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土壤盐渍化特性和施肥方法对氮肥氨挥发影响初步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静态吸收法”研究了土壤盐渍化类型、程度和施肥方法对氮肥氨挥发损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盐渍化类型不同氨挥发损失特征不同,碱化土壤上氨挥发速率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盐化土壤上氨挥发速率相对较低但氨挥发持续时间较长;②盐渍化土壤上氮肥氨挥发损失高于非盐渍化土壤,氨挥发量、挥发持续时间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③施肥方法对盐渍化土壤上氮肥氨挥发损失有不同影响,在5个典型土壤上,氨挥发损失量均为表施>混施>深施;④在中度盐化土壤上,混施、深施的氨挥发量远高于其他土壤。说明在盐化程度较高的土壤上,仅仅通过改进施肥方法不能完全抑制氨挥发损失,需要通过其他措施,如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来减少氨挥发损失。

关键词: 盐渍化 盐渍化类型和程度 施肥方法 氨挥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番茄叶片与产量的相关性及叶内生理性酶活性比较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试验测定的数据经分析认为:加工番茄单株总产与一、二级侧枝产量间存在极显著相关,与主枝产量间存在显著相关,与三级侧枝不存在相关性。说明对于丰产性育种来说,选择侧枝多的品系至关重要,并且想获得高产,催生侧枝和保花保果也不容忽视。对主枝及各级侧枝叶片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二级侧枝叶宽和二级侧枝叶片数分别与单株其它各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在这一时期二级侧枝叶片特性对单株产量起关键作用。回归分析二级侧枝的叶片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Y=1.716-0.29X1+0.23X2+0.117X3,相关性检验:R=0.810**得知方程是显著的。植物的早衰在叶片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叶绿素的衰减,由测定的数据看出参试品种各处理下叶绿素含量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但是在前期深松处理下两品种叶绿素含量相比较在未深松处理下增加快,后期却出现比未深松处理减少快的趋势,并且四个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曲线基本趋于一致表现,即叶绿素含量先升高达到峰值后再减小。对于这一点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在叶片叶绿素含量到达最低值时,测定各生理性酶活性,由测定的数据可看出:各品种生理性酶活性在各处理下相同时期内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H2O2、SOD、POD各酶活性在深松处理下比在未深松处理下表现出一定的高值,脯氨酸含量表现低值,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深松处理更有利于加工番茄的抗逆性和抗早衰性。

关键词: 加工番茄 叶片性状 产量性状 相关性 早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塔城地区提高小麦产量的技术途径

新疆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针对塔城盆地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季节性水土供求不平衡,土壤质地结构较差,土壤肥力低,栽培水平较低,化肥投入不足,耕作管理粗放等,提出技术途径和措施,为提高小麦单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限制因素 途径 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植物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新疆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实验探索了热带观赏植物大岩桐离体快繁的有效途径,以大岩桐叶片作为外植体,建立再生体系。各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配比结果如下:初代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5 mg/L;增殖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05 mg/L;壮苗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8 mg/L;生根培养基:1/2MS,得到的组培苗经炼苗移栽后成活率高达100%。该体系的建立为其规模化生产及遗传改良提供了前提条件。

关键词: 大岩桐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番茄“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下的深耕影响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试验在“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下对土壤进行深松处理,以未深松处理的“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未深松土壤31~40cm及41~50cm剖面中土壤容重基本一致都为1.32g/cm3与深松土壤中这两个剖面内土壤容重(31~40cm内为:1.31g/cm3,41~50cm内为:1.26g/cm3)存在差异;未深松的土壤中犁底层阻碍了根系的下扎,虽然根系能穿透犁底层,但对后期根系的进一步生长分布造成了影响,而经过深松处理的土壤打破了犁底层引导根系向深度层次分布,让根系在深度范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养分空间;在滴入同等量的水分时,由于打破了犁底层减少了对水分的阻碍,深松土壤中水分是往下迁移,从而增加了水分的有效利用性,利于根系的深度层次的分布,而未深松中滴水后土壤中由于犁底层的阻碍水分是横向迁移,引导了根系在浅层分布;深松处理下各品种各性状比未深松处理的各性状指标都有明显的提高,尤其植株茎基部粗呈显著性差异,深松处理下植株的茎基部粗比未深松处理的要粗,叶片数比未深松处理的要多,并且株高也没有相应过高的增加,这说明深松有利于植株的健康生长,及增加产量,提高品质,避免因滴灌频繁滴水而造成的徒长。

关键词: 加工番茄 深松 根长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北部玉米产区玉米主要害虫综合防治对策与技术

新疆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近些年来,在对塔城沙湾县以及玛纳斯、呼图壁、昌吉市以及阜康市昌吉州玉米主要生产县市玉米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研究基础上,通过多点试验和示范,提出适宜北疆玉米主要产区的、经济有效、且可操作性强的玉米综合防治技术,经大面积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新疆北部 玉米主要害虫 防治策略 综合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柯坪县优质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新疆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通过小区试验表明,小麦参试各品种生育期在253~255天,较对照差异不大,均表现为早熟;各品种株高都比对照矮,尤其是济南17号和衡7228株高偏低;综合产量结构三因素和产量水平,以超优626、26-5-39、丰达850表现较好。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和田冬麦区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研究初报

新疆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研究表明,每100 kg种子分别采用12.5%全蚀净ME 200 mL、15%粉锈宁WP 200 mL、12.5%全蚀净ME300 mL、2.5%适乐时ME 100 mL+3%敌萎丹ME 500 mL、3%敌萎丹ME 300 mL和800 mL等药剂拌种处理,平均防治效果依次为78.8%、80.1%、85.1%、67.4%、50.3%和59.5%。采用药剂沟施,667 m2分别采用12.5%全蚀净ME60mL、10%全消ME 150 mL和3%敌萎丹ME100mL处理,平均防效依次为85.90%、84.40%和79.60%。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 拌种 沟施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菌剂对大田棉花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在大田棉花上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etunicatum)。两种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比对照都有显著下降,其中最低的处理(G.etunicatum)分别降低了47.8%和56.6%。两种处理的皮棉产量比对照都有显著增加,分别增产了48.0%和13.6%。两种处理的丛枝菌根侵染情况表现出与产量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丛枝菌根菌 接种 棉花 黄萎病 皮棉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疆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农业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好坏直接体现在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上,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应着重解决科研的导向性、政策机制的引导、管理体制的协调、培养人才、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提高农民素质等问题。

关键词: 农业 科技 成果 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