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京西山6种天然纯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水土保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北京西山6种天然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下枯落物层和土壤水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储量变化范围为4.42~9.72t/hm2,大小排序为油松纯林>栓皮栎纯林>栾树纯林>杨树纯林>侧柏纯林>银杏纯林;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10.95~25.79t/hm2,其大小排序为油松纯林>栓皮栎纯林>栾树纯林>杨树纯林>银杏纯林>侧柏纯林;(2)未分解层枯落物浸泡时间达到6h后,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而半分解层出现在浸泡12h左右;在0.5h内吸水速率较高,之后急剧下降,4h后下降速度有所减缓,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3)土壤容重介于0.91~1.41g/cm3之间,总孔隙度介于43.47%~55.1%;(4)土壤有效持水量均值介于14.00~45.67t/hm2之间,最大为银杏纯林,最小为栓皮栎纯林;(5)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6种不同林地土壤稳渗大致在20~25min之间,其中侧柏纯林渗透性最高。


常温运输后甜樱桃不同温度贮藏品质变化研究
《包装工程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经物流运输后甜樱桃不同温度贮藏期间品质的损耗情况。方法以雷吉娜甜樱桃为实验材料,研究经常温运输以后甜樱桃在25,5,0℃下贮藏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在25,5,0℃贮藏温度下,甜樱桃果实分别在贮藏5,15,35 d时保持腐烂率低于5%。5℃和0℃贮藏均可以保持较高的果柄拉力。0℃贮藏维持了甜樱桃果实较高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延缓了果实VC含量的下降和花青素的积累。结论 25℃和5℃贮藏时,甜樱桃果实的贮藏期分别为5 d和15 d,甜樱桃在0℃贮藏35 d后仍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


洋葱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AcPAL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简并PCR技术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一条洋葱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cDNA序列全长2349 bp,编码长685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序列,命名为AcPAL2。Blast分析表明该序列与虎眼万年青Galtonia saundersiae、野蕉Musa balbisiana的相似性均较高。Real-time PCR表达及花青素含量分析表明,红皮洋葱该基因表达量最大,而黄皮和白皮洋葱表达量极低;在红皮洋葱中该基因在膨大初期大量表达,并迅速降低至一定程度后趋于相对平稳表达,且与花青素的积累过程相一致。


BADH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作物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转入玉米自交系京24,以提高玉米的耐盐性。在玉米植株T0代喷洒200mg/L草铵膦除草剂进行抗性试验,获得4株抗性苗。在T0代进行PCR初步检测得到3株转基因植株。在T2代通过Southern blotting以及Northern blotting检测,表明外源BADH基因已经整合并表达。对T2代株系和京24自交系(CK)在高盐胁迫下进行相对含水量、叶片电解质外泄率、甜菜碱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生理指标明显好于对照,说明转入BADH基因能提高玉米的耐盐性。


脲酶/硝化抑制剂双控过程中硝化抑制尿素分解效应
《水土保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脲酶/硝化(脲酶抑制剂硼酸B/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双控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对尿素分解转化的调控作用,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研究了脲酶抑制剂硼酸B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配合施用过程中,DCD在2%,5%,8%和13%这4个浓度时对脲酶/硝化双控剂的影响。研究表明,各脲酶/硝化双控剂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减缓尿素水解,8%和13%DCD处理使尿素释放高峰期延迟7d,使NH4+-N含量从14d开始到培养结束保持较高水平,NH4+-N含量高达148.918和187.105mg/kg,有效抑制了NH4+-N向NO3--N的转化,减少硝酸盐的产生,培养结束时NO3--N含量为5.181~35.463mg/kg,作用时间可达到84d以上。其中DCD用量8%时土壤NH4+-N累积量最大,且变化平稳,NO3--N含量增幅最小,与其他处理相比缓控释效应十分理想。


秋红萝卜SSR指纹图谱构建及其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个秋红萝卜杂交种及其亲本构建指纹图谱,并根据上述材料对来源于萝卜标记数据库的160对SSR引物进行筛选,获得扩增稳定、条带清晰且在杂交种及其双亲间具有互补带型的引物37对。选取PR104、RSS987、RSS2491、RSS3328、RSS3540和RSS3830等6对引物构建了16份秋红萝卜材料的指纹图谱,实现了对秋红萝卜品种的快速精准分子鉴定。同时,利用引物PR104对来自制种基地的10户‘京红3号’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结果显示该批次种子纯度为99.2%,与田间性状鉴定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为秋红萝卜杂交种纯度鉴定提供了快速、可靠的方法,对品种保护及杂交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有重要意义。


白菜分子育种全球专利竞争格局分析及对策建议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菜作为我国主要蔬菜品种,目前在分子育种研究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但随着其在世界各地的引种种植,逐渐成为世界性蔬菜,引起各国研究者关注,因此,白菜分子育种的知识产权布局和竞争格局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白菜分子育种领域,以专利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情报学研究手段,借助DII、TDA等专利检索、数据分析工具,对白菜分子育种领域专利进行检索、分类、整理、分析。通过对该领域专利申请量的变化趋势、核心国家/地区、核心专利权人、技术分布、热点研究方向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近年白菜分子育种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东亚三国是白菜分子育种研究的主要力量;高校和国立科研机构是白菜分子育种研究的主力军;基因克隆、鉴定、分子标记开发和种质资源创新是分子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


施肥增碳对华北地区土壤水分及作物水分利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相同施氮水平下单施无机氮(C0)、50%无机氮+50%有机氮配施(C1)和单施有机氮(C2)对冬小麦-夏玉米体系土壤水分变化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体系内土壤水分周年变化规律明显,可分为:土壤水分调整期、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快速失墒期和土壤水分恢复期4个阶段。相同施氮水平下增碳可提高0~160cm土壤贮水量0.52%~0.83%和底墒8.08~16.1mm,可降低茬口水分损失1.42~4.90mm。周年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碳用量的提高而增加,与C0处理相比,C1和C2处理周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12%和7.26%。
小株型大白菜新品种京春娃3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京春娃3号是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10152与自交不亲和系09219配制而成的叠抱型深黄心小株型大白菜一代杂种。早熟,定植后55 d(天)收获,株型小,较直立,外叶深绿色,叶球筒形,叠抱,球内叶深黄色,球高21.9 cm,球直径10.2 cm,单球质量0.7 kg,667 m2产净菜6 000~7 000 kg。抗病毒病、霜霉病和黑腐病,耐抽薹性较强,品质佳。适于密植,每667 m2可定植10 000~12 000株。已在北京、河北、甘肃、云南、湖北等地推广种植。
关键词: 小株型大白菜(娃娃菜) 京春娃3号 一代杂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