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微波辅助萃取ICP-MS法测定土壤中有效硼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应用微波辅助萃取ICP-MS法测定土壤中有效硼的方法,该方法与NY/T148-1990和NY/T1121.8-2006(姜黄素比色法和甲亚胺比色法)相比,不仅操作简便快速、无污染,而且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5%,回收率为94.0%~107.3%,方法的检出限为1.13 ng.g-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胃肠道酸度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养猪 》 2009
摘要:选择28日龄断奶、体重(6±1.04)kg的杜长大杂种健康仔猪200头,按遗传和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在每千克基础饲粮中添加15mg黄霉素(1组),不添加酸化剂;4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磷酸型酸化剂(2组)、0.3%磷酸型酸化剂(3组)、0.1%乳酸型酸化剂(4组)和0.3%乳酸型酸化剂(5组)代替等量玉米,均不添加抗生素。研究并比较了两种酸化剂以不同水平添加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胃肠道酸度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磷酸型酸化剂和乳酸型酸化剂均可显著增加仔猪日采食量、提高日增重、改善饲料转化率、降低腹泻率,其中以添加0.3%乳酸型酸化剂效果最佳;添加磷酸型酸化剂和乳酸型酸化剂都可显著降低仔猪胃和十二指肠食糜pH,显著提高仔猪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
普通小麦-簇毛麦T6VS·6AL易位染色体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簇毛麦6VS导入小麦背景后对品质的影响,利用普通小麦-簇毛麦T6VS.6AL易位系和地方品种辉县红构建的一套小麦F8重组近交家系(RIL)群体,通过分子标记结合白粉病抗性鉴定,筛选出66个包含和94个不包含T6VS.6AL的纯合家系,并分别组成两个亚群体,于2005-2006年分别在江苏南京和河南郑州通过随机区组设计(各3个重复)进行14个品质性状差异比较。结果表明,3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在群体及其两个亚群体中均符合1∶1分离。方差分析发现,T6VS.6AL亚群体面粉平均吸水率、面团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50 mm处抗延阻力均显著高于非T6VS.6AL亚群体,揭示该易位系对这些性状表现正向效应;T6VS.6AL亚群体籽粒平均容重、面粉峰值黏度和面团弱化度显著低于非T6VS.6AL亚群体,揭示该易位系对这些性状具有负向效应,而T6VS.6AL亚群体面粉平均蛋白质含量、干面筋、湿面筋、出粉率、形成时间、拉伸面积和延伸度与非T6VS.6AL亚群体无显著差异,揭示该易位系对这些性状影响较小。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重组近交家系 T6VS.6AL 小麦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尔山羊连续超排及移植试验
《中国草食动物 》 2009
摘要:对20只波尔山羊间隔1.5~2个月进行3次连续超排、采胚和移植试验。结果表明:①3次超排获得的可用胚胎分别为13.1、12.8和13.2枚,差异不显著(P>0.05)。②连续超排采胚获得的胚胎中,A级胚胎占可用胚胎的比例分别为67.5%、71.4%、64.4%,差异不显著(P>0.05)。③获得的可用胚胎移植妊娠率分别为58.7%、58.8%、57.4%,胚胎产羔率分别为54.5%、51.2%、51.1%,其妊娠率和胚胎产羔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羔羊的出生重分别为4.2、4.0和3.9kg,断奶时羔羊的体重分别为21.4、20.3和21.0kg,6月龄体重分别为40.9、41.2和39.3kg,差异不显著(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和CIMMYT小麦品种Bx7亚基超量表达基因(Bx7~(OE))的分子检测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Bx7的超量表达对提高小麦面筋强度有重要作用。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STS标记检测了163份中国和CIMMYT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Bx7超量表达基因(Bx7OE)。结果表明,TaBAC1215C06-F517/R964标记和TaBAC1215C06-F24671/R25515标记可分别在含有Bx7OE基因的材料中扩增出447bp和844bp的特异带,在不含Bx7OE基因的材料中无相应目标带,两个STS标记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在163份小麦品种(系)中,11份品种(系)含有Bx7OE基因,占总数的6.7%。RP-HPLC与STS标记检测结果一致。利用这两个STS标记可以方便、快速、准确地检测Bx7OE基因。
关键词: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RP-HPLC STS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Bx7OE
静脉注射~(53)Cr标记吡啶甲酸铬对仔猪脂质和DNA氧化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体重15.0kg±1.0kg、健康的瘦肉型三元杂交(杜×长×大)仔猪30头,按体重、遗传背景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5组,每组6头,单笼个体饲养。每天上午08:00-10:00分别对各组猪进行静脉注射,Ⅰ(对照)、Ⅱ、Ⅲ、Ⅳ、Ⅴ组分别注射0、8、200、400和800μg Cr/d的53Cr标记吡啶甲酸铬,试验期14d。检测指标为肝肾中示踪剂铬、抗氧化酶和丙二醛(MDA)、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研究表明,吡啶甲酸铬在肝、肾中的蓄积量随着静脉注射吡啶甲酸铬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且剂量在200μg以上达到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仔猪的血清、肝、肾中MDA都无显著变化(P>0.05);除血清SOD和肾脏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外,其他抗氧化酶活性也无显著变化(P>0.05)。但肾脏中,800μg组MDA水平显著高于8μg组(P<0.05)。尿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的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结果显示,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800μgCr/d,14d),吡啶甲酸铬在仔猪肝脏、肾脏内显著沉积,肾脏中沉积量高于肝脏;肾脏脂质过氧化与肾中铬浓度之间存在显著量效关系;静脉注射不同水平吡啶甲酸铬未引起机体DNA氧化损伤和肝脏脂质过氧化。
关键词: 53Cr标记吡啶甲酸铬 静脉注射 仔猪 氧化
LAMP检测无乳链球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英文)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无乳链球菌纤连蛋白fbs基因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fbs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DNA聚合酶(BstDNA polymerase)在63℃保温1 h,通过荧光显色即可完成对无乳链球菌的检测工作。结果显示,LAMP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fbs基因,其检测灵敏度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相当。所建立的针对无乳链球菌fbs基因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稳定性,结果可靠,非常适合无乳链球菌的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株侧耳属真菌对小麦秸秆化学组分及瘤胃消化率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秸秆木质素含量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低,作为反刍家畜的粗饲料营养价值低,饲料化利用受到限制。通过室内小麦秸秆固态发酵试验,研究了两株侧耳属真菌Tf1(Pleurotus sajor-caju)和JG1(Pleurotus Cornucopiae Roll)对小麦秸秆细胞壁化学组分的降解、瘤胃消化率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菌株JG1、Tf1和两菌复合发酵21d的小麦秸秆,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8.20%、30.78%和38.41%,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19.26%、19.28%和26.65%;48h干物质瘤胃消化率分别比未发酵秸秆提高了38.62%、44.81%和55.89%,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分别提高了38.91%、49.00%和63.08%;粗蛋白含量分别比未发酵秸秆提高了58.60%、69.53%和72.22%。表明菌株JG1和Tf1在选择性降解木质素,改善瘤胃消化率,提高粗蛋白含量方面的优势,而且两菌株复合发酵具有协同作用,与单菌发酵相比,木质素降解率、瘤胃消化率和粗蛋白含量都明显提高。
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利用、产量及肥料效益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年测土推荐施肥处理(NPK)植株的N、P2O5、K2O吸收量分别比不施肥处理提高54.94%、41.87%、67.72%,每形成100 kg子粒的养分吸收量N 3.15 kg、P2O50.71 kg、K2O 3.90 kg。施肥对玉米增产效果显著,NPK处理的增产率达到28.90%,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是6.18%、20.69%、12.42%,每千克N、P2O5、K2O对玉米的增产效益分别是2.83、27.45、36.15 kg。两年的试验都表明磷素是供试土壤的第一养分限制因子,氮素的增收效益较小,因此要重视磷、钾肥的施用,减少氮肥的用量,均衡土壤养分比例来提高化肥施用的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