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952条记录
链条输送式变量施肥抛撒机的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国内变量施肥机作业幅宽小,变量施肥抛撒机缺乏的问题,该文应用变量施肥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处方图的链条输送式变量施肥抛撒机。通过分析肥料颗粒在撒肥盘上的运动和受力,建立了肥料颗粒在脱离撒肥机圆盘过程中的运动方程,设计并确定了变量抛撒控制系统、肥箱、肥门自动开启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及参数。并进行了不同施肥量和抛撒均匀性的试验,结果表明:链条输送式变量施肥抛撒机变量效果较好,且具有较好的抛撒均匀性,在拖拉机速度1.5m/s,实际施肥量与预置施肥量相对误差最大值为7.53%;拖拉机速度2m/s,目标施肥量225kg/hm2,抛撒幅宽设定30m,有效幅宽抛撒变异系数为14.90%,能够较好的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关键词: 试验 农业机械 结构 变量施肥 链条输送 肥料抛撒机

1980—2008年环渤海地区县域粮食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粮食生产的异质性,应用基尼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和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SEM),深入分析了1980-2008年环渤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粮食产量增加了3647×104t,县域粮食生产以上升为主,并逐步向平原区和产量大县集中;县域粮食总产量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且空间差异增大,人均粮食极化态势加剧;粮食生产热点区向内陆平原区偏移,辽宁中北部和山东西部地区的粮食总产量明显增加,坝上高原区和冀北辽西山地丘陵区的粮食总产量下降,县域粮食供需矛盾的区域差异加剧。最后,SEM模型分析表明,县域耕地面积、种植结构、前期粮食产量是县域粮食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环渤海地区粮食生产布局与优化和粮食生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地理信息系统 基尼系数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 时空动态 环渤海地区

坡耕地上等高草篱的功能与效益综合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等高草篱的功能与效益进行长期监测和综合分析,为北方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预防措施。【方法】以径流小区为基本手段、以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inn.)Spreng)为代表,布设草篱处理和无草篱作为对照,其后对两种处理下土壤的物理性状、水分条件、养分水平、水土流失、养分流失以及作物产量等进行连续5年的观测,通过对比分析揭示等高草篱的各种功能,同时对其成本和作物产量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狼尾草是北方地区优良的草篱候选草种,该草篱可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种植5年可使土壤容重降低7.0%、稳定入渗率和总孔隙度分别增加157.1%和11.0%,并使土壤细颗粒含量(<0.01 mm)增加10.8%;(2)草篱可显著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和肥力水平,使表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3.5%,同时使土壤有机质及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其中有机质和速效磷增幅最大,分别为12.7%和24.5%;(3)草篱年均可减少63.2%的地表径流和77.7%的土壤流失,同时减少69.4%的总氮、72.7%的硝态氮、57.3%的铵态氮、54.2%的全磷和62.3%的可溶性磷流失,具有显著的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效果;(4)草篱对其附近作物的增产作用为21.5%,但由于草篱本身需占用耕地,因此作物总产量略有降低;(5)狼尾草草篱的应用成本为2 701元/公顷,与坡改梯等工程措施相比优势明显。【结论】狼尾草草篱价格低廉、效果显著,是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可在中国北方地区普遍推广。

关键词: 狼尾草 植物篱 水土保持 土壤养分流失 坡耕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俄罗斯鲟雌核发育诱导及其后代的微卫星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冷休克和热休克法诱导2组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雌核发育,分别获得俄罗斯鲟的冷休克雌核发育组M1和热休克雌核发育组M2。利用6对具有高多态性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分别对雌核发育系M1中的20尾鱼苗、M2中的40尾鱼苗、双亲及对照组20尾鱼苗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并对结果进行基因型分析。分别得到2个雌核发育家系的期望杂合度(He)、等位基因数(A)和等位基因频率(P)。结果表明:冷休克雌核发育组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91,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0,等位基因频率为0.010~0.708;热休克雌核发育组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87,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5,等位基因频率为0.006~0.774。以父本特异微卫星条带作为诊断性标记,对雌核发育后代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在冷休克组和热休克组中分别存在40%和27.5%的杂交后代,此结果与表型鉴定结果相一致。另外,与母本基因型相比较,发现在冷休克组和热休克组中分别存在10%和15%的单倍体个体。只在热休克组中发现了完全的雌核发育后代,占总数的22.5%。冷休克和热休克雌核发育家系中除了单倍体后代,杂交后代和完全雌核发育后代外,还发现了不同程度的基因重组后代。

关键词: 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 雌核发育 微卫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废弃物沤制液体有机肥的理化性状和腐熟特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和推广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试验选用白菜废弃物、西红柿秧废弃物为原料,根据不同原料和预处理方式共设12个处理,经过96天的沤制,形成液体有机肥,测量各项指标及GI值。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沤制时间条件下,叶菜类废料中磷、钾等营养元素相对于果菜秧更易转移到肥液中;切碎预处理对叶菜类废料的影响大于果菜秧;接种沼液和纤维素菌对沤肥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著;曝气明显改变了沤肥的发酵状态,特别是加快了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增加了氮素的挥发损失,并可能使氮、磷等养分经微生物吸附而更快地向固相转移。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沤肥 养分含量 发芽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镇域尺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资源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我国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又一项重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在镇域尺度上通过对流转土地斑块景观特征的刻画,并运用主成分回归建立流转率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认识土地流转的景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地流转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空间分布不均衡,流转后土地有明显的非农化趋势,并且东部乡镇的流转斑块在面积和形状上的差异普遍较大;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农民生活水平是影响土地流转发生规模的最重要因素,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农村旅游产业也是影响流转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土地流转首先要考虑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积极开拓非农化就业渠道;而面对流转后土地的非农化趋势,要积极引导转入方进行大规模农业经营。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景观特征 主成分回归 昌平区 北京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倍体技术在玉米种质改良和育种中的应用方向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倍体技术为玉米种质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介绍了利用生物杂交诱导方法获得玉米单倍体的基本流程,详细阐述了单倍体技术在玉米种质改良和育种中的主要应用方向,同时就单倍体技术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单倍体技术在玉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技术 种质改良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幼鱼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以初始体重为(5.85±0.19)g红白锦鲤(Cyprinus carpio L)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螺旋藻添加量为12%时,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生长、饲料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5.36%、7.74%、10.52%、12.85%、15.45%5个脂肪梯度,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显示:脂肪水平为5.36%~10.52%,锦鲤增重率(BWG)、特定生长率(SGR)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均在脂肪水平为10.52%时,达到最大值。实验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随脂肪添加比例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脂肪水平为12.85%后,血清ALT显著升高(P<0.05),脂肪水平为15.45%时,血清GLU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随脂肪水平的升高各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螺旋藻添加量一定时,锦鲤适宜脂肪添加水平为10.52%。

关键词: 锦鲤(Cyprinus carpio L) 脂肪水平 生长 血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樱桃DFR基因内含子2和内含子3的多态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70个甜樱桃品种DFR基因多态性与果皮颜色的相关性。【方法】通过DNA序列分析,以不同果皮颜色的10个甜樱桃品种(Prunus avium L.)为材料,检测DFR基因的多态性。根据多态性出现的位点设计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检测70个甜樱桃品种DFR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获得甜樱桃DFR基因约1 kb的片段,测序结果用BLAST分析发现,其核苷酸序列与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0%,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甜樱桃(P.avium)DFR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99%。该片段由3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2个多态性位点分别在内含子2和内含子3上。在黄色、黄底红晕和红色果皮3个组的70个甜樱桃品种中发现3个单倍型,共5种单倍型组合。通过SAS 9.0软件分析发现,所检测到的DFR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在黄底红晕果皮品种组和红色品种果皮组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在甜樱桃DFR基因座上得到2个差异位点,分别在内含子2和内含子3内,其优势基因频率依次为:0.864和0.679;但未发现DFR基因内含子2和内含子3的多态性与果皮颜色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关键词: 甜樱桃 DFR基因 果皮颜色 等位基因频率 基因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生素处理对感染Wolbachia的丽蚜小蜂生殖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可以对寄主的生殖力及生殖行为产生影响的共生菌。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除去寄主体内的Wolbachia。本实验通过喂食浓度分别为1,5和10mg盐酸四环素/mL蔗糖水,结合PCR检测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体内Wolbachia的去除效果;解剖观察丽蚜小蜂F0代及F1,F2和F3代怀卵量和卵巢管数量,评价Wolbachia对丽蚜小蜂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抗生素处理去除Wolbachia后F0代蜂的卵巢管数量与未处理蜂之间无显著差异(P=0.12),但F1,F2和F3代蜂的卵巢管均为6条,显著少于F0代蜂的卵巢管数量(P<0.001)。抗生素处理去除Wolbachia后的F0代蜂怀卵量与未处理蜂相比显著下降,但显著高于经抗生素处理去除Wolbachia后的F1,F2和F3代蜂怀卵量(P<0.001),后代(F1,F2,F3)蜂之间怀卵量无显著差异(P=0.59)。去除Wolbachia后,丽蚜小蜂可以产生雄性后代,但未见交配行为,且雌蜂可不经交配而产生雌性后代。结果说明,Wolbachia不仅直接影响丽蚜小蜂的怀卵量,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丽蚜小蜂卵巢管的发育影响丽蚜小蜂的怀卵量;然而,去除Wolbachia不改变雌蜂的孤雌生殖方式。

关键词: Wolbachia 丽蚜小蜂 生殖 怀卵量 卵巢管 wsp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