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副鸡禽杆菌aro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建立一种方便、高效的同源保守基因克隆方法,并对副鸡禽杆菌aroA基因进行克隆和结构分析。本试验以副鸡禽杆菌国际标准株145(C-3)基因组DNA为模板,用CODEHOP软件设计针对aroA基因的兼并引物,并运用改进的染色体步移方法扩增aroA基因序列;对该核酸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结构分析并与该菌其他血清型及相关细菌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完整的aroA基因,全长1 293 bp。该基因编码由4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具有2个功能位点和5个抗原表位位点。不同血清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8.1%-100%,与其他相关细菌核酸同源性为75%以上。首次将兼并PCR和改进的染色体步移技术结合起来对副鸡禽杆菌aroA基因全长进行扩增研究,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关键词: 副鸡禽杆菌 aroA 基因克隆 蛋白结构 分子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居群马蔺种质材料同工酶酶谱特征分析
《草地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非连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我国北方5省区不同居群的23份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Fisch.)Koidz.)种质材料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酶谱特征分析,旨在揭示其遗传多样性,以及不同居群马蔺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对迁移率(Rf)为0.041~0.875的位点处,共有40个位点检测出谱带,其中共有谱带8条,特征谱带15条,说明不同居群间马蔺种质间存在一定同源性,部分居群的马蔺种质会发生遗传变异。来自内蒙临河8号(BJCY-ML013)和吉林长岭19号(BJCY-ML028)之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3726),亲缘关系较远;而新疆伊犁的14,17号和13,18号(BJCY-ML022,BJCY-ML026和BJCY-ML021,BJCY-ML027)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均最大(0.9839),亲缘关系较近,其他材料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4049~0.9678。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似性系数为0.79时,可将23份野生马蔺种质材料划分为5大类群,分布于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马蔺种质材料基本可聚为同一大类,表明23份马蔺种质材料与其分布的生态地理环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完全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品质和环境效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沼肥施用量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该条件下土壤氮素残留状况,通过在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日光温室田间试验,分别设定不施肥、单施沼渣和沼渣沼液配施等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产量呈现线性-平台反应;当施入的沼肥氮量小于最佳施肥量193kg/hm2时,每千克沼肥氮能够增加小油菜干重1.87kg;当施氮量超过193kg/hm2时,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在增加,而呈平台反应。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和沼肥施用后土壤-油菜体系的氮素盈余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上升,而Vc含量呈线性递减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施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逐渐降低,而土壤残留无机氮则逐渐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再生水灌溉对饲用小黑麦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推动再生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安全利用,进一步拓宽再生水的利用范围,在沧州污水处理厂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饲用小黑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能够显著增加小黑麦籽粒淀粉含量以及籽粒与秸秆中的粗蛋白含量,可以显著提高籽粒中铜、锌、磷的含量以及秸秆中钠、钾、钙、镁和磷的含量;再生水灌溉后,小黑麦籽粒中镉、铅含量与对照相比虽有显著增加,但均未超过饲料卫生标准。由此说明再生水短期灌溉对小黑麦品质无不良影响,且对其淀粉、粗蛋白、矿质元素含量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如果进行长期灌溉,要注意定期监测镉、铅两种重金属含量,防止这两种重金属在其籽粒中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迪链霉菌A01活性代谢产物对甘蓝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生防利迪链霉菌A01菌株的活性代谢产物纳他霉素对甘蓝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为其下一步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带毒平皿法和凹玻片法测定活性产物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电导率法和美蓝染色法分别测定其对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存活性的影响,借助电镜观察其对菌丝超微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纳他霉素对甘蓝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小于或等于31.92和41.04μg.mL-1,抑制中浓度分别为8.69和3.06μg.mL-1;30μg.mL-1以上浓度的纳他霉素处理90 min后可使菌丝悬浮液电导率明显升高,其作用强度与纳他霉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处理后的菌丝生长异常或畸形,并出现细胞器解体、细胞液泡化等现象;10μg.mL-1以上纳他霉素处理120 min后菌丝大部分可被美蓝染成蓝色。【结论】纳他霉素对甘蓝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增加病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菌丝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导致其丧失存活能力。
关键词: 利迪链霉菌 纳他霉素 甘蓝枯萎病菌 抑菌活性 作用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固定液对小麦花粉母细胞微丝骨架荧光标记的效果
《作物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胞学特征的研究是解析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机理的重要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的败育可能和细胞骨架异常相关。但是与微管骨架观察相比,通常微丝骨架荧光标记难度大、效果欠佳。通过对比和分析利用FAA固定液和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材料的微丝TRITC-phalloidin荧光标记,结果表明利用FAA固定液固定花药组织进行微丝标记的形态效果较好,进一步用植物Actin单克隆抗体做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验证了FAA固定材料的可靠性。试验为研究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减数分裂期微丝行为提供了更简便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同时也对其他高等植物花粉母细胞的微丝骨架荧光标记观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与湿度对胡萝卜流通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减少胡萝卜流通过程中营养流失,采用不同处理调控其温度、湿度,研究胡萝卜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胡萝卜在流通中随着组织衰老,肉质根失水,变糠心萎蔫,外观品质下降,失重率与萎蔫指数具有显著正相关。胡萝卜可溶性糖、维生素C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与呼吸强度有密切关系。低温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无包装处理、外源1-MCP处理的胡萝卜与PE包装比较,PE包装可保持较高的湿度,能更好的延缓胡萝卜的水分损失与外观商品性。因此,10℃辅以0.03mmPE薄膜包装保鲜效果显著,更适用于流通过程中采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