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952条记录
添加沸石对鸡粪高温堆肥磷钾径流及淋洗损失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鸡粪与玉米秸秆在露天自然条件下进行好氧堆肥,系统研究了堆肥期间磷钾的径流与淋洗损失及其环境风险,并对比分析了添加沸石对堆肥养分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的损失率小于10%,主要通过径流和淋洗途径损失;钾的损失率在13%~16%之间,添加沸石可以有效减少堆肥期间钾素损失,提高堆肥产品的钾含量;堆肥期间磷钾流失浓度逐渐降低,随时间变化符合线性方程y=a+bt及一级动力学方程y=aebt;径流水中总磷(3.39~21.64mg·L-1)与无机磷(2.05~17.69mg·L-1)浓度均超出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阈值;与堆肥前相比,单季堆肥可导致3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及60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添加沸石可降低堆肥期间养分淋洗损失。长期露天堆肥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存在安全隐患。

关键词: 堆肥 沸石 径流损失 淋洗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肉产业链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牛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并在牛肉生产全产业链实施,分别对带犊母牛、育肥牛及肉牛屠宰过程的追溯管理进行了阐述。利用RFID电子耳标标识、记录、跟踪和读取肉牛从育种、繁殖、饲养、育肥、屠宰等环节的过程信息,同时利用条码标签来承续前面的追溯信息,并标记屠宰加工、流通、仓储、分销、零售等环节的过程信息,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跟踪和追溯。消费者可以通过简单的标签承载信息、终端查询机、网站、电话、短信等多种追溯手段实现对牛肉生产过程信息的追溯与查询,奠定了牛肉生产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 电子标签 条形码 追溯系统 手持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封面照片说明

植物保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于1983年最先在北京花卉上发现,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辽宁、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有分布,取食多种果树(苹果、梨、桃等)、蔬菜、花卉等植物,在北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常绿阔叶植物越冬光系统功能转变的特异性

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叶绿素荧光和P700氧化还原动力学同步测定,研究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和锦熟黄杨(Buxus spervirens L.)的阳生叶和阴生叶在北京地区越冬进程,光系统Ⅱ(PSⅡ)和光系统Ⅰ(PSⅠ)功能转变机制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入冬前0℃以上低温条件下,各叶片PSⅡ有效光量子效率Y(Ⅱ)(Effective quantum yield of PSⅡ)处于同一水平,但阳生叶Y(Ⅰ)(Effective quantum yield of PSⅠ)均高于阴生叶,同时各叶片Fo(Minimal fluorescence)和OJIP水平不完全相同:大叶黄杨两种叶片差异不显著,锦熟黄杨阳生叶显著低于其阴生叶;同步测定P700氧化还原变化表明,两种阴生叶在0—20 ms的P700氧化过程分两个阶段,尤其是锦熟黄杨2 ms后的氧化速率显著降低,而两种阳生叶0—20 ms基本保持同一氧化速率;两种阴生叶的两个光系统量子效率比Y(Ⅰ)/Y(Ⅱ)<1,两种阳生叶Y(Ⅰ)/Y(Ⅱ)=1。入冬后,各类叶片PSⅡ受到不同程度光抑制,而PSⅠ光量子效率Y(Ⅰ)均先增加后减小,Y(Ⅰ)/Y(Ⅱ)发生不同程度增加,Y(Ⅱ)和两个光系统的平衡能力均依次为锦熟黄杨阴生叶>锦熟黄杨阳生叶>大叶黄杨阴生叶>大叶黄杨阳生叶;冬季大叶黄杨阴生叶J相的相对强度高于锦熟黄杨阴生叶,而两种阳生叶OJIP动力学变化几乎消失;同步测定P700氧化还原变化表明,锦熟黄杨阴生叶2 ms即达到Pm(Maximal P700 change),其他叶片0—20 ms保持同一氧化速率,阳生叶Fo、P700氧化速率和Pm均低于阴生叶。返青后,各叶片两个光系统功能逐渐恢复。可见,冬季低温或低温强光逆境会导致阳生叶和阴生叶的两个光系统功能和互动机制发生不同转变。

关键词: 大叶黄杨 锦熟黄杨 光系统 越冬 光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本能源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

中国草地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北京郊区重金属轻度污染土地开展了柳枝稷、荻、芦竹、杂交狼尾草四种草本能源植物的规模化种植,分析其对砷、汞、铜、铬、铅、镉等六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与修复潜力。结果表明,四种草本能源植物均属于非超积累植物,但柳枝稷、荻、芦竹、杂交狼尾草的生物质产量较高,分别为23.23t.hm-2、28.22t.hm-2、47.08t.hm-2、59.22t.hm-2,且不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明显负面影响,因此其重金属绝对富集量可观。杂交狼尾草对砷、汞、铜、铅、镉的绝对富集量分别为23.12g.hm-2、0.35g.hm-2、1132.62g.hm-2、95.18g.hm-2、6.07g.hm-2,芦竹对铬的绝对富集量达到1333.37g.hm-2。草本能源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潜力,并以杂交狼尾草最大,芦竹、荻、柳枝稷次之。

关键词: 草本能源植物 柳枝稷 芦竹 杂交狼尾草 重金属 土壤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间尺度下杨树人工林液流密度特征

灌溉排水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北京大兴区榆伐镇大兴林场沙地杨树人工林107欧美杨为研究对象,运用热扩散法(TDP)并结合HOBO自动气象站,对树干液流和林内环境进行连续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夜间杨树液流密度差异不明显,而白天差异较大,液流密度日变化主要以单峰曲线为主,典型晴天下连日变化均值为5.61cm3/(cm2.h);不同天气状况下液流密度变化为晴天(15.18cm3/(cm2.h))>阴天(10.65cm3/(cm2.h))>雨天(4.78cm3/(cm2.h));不同月份液流密度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季节尺度表现为夏季(13.44cm3/(cm2.h))>秋季(11.47cm3/(cm2.h))>春季(6.8cm3/(cm2.h))。杨树是华北地区和北京市适宜的树种,建议展叶期适量灌溉,蒸腾高峰期和停滞期勿灌溉,以减缓耗水。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热扩散法 时间尺度 液流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洋葱异源胞质雄性不育候选基因atp6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异源胞质洋葱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克隆洋葱atp6基因,并对其在DNA、蛋白质二级结构和花发育各时期表达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获得的atp6基因全长均为1414bp,与保持系进行序列比对发现,不育系开放阅读框第92碱基处由C突变为A,该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由酪氨酸突变为丝氨酸;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二级结构组成及蛋白质残基溶剂可接触性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表达量在小花蕾和大花蕾时差异不大,中花蕾时不育系却明显高于保持系,表达上调。

关键词: 洋葱 异源胞质雄性不育 atp6 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京郊农业生物循环系统生态经济能值评估——以密云尖岩村为例

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国内外学术界和决策者对于循环农业给予了相当关注,但关于循环农业研究,从产业经济角度进行定量分析目前仍处于相对匮乏状态。以京郊典型的尖岩村农业生物循环农业范式为案例,采用能值方法,以翔实的数据描述了从种植、养殖到食用菌生产的各个阶段能量输入与输出,通过能值评估指标体系判断在整个循环产业链条中,各生产环节对环境经济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1)农业生物循环系统的能值投资率(2.57)较养殖(116.23)、食用菌子系统(158.73)低;环境负荷率(1.40)也较养殖子系统(7.24)、食用菌子系统(13)低,表明,该循环模式可减少对自然资源和外来经济投入的依赖,能够获得自身的资源补偿。(2)农业生物循环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说明,该模式有较强的获利性,是较理想的产业系统,在北京郊区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 农业生物循环系统 生态经济 能值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对花椰菜生长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设施菜地条件下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及耕作方式对花椰菜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安排2种耕作方式(浅翻、深翻)与3种施肥模式(不施肥、施有机肥、施有机肥与秸秆),设置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肥增加了作物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蔬菜中还原型Vc和硝酸盐含量;土壤深翻显著降低了蔬菜硝酸盐含量,施有机肥和增施秸秆降幅分别为49.42,50.40mg/kg。秸秆还田可使有机肥料氮素利用率增加10.00%(浅翻)和0.11%(深翻),磷素利用率增加8.96%(浅翻)和1.40%(深翻),钾素利用率增加24.88%(浅翻)。单施有机肥时配合土壤深翻也可以提高有机肥料养分利用率。

关键词: 有机肥 硝酸盐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地理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分为流转发生及流转后土地非农化发生等两个变化过程。分别采用传统Logistic和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流转发生前、后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流转景观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镇用地是推动土地流转发生最为重要的利用方式,但同时城镇用地也加速了流转后的土地由农业利用向非农利用的转变;在尺度上,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流转发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5 km的中尺度上,对流转土地非农化发生的影响则体现在0-1 km的小尺度上;相比较传统的Logistic模型,考虑了空间自相关效应的Autologistic模型具有更高的解释精度,因此在对土地流转进行驱动力分析时不能忽视空间自相关的影响。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区域土地利用方式 Autologistic回归模型 北京市 昌平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