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喷施海藻酸钠寡糖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抗旱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河南省3个优质小麦品种(郑麦101、郑麦129和郑麦3596)为材料,在15%PEG6000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喷施海藻酸钠寡糖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抗旱性的影响,为其作为新型植物抗旱剂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3个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均受到明显抑制,苗长、根长和生物量均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也显著降低(郑麦101除外)。干旱胁迫后喷施海藻酸钠寡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苗长、根长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叶绿素含量(除郑麦101)和部分抗氧化酶活性有所提高。3个小麦品种相比,海藻酸钠寡糖对郑麦129和郑麦3596干旱胁迫的缓解效果好于郑麦101。

关键词: 小麦 海藻酸钠寡糖 生长发育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调查

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病(SCN)在黄淮地区普遍发生,调查病原小种分布情况,确定优势小种对抗病育种有重要意义。2012—2015年,取样调查黄淮地区6个省份土样,利用Riggs模式鉴定生理小种,绘制黄淮地区SCN生理小种分布图,并与文献报道结果对比,探讨黄淮地区SCN生理小种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病害在黄淮大豆主产区均有分布,在采集受SCN感染的322份土样中,112份被鉴定出生理小种类型,包括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和11号小种。其中,57份为2号小种,占样本总体的50.9%;26份土样为5号小种,占23.2%;11份土样为4号小种,占9.8%,1号、3号、6号和11号小种分别占总体的4.5%、5.4%、4.5%和1.8%。依据不同生理小种在各省发生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河南分布5号、2号、3号、11号小种;河北分布2号、5号、6号、3号、4号小种;安徽分布2号、5号、6号、3号小种;山西分布2号、4号、5号、1号、3号、11号小种;山东分布2号、3号、5号、1号、6号小种;江苏分布2号、5号、1号小种。以上结果表明,2号小种是目前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其次是5号小种,致病力最强的4号小种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在黄淮地区,抗线虫育种目标应以抗2号生理小种为主,兼抗5号小种,部分地区应以兼抗2号和4号小种为主。在黄淮地区3号、6号和11号小种是新发现的小种。与2001—2003年调查结果比较,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有一定的改变。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黄淮地区 生理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红吸浆虫成虫对线偏振光的趋性

昆虫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对线偏振光的趋光效果。【方法】在室内采用自行设计的Y-型管装置,测试了麦红吸浆虫成虫对线偏振光与非偏振光的选择差异,并利用线偏振光诱捕装置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结果显示,麦红吸浆虫成虫对线偏振光与非偏振光的趋光选择率分别为47.23%和20.31%,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田间设置线偏振光与非偏振光紫外灯对麦红吸浆虫成虫的诱集量分别为:水平线偏振光(60.20)>垂直线偏振光(37.60)>非偏振光(25.60),且水平线偏振光与非偏振光源对麦红吸浆虫的诱集量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麦红吸浆虫对线偏振光具有较强的偏好性;水平线偏振紫外光诱捕装置与非偏振相比,对麦红吸浆虫有较强的诱集效果。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线偏振光 非偏振光 行为 趋光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RRSV XH-GD株NSP9缺失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PRRSV的非结构蛋白NSP9是病毒的一种高度保守的非结构蛋白,为了研究病毒NSP9基因是否为病毒复制所必需基因,将PRRSV XH-GD株的NSP9基因通过融合PCR方法进行缺失,将缺失NSP9基因的感染性克隆转染BHK细胞并进行病毒的拯救。结果表明:不能进行有效的拯救,对照组可以成功拯救。说明NSP9基因的缺失对病毒产生致死的影响,而不是操作手段的问题导致无法成功拯救。

关键词: PRRSV NSP9 缺失构建 复制 感染性克隆 拯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过草甘膦浸种鉴定抗草甘膦棉花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种质"G6-1"及其非转基因遗传背景亲本对照"中棉所49"为材料,研究了草甘膦浸种对棉花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草甘膦棉花种质"G6-1"和对照"中棉所49"在种子出苗率、棉花幼苗全株鲜重和可溶性蛋白增量等各项指标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当用大于0.5%浓度的草甘膦浸种时,"中棉所49"幼苗不能出土、鲜重已降到最低并枯萎死亡,而抗草甘膦棉花种质"G6-1"幼苗生长发育正常,这进一步证实了通过草甘膦浸种法鉴定抗草甘膦棉花是可行的;当浸种用草甘膦浓度达到3.0%,即使抗草甘膦棉花幼苗鲜重也出现显著的降低,所以推荐使用0.5%~1.0%浓度的草甘膦进行浸种鉴定。

关键词: 棉花 草甘膦 浸种 EPSPS 可溶性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氮素高效利用优质小麦品种,采用盆栽试验,以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氮低效品种小偃6号为对照,研究了施氮对3种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郑麦0856、郑麦0943、郑麦7698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氮可显著提高3种优质小麦功能叶片SPAD值,其中拔节期郑麦0943增幅最大,扬花期郑麦7698增幅最大,且二者均高于同时期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净光合速率以郑麦0856增幅最大,郑麦0943增幅最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以郑麦0943增幅最大,水分利用效率除郑麦0856增加外,其余2个品种显著下降;同化物积累量以郑麦0943增幅最大,且明显高于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花后同化物积累率郑麦0943和郑麦0856增加(其增幅低于氮高效品种漯麦18,稍高于氮高效品种济麦22),郑麦7698无显著变化;产量和收获指数以郑麦0856和郑麦7698增幅较大,明显高于氮高效品种漯麦18和济麦22。不施氮条件下,郑麦0943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这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较高,缺氮对郑麦7698和郑麦0856有效穗数降低的影响程度远大于郑麦0943。整体而言,3个优质小麦品种相比,郑麦0943不施氮减产幅度较小,郑麦0856和郑麦7698对氮素反应则较为敏感。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激对猪的影响及营养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2016

摘要:养猪生产中,猪受到的应激主要包括冷应激、热应激、免疫应激、断奶应激、氧化应激、运输应激等,这些应激都会影响猪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导致猪生长、繁殖以及肉质性状下降。近年来,通过缓解技术的应用,以减少应激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已成为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概述了免疫应激、断奶应激和氧化应激对养猪业的危害,在减缓应激方面所采取的营养调控技术,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应激 营养调控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甘薯病毒种类鉴定、检测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花生统筹施肥对花生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花生学报 2016

摘要: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小麦花生两熟制统筹施肥对花生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麦、花生单季习惯施肥相比,将小麦花生两作施肥统筹考虑,采取了减少周年氮用量、增加钾肥用量、调整氮磷钾在小麦-花生上的分配比例、改变施肥时期等优化施肥措施,可有效增加花生结果枝、单株饱果数、百果重和出仁率,使花生产量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10.5%、9.1%;花生籽仁中粗脂肪、钾含量、花生酸和山嵛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土壤磷、钾养分含量提高,有效解决了土壤养分不平衡问题。因此,通过小麦花生统筹优化施肥,既能够增产又提升土壤肥力。

关键词: 施肥 花生 产量 品质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季节夏南牛外周血新microRNA的挖掘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6

摘要:研究表明microRNA在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热应激组与非热应激组的夏南牛血液小RNA进行混池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共鉴定了1 227条microRNAs,其中已知microRNAs为509条,新预测的microRNAs为718条。对新的microRNA的长度、表达量、靶基因预测及KEGG pathway进行分析。预测和分析得到16 077个靶基因,通过KEGG定位到219条通路中,占前4位的通路是Pathways in cancer、MAPK signaling pathway、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Focal adhesion。本研究旨在发掘更多牛的microRNA信息及新的microRNA序列,为进一步研究microRNA的生物学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热应激 microRNA 夏南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