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之江菌素对沙门氏菌和小鼠的致突变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Ames试验、精子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检测之江菌素诱变性。结果表明,用低浓度(0.05μg/皿)至高浓度(500μg/皿)6个梯度的之江菌素样品处理后,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TA97a,TA98,TA100,TA102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未超过其自发回复突变菌落数的两倍;用461.52,230.76,115.38 mg/kg 3个剂量处理ICR雄性小鼠,低、中剂量组精子畸形数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呈显著差异(P<0.05),但无剂量反应关系;576.9,115.38,57.69 mg/kg 3个剂量未能诱发ICR雄性小鼠的微核增加,对细胞分裂亦无明显影响,表明各项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之江菌素是一种非诱变剂。
关键词: 之江菌素 诱变性 Ames试验 精子畸变试验 微核试验 小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籽蛋白的提取和纯化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菜籽饼进行综合利用,以低温压榨制油的双低菜籽饼为原料,探讨了菜籽蛋白的提取和纯化工艺。通过料液pH值的先后调节对比、正交、提取次数和纯化试验,得到较佳工艺条件:采用先调pH值法,水溶液的pH值为12,提取时间为20min,温度为室温,提取3次,通过pH5和7的两步沉淀,经干燥得到分离蛋白,蛋白纯度达84.8%,得率为38.9%,且有害物质残留较少。先调pH值法与后调法相比,总的提取率可提高20个百分点,达90%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一个代表性核心种质的遴选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遴选核心种质。【方法】将来自欧洲、亚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几个不同地区的甘蓝型油菜500余份,按照其品质特点、地理位置、生长习性分组并按比例取样,建立由87个品种组成的预选核心种质。采用EST-STS标记和SSR标记对其进行分析,剔除遗传冗余,选出代表该500余份资源的核心种质并进行分子标记多样性评价和表型特征分析。【结果】在相同的选择背景下,EST-STS和SSR标记的多态性检出率相仿(39%~40%),每对EST引物与SSR引物产生的多态性条带相近。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把87个品种分成中国和国外油菜两个类群,进一步在约0.70处类群Ⅰ和类群Ⅱ又分别产生中国"双低"、中国"双高"以及欧洲冬油菜和欧洲春油菜各两个亚组。根据遗传多样性分析,剔除遗传相似系数大于或等于0.85的遗传冗余,获得78个品种的核心种质。【结论】EST-STS是一种经济、有效具有功能信息的分子标记,功效与普通SSR标记相仿;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为甘蓝型油菜4个组的划分提供了依据;78个品种组成的核心种质保留了预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可作为本研究中500余份品种资源的核心种质加以利用和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O_2控释保鲜剂对南方巨峰葡萄的贮藏效果研究
《食品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自制SO2控释保鲜剂对冷藏条件下南方巨峰葡萄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控释保鲜剂可以明显抑制巨峰葡萄的呼吸作用,提高SOD活性,延缓膜脂过氧化;并减少总酸的消耗,降低果实腐烂率和SO2残留量,避免了漂白伤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PCR方法检测烟粉虱传双生病毒
《植物保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属于双生病毒,根据其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对杭州和海宁地区番茄上疑似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进行PCR检测,获得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测序和序列分析,表明杭州和海宁地区发生的病毒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并且两地区病毒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7.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水稻病害生防菌株L1的鉴定及抑菌机理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从寒地水稻根际筛选并鉴定了1株生防细菌,初步命名为芽孢杆菌L1,芽孢杆菌L1发酵培养5 d时发酵液中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对水稻稻瘟病菌及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都达到最高,分别达74.57%和83.23%,随时间延长抑菌效果不再增加;芽孢杆菌L1的发酵液用硫酸铵梯度沉淀法提取粗蛋白,7个梯度下的粗蛋白对两种菌菌丝均具有抑菌作用,但对稻瘟病菌起主要抑菌作用的蛋白在硫酸铵饱和度50%~60%下沉淀,而对水稻纹枯病菌则在60%~70%,说明芽孢杆菌L1分泌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纹枯病菌起主要抑菌活性的蛋白可能不是同一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次性电流型酶免疫传感技术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抗原
《畜牧兽医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AIV)抗原的电化学免疫传感新技术,将HRP标记AIV抗体(HRP-anti-AIV)掺于壳聚糖中,并修饰于丝网印刷碳电极表面,制备一次性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抗原(AIV-Ag)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一步法检测AIV-Ag和循环伏安法监测酶促反应,利用还原电流的降低率来测定样品中的AIV-Ag。在优化的免疫反应条件及电化学检测条件下,免疫电极线性检测范围为3.75~125 ng/mL,检出限为0.56 ng/mL(S/N=3)。该免疫传感技术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重现性(RSD<7.10%)、稳定性(2周后电流响应为初始值的91.46%)和准确性(与ELISA符合率为91.18%)。另外,将四通道丝网印刷碳电极用于禽流感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结果表明免疫电极的一致性有较好的改进。因此,该免疫传感技术有望用于AIV-Ag的快速检测。
江淮丘陵大蜀山大叶榉群落学特征
《福建林学院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对江淮丘陵合肥大蜀山大叶榉(Zelkova schneideriana)典型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群落植物组成、生活型特征、层次结构以及优势种群年龄结构和发展动态。结果表明,群落内共出现维管束植物28科45属49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主要由热带和温带区系成分组成,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群落中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群落垂直空间分化明显,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群落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群落中大叶榉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山槐(Albizia kalkora)、枫香(Liquidam bar form osana)为亚优势种。群落中大叶榉正处于旺盛生长期,自然更新良好,在未来的演替中,马尾松针叶树种将会逐渐减少,演替为稳定的落叶阔叶林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拉曼光谱法鉴定水稻叶绿素缺乏突变体
《光谱实验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叶色变异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叶色突变体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利用拉曼光谱测定了水稻叶色黄化突变体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研究结果显示:在拉曼光谱图中。叶绿素的特征峰(1155,1527cm-1)在突变体中强度较野生型有很大的下降,表明突变体中总的叶绿素含量较低;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测定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比野生型降低,且叶绿素b的含量极低,证实了拉曼光谱所反应的信息;拉曼光谱法可以用来快速鉴定植物活体的叶绿素含量。本研究尝试利用拉曼光谱测定活体生物的叶绿素含量的可行性,为今后发展便携式、快速、准确、无损伤鉴定叶绿素含量及其他生物质含量的方法和开发相关仪器提供研究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