壳结构研究中基本未涉及横波.本文使用南黄海OBS数据,在不同剖面上对比分析纵横波走时、视速度以及质点运动轨迹,基于纵波理论模型对转换横波震相进行射线追踪和走时试算,识别并拟合了来自不同地层的转换横波震相.研究表明,北部坳陷中主要发生了PPS转换,转换界面为陆相沉积层底界面.千里岩隆起区除了发生转换界面为陆相沉积底界面的PPS转换还有转换界面为海底的PSS转换.断层活动引起岩石破碎,高波速比特征的断层边界为胶莱盆地在海上部分的边界圈定再添证据.千里岩地区高速地层成分含有花岗岩,其纵横波速比为1.67~1.68;推测北部坳陷中的海相沉积北-南地层不同,依次为碳酸盐岩及砂岩两类地层.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 转换横波 南黄海 V_P/V_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

天然气工业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深层古潜山油气资源勘探程度较低,但仍具有良好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为此,通过综合分析成藏地质要素,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等测试结果,研究了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揭示其油气成藏过程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该区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的演化特征、储集体的储集性能以及异常高压等因素的共同控制;②深层古潜山主要存在2种油气成藏模式,一种是早期成藏模式,即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末期—新近系馆陶组末期生成的低熟—成熟油气在浮力和水动力驱动下,向上倾方向充注至古潜山储集体而聚集成藏,具有"侧向油源—缝洞储集—常压充注—早期成藏"的特征,而另一种则是晚期成藏模式,即新近系明化镇组以来生成的轻质油和天然气在异常高压驱动下,向下或侧向充注至古潜山储集体而聚集成藏,具有"顶侧油源—缝洞储集—高压倒灌—晚期成藏"的特征。结论认为:寻找与高成熟烃源岩接触的深层古潜山圈闭应成为该区富油气凹陷重要的勘探策略。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古近纪 深层古潜山 优质烃源岩 优质储集体 异常高压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山湾近海沉积物潜在硝化速率的测定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测定乳山湾近海沉积物潜在硝化速率(PNR)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前后溶解无机氮(DIN)含量显著下降,表明体系中存在DIN损失,且损失的溶解无机氮含量与硝化总量的比值为2.72%~40.02%.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培养过程中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trite reductase gene,nirK)的表达情况,发现氨氧化古菌(AOA)和好氧氨氧化细菌(AOB)均有nirK基因的表达,表明硝化微生物的反硝化过程(ND)是导致无机氮损失的原因之一.若仅根据测得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估算乳山湾近海沉积物的潜在硝化速率会低估PNR(C0和C2 2个站位,考虑ND过程得到的总PNR分别是未考虑ND过程的15.9倍和22.1倍,而对于AOA的PNR则是22.3倍和46.1倍),因此在计算时,必须将体系中损失的无机氮计算在内.

关键词: 乳山湾 潜在硝化速率 硝化微生物的反硝化过程 亚硝酸盐还原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鲍壳体附着物去除切削工具选择及工艺参数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去除鲍壳体上石灰虫遗管、藤壶与寄生褶牡蛎等附着物,分别采用手持电磨(铣削)、多功能修边机(锯割)与砂轮机(切磨)等不同切削方式的电动工具进行鲍壳附着物去除试验。对比各组的去除效率与存活率,分析不同切削方式去除附着物后鲍感官品质的差异,选出合适工具。在此基础上,先后配置不同刀具(6 mm柱形圆头、6 mm锥形圆头与6 mm锥形尖头旋转锉)与设置不同转速(17 000、20 000、23 000、26 000与30 000 r/min)对工具参数进行单因素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铣削方式的手持电磨去除附着物工作性能稳定,不易损伤鲍壳,存活率高;电磨配置6 mm锥形圆头旋转锉,可去除鲍壳沟槽内附着物;电磨设定转速为20 000 r/min,综合去除速率达72.69头/min,鲍加工后存活率达98.87%,加工后鲍感官品质(壳体完整度、附着物残留与鲍活力)评分分别为9.85、9.72与9.81。研究结果可为鲍壳体附着物去除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铣削 技术 优化 壳体附着物 去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拖网结构优化设计与网具性能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中国南极磷虾渔业缺乏专用捕捞网具,针对现有网具与渔船匹配性差、网口扩张较小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多种现用南极磷虾拖网结构及性能,提出了缩短南极磷虾捕捞网具总长度和网身长度的优化方案,自主设计了TN01型4片式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实船海上生产测试结果表明:当曳纲长度小于230 m时,囊网部位后翘影响导鱼效果。当曳纲大于230 m后,随着作业水深增加,囊网所处水深增加,拖网网型展开良好,建议网具浮沉比配备为1:1.1;网口垂直扩张与曳纲收放长度关系无显著相关,拖网航速为1.542 m/s时试验网具网口高度为26~29 m,垂直扩张比达到0.11~0.12;随着曳纲长度由90 m放长到370 m,水平扩张也由14 m扩张到20 m,水平扩张比为0.22~0.32;渔获量对比分析表明,昼夜之间渔获量差异不大,白天平均网次产量为33 t,夜晚平均网次产量为28 t,平均每网次渔获产量为30 t,较同渔区作业渔船(平均每网次产量约20 t)提高约50%。试验网具达到设计预估性能、渔获效率理想,可为进一步自主研发南极磷虾捕捞网具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渔业 设计 模型结构 南极磷虾 捕捞 拖网 渔具 模型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脂肽和茶多酚对副溶血弧菌的协同抑菌效应和机理

食品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脂肽和茶多酚对副溶血弧菌的协同抑菌效应和机理,为脂肽协同茶多酚应用于副溶血弧菌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棋盘法"研究脂肽和茶多酚对副溶血弧菌的协同抑菌效应;通过研究脂肽和茶多酚独立作用及协同作用对细胞膜完整性、细胞蛋白质合成及磷代谢方面影响来研究二者的协同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脂肽和茶多酚对副溶血弧菌存在强烈的协同抑菌效应,部分抑菌浓度指数达到0.19;与1/16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脂肽或1/8 MIC茶多酚各自独立作用相比,在1/16 MIC脂肽和1/8 MIC茶多酚协同作用下,副溶血弧菌的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强,细胞部分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并且细胞的磷代谢完全受到抑制。结果表明,脂肽和茶多酚对副溶血弧菌具有强烈的协同抑菌效应,其协同抑菌作用主要通过二者协同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影响细胞部分蛋白质的合成与正常代谢实现的。

关键词: 脂肽 茶多酚 副溶血弧菌 协同抑菌效应 协同抑菌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软烤贻贝中蜡样芽孢杆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的构建

中国食品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不同贮藏温度、pH值和水分活度,使用R软件建立软烤贻贝中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非生长界面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得到,R2-Nagelkerke=0.979,Hosmer-Lemeshow检验中χ~2=0.0189,P=1,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度高。此外,贮藏温度、水分活度、pH值及其交互作用对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非生长情况影响显著(P<0.05),并且贮藏温度、水分活度或pH值越低,蜡样芽孢杆菌受到的抑制越强。随着温度、水分活度或pH值的升高,它们对蜡样芽孢杆菌生长概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地位被其余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所取代,而且交互作用中两因素的影响中一个增强,另一个减弱。建立的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对实际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量化栅栏因子,并结合其交互效应,保证微生物的安全,及产品本身的营养和感官品质。

关键词: 软烤贻贝 蜡样芽孢杆菌 生长/非生长界面 logistic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湿地模型中根系微生物的多样性

环境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植物和滤料组合的小型湿地模型在处理养殖池塘水体过程中根系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并分析植物对根系微生物富集的影响,本研究对两种植物(茭白和慈菇)和两种滤料(石榴石和磁铁矿)进行组合构建了6种不同的湿地模型,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湿地植物根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和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模型根系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所有收集的微生物总体上属于52个门,118个纲,455科,905个属和1 426个种;根据Shannon指数,茭白(平均为5.77)比慈菇(平均为5.29)在微生物富集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但是,慈菇和茭白根系微生物中变形菌门的比例分别平均为61.97%和51.78%,说明慈菇能够更好地富集变形菌.β-变形菌纲为实验期间不同植物根际富集的主要细菌类群.本研究结果为人工湿地植物优化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湿地组合最佳构建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湿地模型 根际 高通量测序技术 微生物群落 水质分析 β-变形菌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