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不同品种蚯蚓对城市污泥的处理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目的]探索城市污泥的利用途径。[方法]利用赤子爱胜蚓、大平2号、威廉环毛蚓3个蚯蚓品种处理城市生活污泥,以未接种蚯蚓为对照(CK),研究接种不同品种蚯蚓的污泥理化性质、氮、磷、钾含量、重金属含量以及蚯蚓生物量的变化。[结果]3种蚯蚓对污泥的矿化、降解能力基本一致。接种赤子爱胜蚓、大平2号及威廉环毛蚯蚓城市污泥的p H,均低于CK,城市污泥的氮、磷、钾含量均较CK增加,污泥中重金属含量降低。试验结束后,3种蚯蚓的生物量无差异显著。[结论]利用蚯蚓处理城市污泥是一条无害化有效途径。

关键词: 蚯蚓 城市污泥 理化性质 重金属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郑州市优良夏播谷子品种筛选试验

农业科技通讯 2016

摘要:对引进的49个谷子品种进行筛选试验,通过观察生长期情况和统计产量构成条件,筛选出适合郑州市栽培的谷子品种豫谷18号,平均亩产为369.4 kg,其次为冀谷19号,平均亩产为367.1 kg。

关键词: 谷子 品种筛选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关联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关联分析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高效QTL定位方法。为初步揭示甘蓝型油菜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遗传基础,挖掘可能控制该性状的候选基因位点,选取192份甘蓝型油菜品种和自交系构建自然群体,利用1 109个SSR和AFLP标记对菜籽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进行了初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最优的Q+K模型下,2009-2011年3年共检测到93个显著关联的标记位点,对表型解释的效应值在3.04%~38.34%之间,其中有49个标记在2年或3年中被同时检测到(P<0.001)。共检测到15个标记与多个性状共关联,其中有9个与油酸和亚油酸共关联。同时也检测到一些对油酸具有正向贡献的优异等位基因。这些优异等位基因的聚合将有助于改良甘蓝型油菜的脂肪酸成分。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脂肪酸成分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制剂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6

摘要:试验采用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48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处理1组为对照组,处理2组为试验组,即添加0.1%的复合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科肉比提高6.7%,经济效益提高6%,腹泻率降低60%.

关键词: 复合酶 仔猪 生产性能 腹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和育苗盘规格对工厂化棉苗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该文研究了园艺生产上常用的4种基质和6种不同规格的育苗盘对工厂化棉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种类及穴盘规格对棉花幼苗的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棉苗素质和育苗成本,以蛭石和砂子体积比1∶1配比的基质和孔径大小为3cm的穴盘对棉花工厂化育苗最合适。

关键词: 棉花 工厂化育苗 育苗盘规格 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4年河南省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生产试验

河南农业 2016

摘要: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 000khm~2左右,是我国花生第一生产大省。河南省夏直播花生面积在467 khm~2左右,珍珠豆型花生品种是夏播种植的主要品种类型。选育高产、优质、抗病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对于促进河南省花生生产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一、参试品种与试验情况(一)参试品种参试品种4个,采取全省统一编号,按13号、14号、15号、16号编列,共设2套号,参试品种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3型分子鉴定及药敏试验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的血清型及耐药情况,本研究根据GenBank数据库设计1对引物,特异性的扩增950bp核苷酸片段,对血清3型APP进行分子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得PCR产物经过测序,与GenBank已发表的血清3型APP的同源性达99%以上,所分离菌株耐药性较强,大多为多重耐药。通过对血清3型APP进行分子鉴定及药敏试验,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鉴定、诊断及防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血清3型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郑麦7698高产特性研究

种业导刊 2016

摘要:对郑麦7698在国家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和在高产创建中的机收实打产量进行了分析,在国家区域试验中同组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产量变异系数散点图表明,郑麦7698均位于第Ⅱ象限,表现为产量水平高,且产量稳定性好。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机收实打测产结果表明,郑麦7698的示范方(1 hm~2)最高产量11340 kg/hm~2,千亩方最高产量11287.5kg/hm~2,在小面积和大面积示范中均刷新了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产量纪录,具有突出的高产特性。

关键词: 郑麦7698 产量稳定性 适应性 测产验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立克病病毒超强毒株GX0101感染宿主部分病毒基因表达水平及致病阶段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讨马立克病病毒(MDV)超强毒株GX0101对宿主的感染过程及致病阶段,即"Cornell模型",为进一步使用该毒株研究MDV的致病或致瘤机制奠定基础。用GX0101接种1日龄SPF鸡,建立了感染宿主的动物模型;然后用RT-qPCR分析10个具有代表性的MDV蛋白编码基因在感染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基因转录水平。结果显示,GX0101感染发病鸡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与典型的马立克病一致;MDV编码的结构蛋白基因gB、gE和UL6、非结构蛋白基因UL42和UL52、立早期基因ICP4、水平传播相关基因UL13以及磷酸化蛋白基因pp38具有相似的转录水平和趋势,均在GX0101感染后7d上升至第一个峰值,10d降至低谷,14d又逐渐升高并在21d达到第二个峰值,30~60d逐渐下降并处于较低的转录水平;MDV编码的原癌基因meq和毒力相关基因RLORF6在GX0101感染7d即持续升高,并在14~60d的试验周期内较长时间处于高转录水平。结合作者此前研究及本文结果分析,GX0101感染宿主的"Cornell模型":早期增殖性-限制性感染期为1~7d,潜伏感染期约为10d前后,晚期溶细胞性感染及免疫抑制期发生于14~21d,而T细胞转化及淋巴瘤形成阶段可能在14d前后就已经开始。

关键词: 马立克病病毒 超强毒株 GX0101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致病阶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功能化脲醛树脂磁性荧光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并合成出水溶性好的5(6)-羧基罗丹明衍生物。以5(6)-羧基罗丹明衍生物为荧光染料,尿素、甲醛为单体,硝酸为引发剂,Fe3O4为核,水为分散介质,制备了脲醛树脂磁性荧光微球,并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引入硅羟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热失重分析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磁性荧光微球的结构形貌及磁性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脲醛树脂磁性荧光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粒径分布窄,荧光性能好且稳定,具有超顺磁性且磁响应性强;在微球表面成功引入了硅羟基;分散在乙醇或水中的磁性荧光微球的荧光发射光谱相对于5(6)-羧基罗丹明衍生物发生了红移。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5(6)-羧基罗丹明衍生物 羟基脲醛树脂磁性荧光微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