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河南夏大豆区试品种的鉴定与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目的]科学、公正、客观地鉴定评价参试大豆新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生育期类型等主要性状及其遗传稳定性、适应性等,为新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保障大豆生产用种安全,加快提供优良品种。[方法]应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RCTAS)对参加河南省不同生态条件下区域试验的12个夏大豆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结果]周豆24、洛豆1号、周豆25号和安豆5246等8个品种较对照豫豆22号增产4.29%~9.15%,增产极显著;秋乐1401和许豆601较对照增产0.95%~2.54%;长义豆3号和长义豆2号较对照减产0.34%~19.21%。[结论]洛豆1号、周豆25号、安豆5246、濮豆820、中黄301、科豆17和开豆46号这7个品种综合表现较优秀,可继续参加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进一步在河南省夏大豆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夏大豆 区域试验 鉴定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北部农村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特征

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DELTA系统、被动采样器和雨量器在山西省北部生态脆弱区朔州的一个监测点通过一整年的监测试验,研究了该地区农村区域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月际变化。结果表明:2011年该地区大气氮素湿沉降为12.43kgN hm~(-2)a~(-1),远低于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混合沉降的平均值28.0kg N hm~(-2)a~(-1),降水中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氮平均分别为1.24 mg N/L、1.27 mg N/L、1.26mg N/L。大气氮素湿沉降的年内分布不均,60%的沉降集中在降水较丰沛的4-10月份。试验区干沉降以氧化态氮(HNO_3NO_2和pNO_3~-)的沉降为主,氧化态氮的干沉降量是还原态氮(NH_3和pNH_4~+)的1.37倍,大气氮素干沉降总量为35.43 kg N hm~(-2)a~(-1)。总体来看,作为典型的干旱区,该地区氮的干沉降是湿沉降的3倍,氮素干湿沉降总量达到47.86kg N hm~(-2)a~(-1)。此外,硝态氮和铵态氮在雨水中呈线性相关,而在PM_(10)颗粒物中乘幂正相关;雨水中总碳和总氮呈线性正相关,而PM_(10)颗粒物中二者呈二次多项式关系。鉴于朔州地区古城镇较高的氮沉降数量,应该对该地区输入农田的氮素环境养分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活性氮 干沉降 湿沉降 朔州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低温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研究小麦在经受低温冻害后植株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变化规律,以‘周麦22’为研究对象,于拔节前期和拔节后期,分别设置-1℃、-3℃、-5℃、-7℃、-9℃5个温度梯度及对照(CK),低温处理4 h后,测定小麦光合特性和叶绿素SPAD值,并在收获后测量小麦植株性状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于拔节前期和后期,随温度的降低,小麦光合速率A,胞间CO2浓度Ci,叶片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和GH2O逐渐降低。但于拔节前期,-7℃处理较CK显著降低,且各低温梯度于7天后逐渐恢复正常。而于拔节后期,-5℃处理较CK显著降低,于各低温梯度于3天后逐渐恢复正常;在小麦拔节前期,温度低于-9℃时,SPAD值明显降低,而在拔节后期,温度低于-5℃时,SPAD开始显著降低;低温发生时间推迟,小蘖穗高降低,穗长缩短,粒数和千粒重则降低,而株高和单株成穗数增加。随温度的降低,小蘖穗高、株高降低和穗粒数显著降低。在发生低温冻害后,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

关键词: 小麦 低温冻害 光合特性 植株性状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避雨棚内外光照强度及温度变化动态研究

中国果菜 2016

摘要:本文以葡萄品种"京秀"避雨棚栽培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不同的天气条件下,小避雨棚内外温度及光照强度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天气下,小避雨棚下的温度变化和露地温度变化是不同的,晴天6~10时和19~21时棚下温度略高于露地温度,10~19时棚内温度略低于露地温度;多云天气时,棚下温度全天略低于露地温度;阴天时,棚内外温度变化基本一致。小避雨棚下的光照变化与外界光照变化一致,晴天或多云天,当外界光照强度较高时,避雨棚可以有效的降低光照强度。避雨棚对葡萄生长所需温度、光照影响不大,对病害预防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控作用。可见,避雨栽培是葡萄能够在多雨地区进行成功种植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葡萄 避雨栽培 温度 光照强度 动态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F_(2:3)群体淀粉含量的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种业导刊 2016

摘要:利用300个F_(2:3)家系及2个亲本在两个地点(环境)的试验数据,对玉米淀粉含量的表现及其与单株产量、百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等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环境条件下,淀粉含量在F_(2:3)群体中存在广泛的变异,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方差分析表明,淀粉含量受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影响。淀粉含量与百粒重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玉米 F_(2:3)家系 淀粉含量 产量性状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杜马斯燃烧法测定油料作物中粗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优化及其与凯氏定氮法的比较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

摘要:目的建立杜马斯燃烧法测定油料作物中粗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并与凯氏定氮法进行比较。方法以芝麻、大豆、油菜和花生为研究对象,对杜马斯燃烧法的称样量和氧气系数进行优化。分别用杜马斯燃烧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4种样品的粗蛋白含量,并对2种测试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杜马斯燃烧法的测定值略高于凯氏定氮法,但2种方法的测定值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杜马斯燃烧法比凯氏定氮法的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更高。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值呈显著相关(r~2=0.9988)。结论杜马斯燃烧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更好,可以替代凯氏定氮法测定油料作物的粗蛋白质含量。

关键词: 油料作物 粗蛋白质 杜马斯燃烧法 凯氏定氮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GE双标图在河南省夏播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笔者研究了河南省夏播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与环境的互作关系,科学评价参试品种与试点,为品种审定及试点遴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可直观分析农作物两向数据的GGE双标图对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品种与试验点环境间的关系、各试点的代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河南省夏播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理想品种为‘豫花55号’,能有效地选择高产稳产品种的试点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洛阳市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河南省夏播花生 区域试验 GGE双标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6-BA和GA-_3对甜瓜叶片衰老过程中生理特性及产量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为探明植物激素在调控甜瓜衰老中的作用机制和防止甜瓜早衰中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早熟品种‘F35’和中晚熟品种‘F28’为试材,分别在苗期、伸蔓期喷施6-BA和GA-_3,研究不同浓度植物激素对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6-BA和GA-_3均可提高甜瓜叶片叶绿素和SOD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有效地延缓叶片衰老,提高产量。其中,以6-BA 60 mg/L和GA-_3 80 mg/L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不同甜瓜品种对外源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总体来讲,早熟品种的敏感程度要高于中晚熟品种。

关键词: 甜瓜 外源激素 叶片衰老 生理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烤烟亲本化学成分遗传特性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摘要:2012~2014年以5个烤烟品种(系)及其组配的1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烤烟亲本间的主要化学成分杂种优势及其配合力,探讨高优势组合的遗传基础。结果表明,总糖、还原糖、钾和氯离子含量中亲本优势明显,组合间差异较大;烤烟化学成分主要由基因型决定,亲本遗传能力强,受环境影响较小;两糖含量、总氮和烟碱含量可以在世代早期进行选择;钾离子含量可以在世代晚期进行选择;氯离子含量可以利用选育定性品种或利用杂种优势对其进行改良。根据河南烟区增糖、增钾、降低烟碱和氯离子含量的育种目标,秦烟96作为亲本能较好的改良后代化学成分含量,其次为664-01和中烟100。

关键词: 烤烟 化学成分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流行原因分析——以河南开封为例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黑条矮缩病最早于1963年在浙江省余姚的早稻上发现,1964-1966年在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流行或局部危害,1967年后华东地区发病迅速减轻,20世纪70年代在浙江病区难以找到病株,但1991-2002年浙江杂交稻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又再次流行成灾,随后发病面积下降。2006年以来在江苏、浙江、山东等稻区大面积发生,并迅速上升为当地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3-2014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河南沿黄部分稻区严重发生。本文从稻-麦连作的耕作制度,介体灰飞虱的越冬基数大、带毒率高,田间毒源丰富、易感水稻品种多,介体灰飞虱发生高峰与秧苗敏感期高度重合等方面,分析了水稻黑条矮缩病间歇性暴发流行的原因,以期为该病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灰飞虱 暴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