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添加过磷酸钙对蔬菜废弃物堆肥中氨气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过磷酸钙不同添加量对蔬菜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生菜的废弃菜叶和玉米秸秆为原料,以过磷酸钙肥料为添加剂,进行了27 d的曝气供氧堆肥,对堆肥过程中的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N2O、CH4和CO2)进行了监测.试验共设6个处理,除CK处理(不添加过磷酸钙)外,其余处理依次根据混合物料初始总氮物质量的5%、10%、15%、20%和25%的比例添加过磷酸钙.结果表明:添加过磷酸钙对减少堆肥过程中的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均有明显效果,氨挥发总量较CK减少了4.0%~16.7%,总温室气体CO2排放当量减少了10.2%~20.8%.堆肥过程中排放的NH3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相对较大,各处理NH3的CO2排放当量为59.90~81.58 kg·t-1,占4种气体总CO2排放当量的69%~77%.蔬菜废弃物堆肥过程中适量添加过磷酸钙是减少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并提高堆肥品质的有效措施.


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08个甘蓝品种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计算出胚率,分析表型与出胚难易的关系。经流式细胞仪对其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计算自然加倍率。以流式细胞仪的结果为基准对再生植株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周围叶绿体数目,保卫细胞长、宽以及周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圆球、早熟、春甘蓝3个特性的甘蓝品种易出胚,而扁球、中熟、晚熟以及越冬甘蓝不易出胚;再生植株的自然加倍率会因基因型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不同倍性的再生植株叶片保卫细胞周围叶绿体平均个数所得规律为:单倍体6~9个,二倍体9~12个,四倍体12~23个,且随着倍性的增加,叶绿体个数分布范围更加广泛。保卫细胞长度变化范围为:单倍体18~23μm,二倍体25~35μm,四倍体35~45μm。保卫细胞周长变化范围为:单倍体60~75μm,二倍体75~95μm,四倍体100~115μm。保卫细胞宽度随气孔大小变化而差异较大,规律不明显。在保卫细胞长度和周长均能说明倍性的情况下,显然通过测量保卫细胞的长度来判定倍性的方法更为简便。
关键词: 甘蓝 游离小孢子培养 叶绿体 气孔保卫细胞 倍性鉴定


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水溶性植物色素,与果实的品质性状密切相关,有益于人体健康。花青素的积累是编码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结构基因协同表达的结果,而结构基因通常由MYB、bHLH和WD40这3类调节基因控制。现已从果实中分离了多种花青素合成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文章重点介绍了调节基因调控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指出在MYB、bHLH和WD40互作的调控网络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最新的研究揭示了果实成熟过程中生物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通过调节基因影响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上述研究为在分子水平上更好的探索果实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果实 花青素生物合成 结构基因 调节基因 环境因子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HI试验抗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
《中国家禽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本研究室制备的3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HI试验抗原,分别对100份和80份不同鸡血清进行IBV HI抗体检测,同时用IBV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特异性试验中80份SPF鸡血清,自制抗原检测均为阴性,IBV ELISA检测79份为阴性,10份其他鸡病血清,两种方法检测9份均为阴性,10份IBV阳性血清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敏感性试验中,74份已知IB疫苗免疫或IBV M41株感染鸡血清IBV HI检测72份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97.3%(72/74),IBV ELISA检测74份均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00%(74/74),SPF鸡血清及其他鸡病血清,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两种检测方法总符合率为97.5%,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证明,本研究室自制抗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特异性为100%,抗原同时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但IBV ELISA方法的敏感性要高于IBV HI方法。
关键词: IBV M41株 HI试验抗原 抗体检测 特异性 敏感性


马蔺NHX基因的克隆与基因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NHX所特有的液泡Na+区域化功能,在植物耐盐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马蔺根中总RNA为模板,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克隆得到一个NHX基因,命名为IlNHX。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 641 bp,编码546个氨基酸,与已知的植物NHX具有较高的同源性(>70%)。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为60 k Da,等电点为6.67。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地上部和根中的Il NHX基因表达水平呈增加趋势,且地上部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根部,表明Il NHX基因的表达受到盐的诱导和调节。
关键词: 马蔺 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 表达 耐盐


联苯肼酯与联苯菊酯对朱砂叶螨联合毒力的生物测定
《北方园艺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朱砂叶螨为试材,采用玻片浸渍法,研究了2种杀螨剂联苯肼酯和联苯菊酯对朱砂叶螨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联苯肼酯和联苯菊酯单独使用时,其24h对朱砂叶螨的LC50(致死中浓度)分别为23.2385mg/L和34.5302mg/L,48h的LC50分别为16.0384mg/L和15.3873mg/L。联苯肼酯和联苯菊酯混配使用时24h的共毒系数为115~204,48h共毒系数为134~224,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对不同混配比例的分析发现,联苯肼酯与联苯菊酯按有效成分在1∶1的混配比例下较之其它比例增效作用更佳,共毒系数在24h和48h时分别为204和221。2种药剂混用能够发挥不同药剂的作用特点,增强杀虫活性,扩大杀虫谱,对延缓抗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炭对京郊沙化地土壤性质和苜蓿生长、养分吸收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炭(14 t·hm-2)和种植苜蓿对京郊沙化地的改良作用。试验设裸地(BL)、裸地添加生物炭(BLB)、种植苜蓿不加生物炭(A)和种植苜蓿添加生物炭(AB)四个处理。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使土壤容重显著减小11.5%~11.6%,p H值显著增加0.1~0.2个单位,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分别增加9.1%~10.3%和7.6%~11.3%,土壤总氮、有机碳含量和氮、磷、钾、锌的有效含量分别增加10.3%~25.8%、52.8%~71.7%、12.7%~23.5%、141.7%~233.3%、47.7%~81.1%、94.2%~95.2%,有效铁含量最高减小29.1%,阳离子代换量(CEC)和钙、镁、锰、硼的有效含量无显著变化;种植苜蓿没有显著影响土壤p H值、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CEC和氮、钙、镁、锌、硼的有效性,总体上显著减小了土壤含水量和总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增加了铁和锰的有效含量。BLB处理土壤含水量比BL显著增加13.9%(P<0.05);添加生物炭使苜蓿地上部生物量、含水量和氮、磷、钾、钙、镁、铁、锌、锰、硼的吸收累积量分别显著增加91.1%、3.6%、110.0%、130.9%、200.4%、82.6%、44.8%、89.5%、102.7%、99.5%、104.7%。生物炭与苜蓿种植相结合可在短期内改善京郊沙化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养分有效性和恢复植被。
关键词: 生物炭 苜蓿 沙化 容重 田间持水量 有机碳 氮 有效性


基于树干液流技术对杨树冠层吸收臭氧特征的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树干液流的技术方法,在自然状态下对杨树(Populus spp.)臭氧吸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其变化范围为25.5~175.0μg·m-3;臭氧吸收速率(FO3)和臭氧吸收导度(GO3)日变化均为单峰型;FO3均值为(78.22±39.45)nmol·m-2·s-1,GO3均值为(127.60±64.35)mmol·m-2·s-1;环境因子水汽压亏缺(D)、太阳辐射(Rs)和风速对FO3和GO3的响应,导致臭氧吸收通量相对较高,D对更高的GO3和FO3更敏感,随着D增加臭氧吸收减少,Rs在达到50 W·m-2时GO3和FO3也有所降低;臭氧质量浓度抑制树木蒸腾,影响液流密度的变化;臭氧质量浓度超过临界水平引起树木相应的响应,杨树AOT40为72.02 mg·m-3·h-1,远超过对树木危害的臭氧质量浓度的临界水平10.71 mg·m-3·h-1,说明了杨树的高臭氧风险,树干液流技术适用于计算植物的臭氧吸收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