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公主岭市鲜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南方农业 2025

摘要:为明确吉林省鲜食玉米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在鲜食玉米种植基地,采用系统调查、普查的方式,利用灯光、性诱、黄板诱集等技术,对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确定玉米鳞翅目害虫6种,鞘翅目害虫6种;确定一代玉米螟、地老虎、双斑萤叶甲是鲜食玉米田的重要害虫,需重点防控;还对玉米蚜虫、粘虫、大斑病、灰斑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玉米螟 双斑萤叶甲 地老虎 玉米灰斑病 吉林省公主岭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鲜食玉米育种发展态势与创新路径分析

中国糖料 2025

摘要:鲜食玉米因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口感成为健康饮食的代表作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优质营养成为鲜食玉米的市场新需求。本文旨在探讨鲜食玉米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鲜食玉米品种朝向优质化、绿色化、适宜机械化和选育精准化等方向发展,下一步应加强鲜食玉米品质基础研究、现代关键育种技术应用、新一代优质高产新品种培育、优质高产技术综合方案构建和产品附加值提升等创新路径。可为鲜食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鲜食玉米 育种 发展态势 创新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胆固醇植物乳杆菌在酸豆奶中的应用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由于降胆固醇植物乳杆菌S2-5和K25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为更好地发挥其益生作用,将植物乳杆菌S2-5和K25分别与商品发酵剂进行复配发酵酸豆奶,对酸豆奶样品的感官品质、21 d货架期内的微生物含量、理化指标变化以及降胆固醇功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S2-5和K25的酸豆奶未产生不良风味,其口感更加绵滑、均匀,香气更加浓郁;植物乳杆菌S2-5和K25在酸豆奶冷藏期间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含植物乳杆菌S2-5和K25的酸豆奶灌胃高脂小鼠后,其血清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显著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显著升高。益生性植物乳杆菌S2-5和K25发酵的酸豆奶质量优良且具有良好的降胆固醇功效。

关键词: 酸豆奶 植物乳杆菌S2-5 植物乳杆菌K25 降胆固醇 益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孢白僵菌可乳化粉剂防治稻水象甲成虫效果初探

东北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球孢白僵菌可乳化粉剂(EP)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测试验和田间试验,对比了不同药剂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可乳化粉剂对稻水象甲具有较高致病力,室内生测防效可达84.44%,田间校正防效可达69.79%,与商品化苦参碱制剂防治效果相当。证明球孢白僵菌可乳化粉剂可以作为田间防治稻水象甲的生物制剂。

关键词: 稻水象甲成虫 球孢白僵菌可乳化粉剂 氯虫苯甲酰胺 苦参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高产大豆杂交种吉育671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中国种业 2025

摘要:吉育671是以不育系JLCMS18A为母本、恢复系JLR306为父本,采用三系法选育成的杂交大豆新品种,具有高含油量、高产量、稳定的生产性能以及较强的病害抵抗力。在2年的区域试验中,与对照吉农84相比,平均增产达13.5%;在生产试验中,相较于对照吉农84增产7.4%。经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1号和3号生理小种表现为抗,且高抗大豆灰斑病。籽粒粗脂肪(干基)含量23.05%,蛋白质(干基)含量38.26%。吉育671制种宜选择干旱少雨、有灌溉条件、野生昆虫丰富的地区;可利用蜜蜂进行辅助传粉,全生育期需严格去杂去劣,在鼓粒期至成熟初期进行化控处理。吉育671于2023年6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豆20230013。

关键词: 大豆杂交种 吉育671 细胞质雄性不育 选育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融合注意力机制和权重平衡算法的遥感图像分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城市遥感图像各种地物分布不均衡、分类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融合并行注意力与权重平衡算法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该方法在DeepLabV3+和ResNet50创建的语义分割网络基础上,采用并行组合方式,融入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算法,提高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针对遥感图像地物类别占比不均衡问题,引入地物类别权重平衡算法,提高小类别地物的分类精度。为了验证网络模型的分类效果,利用Vaihingen数据集和Postdam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融合注意力机制和权重平衡算法的分类网络在Vaihingen数据集中测试数据的像素精度、平均交并比、平均F1值分别为96.66%、90.35%、96.66%,在Postdam数据集中测试数据的像素精度、平均交并比、平均F1值分别为95.74%、81.47%、91.82%;从分类细节看,增加注意力机制和权重平衡算法对占比较少的汽车识别精度有显著提高,在Vaihingen数据集中汽车的像素精度提高了26.44%,在Postdam数据集中汽车的像素精度提高了21.84%,取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权重平衡算法 DeepLabV3+网络 遥感图像 地物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大豆新品种吉育668选育及栽培要点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

摘要:为推广强优势大豆杂交新品种吉育668,介绍了其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等内容。吉育668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自2015年开始,以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247A为母本,以恢复系JLR227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过多年的筛选和产量鉴定独立选育而成的杂交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在2020-2021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931.25 kg·hm-2,比对照品种合交02-69增产11.8%,试验点中最高产量为3 783.3 kg·hm-2。202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649.4 kg·hm-2,比对照品种合交02-69增产12.7%,其中最高产量为3 041.0 kg·hm-2。吉育668于202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20003。该品种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5.39%,粗脂肪含量22.94%,蛋脂合计58.33%,具有突出的高产、稳产特性,属于高油大豆品种,适宜在吉林省延边州和白山市大部分地区、吉林市部分地区等北方春大豆早熟品种生产区域种植。

关键词: 杂交大豆 吉育668 高产 高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P5CS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玉米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14个物种的P5CS家族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深入分析模式作物拟南芥及玉米、高粱、水稻3个亲缘关系较近的禾本科物种P5CS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及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等,对玉米P5CS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别用200 mmol/L NaCl和100 mmol/L Na2CO3对郑58(抗)和昌7-2(感)的玉米幼苗进行盐、碱胁迫处理,在胁迫0h、1 d和3 d时取叶部及根部样品进行转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14个物种的P5CS家族成员在系统进化树划分为两个支系,推测可能至少来自两个共同的祖先基因;P5CS家族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特殊的基因特征,玉米P5CS基因家族包括ZmP5CS1、ZmP5CS2和ZmP5CS3.盐碱胁迫下,ZmP5CS1和ZmP5CS3上调表达而ZmP5CS2下调表达,表明这3个基因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响应胁迫伤害和参与脯氨酸合成.

关键词: 玉米 P5CS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盐碱胁迫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快大型白羽肉鸡净能需要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中国家禽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构建不同性别快大型白羽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的净能需要预测模型,并以圣泽901肉鸡为试验动物,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应用预测模型并验证其精准度和适用性;确定圣泽901肉鸡不同生长阶段适宜净能需要量和能蛋比参数,探究净能指标在肉鸡产业中应用的可行性。试验一:通过析因法和间接测热法测定不同性别AA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的维持净能需要(NEm)和生长净能需要(NEp)参数,并构建净能需要相关预测模型。选取0日龄AA肉鸡1 200只(公母各半),每个性别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进行生长和能量代谢试验,试验共分6批次完成,每批次生长测热4 d,绝食测热2.5 d,根据《爱拔益加(AA)肉鸡饲养管理手册2019》挑选不同日龄阶段达到标准体重的试验鸡2~6只放入代谢室,不同性别试验鸡各6个重复。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肉鸡净能需要量预测模型如下:NEm(公)=474.38×BW0.7+3.853 5(R2=0.986),NEm(母)=432.75×BW0.7+20.581(R2=0.983),体增重(BWG,公)=0.078×NEI-27.089×BW+7.615(R2=0.810),净能摄入量(NEI,公)=1 480.523×BW-586.648×BW2+90.163×BW3+121.660(R2=0.877),BWG(母)=0.063×NEI-13.222×BW+12.042(R2=0.710),NEI(母)=1 322.758×BW-486.994×BW2+67.819×BW3+171.171(R2=0.937)。试验二:通过4×2双因子安排的随机试验设计,选取9 600只13日龄圣泽901肉鸡,随机分为8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进行三阶段饲养,每阶段试验日粮配制为4个净能水平和8个代谢能水平(1个净能水平vs高低2个代谢能水平)即每阶段8个试验日粮处理。结果显示:随着试验日粮净能水平下降耗料量呈上升趋势,但对肉鸡体重和料肉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净能固定不变,低代谢能日粮组肉鸡的死淘率显著降低(P<0.05)且校正耗料增重比呈下降趋势,提升欧洲效益指数,表明肉鸡对日粮净能变化的反应比对代谢能更为敏感,净能指标配制肉鸡日粮“节本增效”作用显著优于代谢能指标。圣泽901肉鸡生产性能数据与肉鸡净能需要模型预测结果相比,相对标准偏差较小,表明预测模型的精准度和适用性较好。结果表明,圣泽901商品代肉鸡13~20日龄、21~29日龄、30日龄至出栏,三阶段日粮适宜净能水平和净能蛋白比参数分别为:9.58 MJ/kg、0.46,10.30MJ/kg、0.51,10.39MJ/kg、0.47。

关键词: 快大型白羽肉鸡 净能 需要量预测模型 圣泽9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还田方式对玉米秸秆腐解特征及其节肥潜力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5

摘要:本研究通过在黑土区设置还田方式和还田量双因素秸秆腐解模拟试验,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影响下秸秆腐解特征与养分释放动态,为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地点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典型黑土区,设置尼龙网袋法模拟覆盖(Straw mulching)和深翻(Straw burying)2种还田方式和半量还田(50%,R1)、减量还田(75%,R2)、全量还田(100%,R3)3种还田量互作处理,于2021—2022年动态采集网袋秸秆样品分析其腐解特征与养分释放动态,估算不同还田模式下秸秆节肥潜力。结果表明,在黑土区,深翻还田和减量还田结合下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程度最高,腐解率达到87.7%,碳、氮、磷、钾释放率达到67.5%、78.3%、82.4%和97.2%。与覆盖还田相比,深翻还田秸秆腐解率平均增加15.0个百分点,秸秆碳、氮、磷、钾释放率平均增加16.7、18.0、15.4个和1.5个百分点。不同还田量处理中减量还田对秸秆腐解和碳、氮、磷的释放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秸秆钾的释放影响不显著。深翻还田和全量还田秸秆养分累积释放量最高,秸秆碳、氮、磷、钾累积释放量分别为2 500.1、54.9、5.7 kg·hm-2和121.2 kg·hm-2。还田秸秆对氮肥和钾肥的替代潜力较高,对磷肥的替代潜力较低。研究表明,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科学配置秸秆资源、结合作物养分需求合理施肥,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实现绿色生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还田方式 还田量 腐解特征 养分释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