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二十世纪’梨果实ABA代谢酶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ABA对‘金二十世纪’梨果实成熟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测定了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果肉和种子内源ABA含量变化,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该梨果实中克隆得到了2个ABA关键合成酶(NCED)和1个关键降解酶(CYP707A)基因,分别命名为PpNCED1、PpNCED2和PpCYP707A1,并对其进行了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果实成熟,果皮中ABA含量持续增加,果肉和种子中ABA含量于采收前10d达到峰值后下降。果皮和果肉中,PpNCED2表达量显著高于PpNCED1,且与AB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是果皮和果肉中ABA生物合成的主效基因。种子中,PpNCED1和PpNCED2表达量均很高,是种子中ABA生物合成的主效基因。果皮、果肉和种子中PpCYP707A1表达模式与ABA含量变化趋势相反,是ABA含量变化的主要负调控基因。综上,ABA可能调控‘金二十世纪’梨果实成熟进程,而ABA含量水平是由合成酶和降解酶基因共同调控的,且不同组织中ABA生物合成的主效基因存在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Wx基因近等基因系的创制及其对直链淀粉含量、面条感官品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Wx基因对小麦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以及筛选面条品质优异的基因型,以糯小麦品系Caiwx(aabbdd)为3个Wx基因隐性突变供体亲本,以扬麦01-2(AABBDD)为轮回亲本,利用连续回交结合花粉碘染、STS标记和同工酶标记检测方法,创制了8种Wx基因纯合基因型的近等基因系,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和aabbdd。利用这些基因型探讨了不同Wx基因对直链淀粉含量及面条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系的直链淀粉含量为0.9%~24.8%,系间差异显著;糯小麦型(aabbdd)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双缺失型和单缺失型其次,双缺失型中aaBBdd型含量最高,单缺失型中AAbbDD型含量最低,表明Wx-B1对直链淀粉的合成作用最大。糯小麦型面条的色泽、表观、软硬度、黏性、韧性得分以及总分显著低于其他类型及轮回亲本扬麦01-2;单缺失型面条的色泽、表观得分、总分显著高于轮回亲本扬麦01-2,其中aaBBDD型面条品质表现突出,与市售优质面条粉"雪花粉"制作的面条得分相当,而其他7种基因型及轮回亲本扬麦01-2的面条评分均显著低于雪花粉。说明可以通过遗传操作Wx基因培育优质面条小麦品种。
关键词: Wx基因 STS标记 近等基因系 直链淀粉含量 面条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色瓢虫法国种群对豆蚜的捕食效应
《环境昆虫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的法国种群具有飞行能力较低的特点,在生物防治方面可能更具利用价值。为了使其更好的在田间应用,本文进行了异色瓢虫的法国种群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模型,检验各圆盘方程理论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同一虫态在不同空间水平对蚜虫的捕食能力有显著差异,在广口瓶处理中(较大空间),1~4龄幼虫及雌、雄成虫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4.51、83.33、111.12、166.67、190及200头;不同虫期及成虫的瞬间攻击率a为3龄>4龄>雄虫>雌虫>2龄>1龄,且1龄的处理时间Th最长(0.2225);在培养皿处理中(较小空间),1~4龄幼虫及雌、雄成虫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6.17、19.23、45.45、100、142.86、111.11头,不同虫期的瞬间攻击率a为2龄>3龄>雄虫>4龄>1龄>雌虫,且4龄的处理时间Th最长(0.16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层农村科技服务者信息行为与需求的分析——基于来自14个省级地区的问卷调查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中国信息化建设对基层农村科技服务产生了哪些影响及未来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发展还面临哪些制约因素。本研究面向农村科技服务者开展问卷调查,基于来自中国14个省级地区的调查结果,从网络认知、网络应用、上网目的、上网地点、科技网站访问频次等方面分析了基层农村科技服务者的信息行为特征,并考察了各地区应用互联网开展科技服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两个层面总结了农村科技服务者对网络科技信息的需求。最后以实证研究结论为依据,从网络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传播方式建设、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农民信息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推进基层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轮状病毒VP7-U基因在胡萝卜中表达的免疫原性分析
《草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轮状病毒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腹泻病毒,缺乏可控性药物。将优化部分密码子的轮状病毒VP7基因(VP7-U基因)整合到胡萝卜(Daucus carota)植株中,并利用PCR、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检测转VP7-U基因胡萝卜的蛋白表达情况。然后利用不同浓度的阳性VP7-U胡萝卜蛋白灌服小鼠,以灌服正常胡萝卜植株蛋白的小鼠为阴性对照,以灌服阳性细菌蛋白的小鼠为阳性对照,灌服4次后利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体内的IgG含量。结果表明,转VP7-U基因的胡萝卜植株在蛋白水平上有目的抗原的表达并且其表达含量有一定的增加。灌服阳性胡萝卜蛋白的小鼠IgG含量高于灌服阴性胡萝卜蛋白的小鼠,但低于灌服阳性细菌蛋白的小鼠。然而统计分析表明,阳性小鼠同阴性小鼠体内的IgG含量差异不显著。转基因胡萝卜口服疫苗的发展还有很多困难,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都迫切要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产业结构、农业装备水平等方面,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每年的农业科技成果越来越多,但转化率一直不高,转化过程中还存在财政投入不足、农业企业实力薄弱、推广体系不完善、人才力量薄弱等问题。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需要在加大支持力度、健全转化体系和培育企业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投入 农业推广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渤海地区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与演化特征研究(英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构建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分析模型,开展了环渤海地区1990年和2008年的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生态保育及综合功能的分级评判。结果表明:2008年,经济发展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唐地区、沈阳都市区、胶东半岛、鲁中地区、城市辖区及周边县域;粮食生产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鲁西平原、太行山山前平原和海河冲积平原;社会保障功能与经济发展功能指数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生态保育功能强势区集中分布在辽东山地区、辽西北低山丘陵区、冀东北山地丘陵区。与1990年相比,环渤海地区县域多功能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迅速提升;粮食生产功能提升幅度较小,粮食生产重心进一步向平原农区集中;生态保育功能变化不显著,北部山地丘陵区的生态保育功能进一步凸显。
高效氨氧化菌群富集、驯化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环境工程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氨氧化菌群进行了连续驯化,得到了氨氮去除效率稳定的氨氧化菌群。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考察了氨氧化菌群在连续传代过程中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并考察了pH值、碳源(HCO3-)浓度和氨氮浓度等因素对氨氧化菌群去除氨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连续驯化,氨氧化菌的比例由最初的1.8%提高到了31.3%。在碳源浓度为1.5 mg/L,NH4+-N初始浓度为200 mg/L,pH值为8的条件下,菌群对氨氮的去除率达99%以上。
关键词: 氨氧化菌群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氨氮去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桑药共生模式库区土壤养分变化及流失风险
《生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密云水库是北京市主要地表水源地,为了有效防控水源保护区坡耕地以氮磷流失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开展污染防控植物篱种植区散养和单独喂养油鸡试验研究;采集两种模式区土壤和散养模式区饲用桑植物样品,测定氮磷钾养分含量,分析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及其流失风险,建立经济有效种养生态防控模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两种油鸡养殖模式区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及硝态氮含量都呈显著或极显著性地升高,促进了散养共生模式区饲用桑和药用植物的生长,增加了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受养殖密度的影响,60只/666.7m2高密度油鸡喂养模式区或散养集中活动区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散养活动较少低密度区;受地表径流的影响,散养共生模式区坡下部油鸡少活动区域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与上部活动较多区域相比分别升高20.3%、71.9%和21.9%。喂养模式区承载粪便氮磷环境负荷分别为189 kg/hm2和84.8 kg/hm2,超过欧盟农田氮限量标准170 kg/hm2和粪便年施磷限量80 kg/hm2,具有较大的流失污染风险;20只/666.7m2低密度散养模式区承载粪便氮磷负荷分别为75.6 kg/hm2和33.9 kg/hm2,远小于环境限量标准,具有较小的流失污染风险。饲用桑与药用植物间作植物篱种植区散养油鸡排泄粪便矿化分解提供了植物养分资源,促进它们的生长,形成发达根系系统又可有效阻截模式产生有机物和氮磷流失,同时该模式提供了散养油鸡饲料资源。以上结果说明,桑树/药用植物/低密度散养油鸡是一种有效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防控共生模式,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高,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