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火龙果开花调控转录因子基因HpSOC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OC1是拟南芥成花诱导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之一,其表达产物能整合多条成花途径的调控信号。为揭示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 SOC1同源基因在光周期成花途径中的作用机制,以火龙果芽为试验材料,应用RACE技术克隆了SOC1同源基因,命名为HpSOC1。其cDNA全长为1365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51bp,编码216个氨基酸, GenBank登录号为MH230063。HpSOC1蛋白具有典型的MADS-box、K-box结构域和SOC1-MOTIF,属于MADS基因家族中的SOC1/TM3亚家族,无信号肽输出位点和跨膜螺旋区,定位于细胞核内,属于非分泌蛋白。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 HpSOC1在茎、茎芽和花芽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根、花瓣和果皮;相比对照,光照处理8 d时, HpSOC1表达显著上调。推测HpSOC1可能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田斜纹夜蛾性诱剂应用技术优化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通过比较不同诱芯种类、诱捕器类型及悬挂高度对斜纹夜蛾的诱捕效果,从而优化斜纹夜蛾性诱剂田间使用技术。结果表明,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诱芯的诱捕效果(7 d诱蛾量65.8头)稍高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9.9头),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夜蛾类诱捕器显著优于新型飞蛾诱捕器,其7 d诱蛾量是新型飞蛾诱捕器的2.1~3.9倍;诱捕器悬挂在50 cm处的诱捕效果最好,诱蛾量分别是悬挂在20,100 cm处的1.5~2.7倍和1.2~1.7倍。基于此,建议在甘蓝田应用时使用宁波纽康诱芯、夜蛾类诱捕器以及诱捕器悬挂于50 cm处防治斜纹夜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南芥CAX 1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传递逆境胁迫如盐胁迫、干旱胁迫和病菌感染响应的重要第二信使是钙离子,而且在拟南芥植物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受到严格的控制。CAX 1定位于液泡膜,是将钙离子存储于液泡的钙离子通道。利用PCR技术从拟南芥植物中的cDNA扩增出基因CAX 1。在此基础上将扩增出来的含有CAX 1基因片段与pMD 18-T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再连接在pBI 121质粒的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转化在感受态的大肠杆菌后经过培养,并进行菌落PCR验证和酶切鉴定,以期为研究转运蛋白CAX 1过量表达株系是否影响植物抗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拟南芥 CAX 1基因 基因克隆 PCR技术扩增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贞丰县鲁容乡百香果种植适应性分析
《耕作与栽培 》 2018
摘要:为探明鲁容乡产业扶贫的新途径,,通过对鲁荣乡气候、土壤等条件分析了百香果产业发展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鲁容乡具备百香果产业发展的地质条件和自然资源条件,百香果可作为扶贫产业发展的较好品种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江香猪源干扰素α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我国珍稀物种贵州从江香猪作为研究对象,提取贵州从江香猪肝脏组织总RNA,反转录生成cDNA,采用特异性引物扩增从江香猪的IFN-α2(CJ-poIFN-α2)基因编码区,克隆至pUCm-T载体后送上海英骏公司测序,并用生物学软件对CJ-poIFN-α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测序结果显示,从江香猪IFN-α2编码区长为546bp;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J-poIFN-α2与猪源IFN-α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8.7%,遗传进化树结果也显示两者在同一分支上,说明两者遗传关系较近;在线服务器软件分析结果显示,CJ-poIFN-α2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无规则卷曲为主,23-24aa位点预测为信号肽酶切位点;CJ-poIFN-α2基因编码蛋白B细胞表位主要位于46-48aa、56-58aa、70-73aa、155-159aa、175-178aa。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加快从江香猪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芥菜型油菜莫利(Moricandia arvensi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授粉控制系统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关键一环。其中,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CMS)是目前较理想的授粉控制系统之一,创制新型的授粉系统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芥菜型油菜莫利(M.arvensis)CMS是印度Prakash等人于1998年创造的一个新型油菜细胞质系统,该系统不育系育性彻底稳定,无不良胞质副效应,目前在印度已应用于芥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本文综述了该不育系统的创制、雄性不育基因研究、恢复基因分子标记开发,以及该系统在芥菜型油菜育种上的应用,旨在为油菜杂交种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Moricandia arvensis 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不育基因 恢复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病害病原菌Phoma segeticola var. camelliae的形态学特征及系统学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主要茶树病害种类近100种,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带来较大的影响[1~3]。2016年3月至5月,受低温阴雨等天气因素影响,贵州部分高海拔地区的茶树病害发生率较高。课题组在贵州省石阡县茶园发现一种茶叶斑点病,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该病害初期表现在嫩叶或新梢,成叶也可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下黄壤旱地土壤碳氮储量分布特征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M)对黄壤旱地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表层(0~20cm)土壤碳氮质量分数,碳表现为M>NPKM>NPK,氮表现为NPKM>M>NPK,其质量分数均随土层增深而递减;CK、M、NPK、NPKM模式下黄壤旱地0~100cm土层碳储量依次为122.55、218.57、161.95和177.76t·hm~(-2),氮储量依次为11.55、15.08、12.25和13.19t·hm~(-2),其施肥模式下耕层(0~20cm)土壤碳氮储量占总储量的38.31%~42.95%和33.64%~38.20%。有机肥、化肥及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显著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氮质量分数,有利于提升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农田系统碳氮损失的潜在风险。因此,从长远来看,有机物料的输入可以提高黄壤旱地土壤碳氮贮量,维持并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供应能力,更有利于黄壤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