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纯度分子鉴定标准研制相关问题的探讨
《玉米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纯度鉴定和一致性鉴定的关系,探讨与纯度鉴定标准制定相关的8个问题,包括是否覆盖所有品种类型、是否鉴定所有杂株类型、是否提供杂交种的制种亲本、是否用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结果进行校正、是否指定检测平台、是否在纯度鉴定前先鉴定真实性、是否所有样品都能鉴定、是否适用于转基因品种纯度鉴定,确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纯度分子鉴定技术规范和标准。以玉米杂交种纯度分子鉴定为例,确立鉴定引物选择和鉴定程序,并分析弱苗、病苗、非典型株和种子发芽率对田间小区种植和室内分子鉴定结果吻合性的影响。


月季远缘和品种间杂交亲本的选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培育新奇花色、抗黑斑病的新优品种,对抗逆性强的蔷薇属其他植物与观赏性状优良的月季品种进行了远缘杂交及月季品种间杂交,同时结合花粉生活力、母本自然授粉结实情况,探究蔷薇属其他种或品种与月季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筛选合适的杂交亲本。结果表明:在以白玉堂、单瓣黄刺玫、报春刺玫、玫瑰为父本与9个现代月季品种为母本的20个远缘杂交组合中,杂交亲和性较高的组合有‘雪山娇霞’×报春刺玫、‘雪山娇霞’×单瓣黄刺玫、‘橘红潮’×玫瑰、‘花房’×白玉堂,结实率在10.91%~37.5%。结合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以及母本自然授粉结实情况的调查,筛选出适合做母本的月季品种有‘绯扇’、‘电子表’、‘曼哈姆’、‘花房’、‘红帽子’‘橘红潮’和‘雪山娇霞’;结合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以及花粉生活力测定的结果,筛选出适合做父本的月季品种有‘电子表’、‘红法兰西’和‘绯扇’。


不同类型花椰菜硫代葡萄糖苷组分与含量分析
《中国蔬菜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HPLC法测定了3种类型15个花椰菜品种的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简称硫苷)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花椰菜品种均含有9种硫苷,包括5种脂肪族硫苷:3-甲基硫氧烯丙基硫苷(Glucoiberin,IBE)、2-羟基-3-丁烯基硫苷(Progoitrin,PRO)、2-丙烯基硫苷(Sinigrin,SIN)、4-甲基硫氧丁基硫苷(Glucoraphanin,RAA)和3-丁烯基硫苷(Gluconapin,NAP);4种吲哚族硫苷:4-羟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Hydroxyglucobrassicin,4OH)、3-甲基吲哚基硫苷(Glucobrassicin,GBC)、4-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Methoxyglucobrassicin,4ME)和1-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Neoglucobrassicin,NEO)。各品种的吲哚族硫苷总含量均高于脂肪族硫苷总含量,其中NEO和GBC是花椰菜的主要硫苷组分,分别占总硫苷含量的42.61%和35.02%。不同花椰菜品种的硫苷总含量差异较大,变异范围在0.3323~4.8728μmol·g-1(FW)之间;紫花菜的总硫苷含量最高,松花菜其次,紧花菜最低。
关键词: 花椰菜 硫代葡萄糖苷 脂肪族硫代葡萄糖苷 吲哚族硫代葡萄糖苷


包膜尿素用无溶剂反应成膜的结构调控与性能
《精细化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三乙醇胺对无溶剂反应成膜的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API)与聚酯多元醇体系进行化学交联改性,以获得尿素包膜材料。通过溶胀率实验、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TG/DTG)及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膜材的交联密度、结晶形态、热稳定性、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三乙醇胺质量分数对包膜尿素的控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乙醇胺质量分数越大,膜材的交联密度越大、玻璃化转变温度越高。膜材中羰基的氢键化程度在三乙醇胺加入后降低,而—CH_2弯曲振动吸收峰增强。当膜材中三乙醇胺的质量分数为2.6%时,包膜尿素的控释期比未改性前至少延长了25 d。


1-MCP处理对李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采后5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采后麦李、青脆李和歪嘴李果实贮藏期间采后生理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采后贮藏期间3种李果实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揭示1-MCP处理调节麦李、青脆李和歪嘴李果实生理活动的机制。结果表明,5μL/L的1-MCP处理能推迟麦李、青脆李和歪嘴李3种李果实贮藏期间呼吸高峰的来临时间,降低其呼吸强度;同时抑制李果实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和丙二醛的生成;结果还显示,5μL/L的1-MCP处理能够有效地维持3种李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说明5μL/L的1-MCP处理能有效减少呼吸作用对李果实带来的影响,维持果实细胞膜的完整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活性氧代谢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延缓李果实的衰老、减轻李果实营养价值的降低有积极作用。


水果黄瓜新品种京研翠玉迷你2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京研翠玉迷你2号是以自交系CM-3为母本,以自交系CM-1为父本育成的特色迷你型水果黄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中早熟。瓜条短圆筒形,瓜皮白绿色,光滑、无刺瘤,腰瓜长15cm左右,单瓜质量90~120g,适于生食,品质优良。VC含量为60.6mg·kg-1(FW),可溶性糖2.21%,可溶性固形物4.1%。抗霜霉病、白粉病,耐低温弱光。丰产性好。每667m2产量可达7500kg。适于我国北方地区越冬、早春温室和春大棚栽培。


滴灌施肥对冬小麦农田土壤NO_3~--N分布、累积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黄淮海平原高产麦田水肥资源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水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量大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研究了滴灌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大田氮素利用和损失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以尿素、NH4H2PO4和KCl混合的水溶性肥料为材料,在山东桓台进行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测墒补灌并随水施肥的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即N0(不施肥)、N1(94.5 kg/hm2)、N2(189 kg/hm2)和N3(270 kg/hm2),分析了大田土壤NO-3-N空间分布、剖面累积及氮素的平衡。【结果】1)滴灌施肥24 h后,随施氮量的增加,在滴头周围水平方向上土壤NO-3-N从在湿润土体边缘聚集逐渐变化为在滴头下方聚集,当施氮量为189 kg/hm2时,滴灌施肥后滴头下方和湿润土体边缘的NO-3-N含量差异不显著,在滴头周围水平方向上均匀性最好;NO-3-N在滴头下方土壤内随水运移深度主要在60 cm以上,滴灌施肥后滴头下方垂直方向上NO-3-N没有在湿润体边缘聚集。2)冬小麦收获后,0—100 cm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施氮量超过N 189kg/hm2后,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加大,0—40 cm土层的NO-3-N增加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N0、N1、N2和N3处理0—40 cm土层NO-3-N累积量所占比例分别为66%、72%、72%和71%。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吸氮量和籽粒产量先增加后下降,而0—100 cm土层氮素残留量、表观损失量不断增加,滴灌施肥条件下氮素表观损失量较低,N1、N2和N3的表观损失率分别为20%、17%和16%。【结论】滴灌施肥措施下,合理的灌溉量可以调节滴灌施肥后硝态氮主要向下运移至作物根区范围,集中在作物根系最密集的0—40 cm范围内,肥液浓度对硝态氮运移深度影响不大。施入适宜量氮肥有利于提高滴头下方湿润体内水平方向上NO-3-N分布的均匀度,从而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施氮量为189 kg/hm2的N2处理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播前和收获后根区土壤NO-3-N累积量基本达到平衡,是试验筛选出的最佳滴灌施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