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绿豆叶片光合、根系伤流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为明确结荚后不同绿豆品种叶片光合、根系伤流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以‘吉绿8号’‘、吉绿9号’、‘吉绿12号’、‘吉绿17号’和‘吉绿20号’5个吉林省主要种植的绿豆品种为材料,在绿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结荚期(R4期)测定叶片光合相关参数、根系伤流特性,在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绿豆品种叶片光合、根系伤流特性和产量存在差异‘,吉绿12号’和‘吉绿9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根伤流液伤流强度、伤流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强度、可溶性糖含量及强度、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强度、产量较高,显著高于‘吉绿8号’、‘吉绿17号’和‘吉绿20号’,其中‘吉绿12号’和‘吉绿9号’各指标之间的差异较小。绿豆的产量与叶片光合能力和根伤流中的组分及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绿豆品种的产量与叶片光合和根伤流特性密切相关,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根伤流强度可作为选育高产绿豆品种的指标。

关键词: 绿豆 光合作用 伤流液 产量 净光合速率 伤流强度 根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7份大豆种质资源共生固氮特性鉴定与评价

大豆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大豆种质资源固氮特性的差异性,筛选出固氮能力优异的大豆资源,以197份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接种根瘤菌USDA110后大豆的叶绿素含量(Ve、V1、V2和V3期)、结瘤数、地上地下鲜重、地上地下干重、上下胚轴长度和全氮含量进行分析,评价不同大豆资源的共生固氮特性,筛选出固氮能力突出的大豆资源。结果表明:不同大豆种质资源的各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结瘤数和地下干重差异较为明显;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结瘤数、全氮含量、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与地下部干重6个指标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12个指标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将这6个指标作为评价固氮特性的指标,以这6个指标的主成分值计算各大豆资源的综合得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将197份大豆资源进行聚类分析,以Williams 82为中心分为3类,分别为Ⅰ类(score≥0.5)、Ⅱ类(-0.5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共生固氮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排酸时间对沃金黑牛肉嫩度和风味物质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

摘要:目的 探究高档牛肉的适宜排酸时间.方法 选取沃金黑牛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在 4 ℃的排酸库中分别排酸 12、24、48、72、96、120 h,并对牛肉水分、加压失水率、嫩度、肌苷酸、氨基酸、脂肪酸进行综合分析,对不同排酸时间下嫩度及风味组成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不同排酸时间之间牛肉水分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排酸时间的延长加压失水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排酸 120 h 时加压失水率达到最大值(34.84±0.39)%;嫩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到 120 h时嫩度达到最低值(24.42±5.04)N.排酸时间为 72 h时肌苷酸含量达到最高值(185.2±10.3)mg/100 g.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在排酸 96 h时达到最高值,苦味氨基酸在 12 h 时达到最小值;排酸 120 h 时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硬脂酸甲酯(C18:0)、油酸甲酯(C18:1n9c)的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与综合因子评分结果显示排酸 96 h的嫩度、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其他排酸时间,该排酸时间最利于牛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结论 排酸96 h有利于提升高档牛肉的嫩度与风味.

关键词: 沃金黑牛肉 排酸时间 嫩度 风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丹抗寒性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低温对牡丹在北方寒冷地区安全越冬及正常生长发育均有很大的影响,轻者造成观赏性下降,重者导致植株死亡,严重制约了牡丹产业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发展。随着牡丹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牡丹的研究日益深入,有关其抗寒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因此该研究归纳总结了鉴定牡丹抗寒性强弱的方法、牡丹抗寒的生理机制、牡丹越冬的防寒措施等,以期为牡丹抗寒性研究以及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于牡丹的北移和繁育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牡丹 抗寒性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解菌剂耦合尿素对水稻秸秆腐解率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为遴选出适宜东北地区冷凉条件下水稻秸秆原位还田腐解效果最优的菌剂产品,并明确腐解菌剂与尿素耦合的最佳用量,于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灌区红旗农场和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选择3种腐解菌剂进行田间比选试验,以水稻秸秆腐解率、水稻生物学性状和产量为指标,遴选出应用效果较好的菌剂产品;设置秸秆还田配施该腐解菌剂与不同尿素用量耦合试验,明确最适宜的尿素用量。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腐解菌剂NKY表现出更好的田间应用效果,红旗农场和万昌镇的周年秸秆腐解率分别为68.8%和67.2%,与未施菌剂处理(CK)相比分别提高38.5和35.5个百分点,水稻株高、分蘖数和干物重也均有所增加,水稻产量分别提高6.0%和6.8%;尿素与腐解菌剂NKY耦合的最适宜用量为75 kg/hm2,与未施尿素相比,秸秆腐解率提高8.7%,产量提高6.2%。综上所述,自主研发的腐解菌剂NKY不仅有很好的水稻秸秆降解能力,同时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腐解菌剂 腐解率 施氮量 生物学性状 干物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秆宜机收、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公谷86的选育

种子科技 2025

摘要:为培育出适合吉林省种植的优质谷子品种,提升吉林省当地谷子品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以矮秆谷子品种公矮2号作为母本,从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引进抗除草剂品种豫谷32作为父本,通过人工有性杂交以及系谱法选育,成功育成谷子新品种公谷86。叙述了新品种公谷86的选育过程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谷子 矮秆 抗除草剂 公谷8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陕北地区窑洞羊舍环境评价与主要气体回归方程构建

家畜生态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羊舍环境参数变化规律以及光控措施对羊舍环境的影响,优化环境控制所需的布点数目和位置,本试验结合陕北地区空废化窑洞再利用问题,运用畜禽用多功能气体分析仪(CN201410008619.7)对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氨气、甲烷)浓度、光照、风速、温湿度等环境参数指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全天候环境数据检测,选取羊只全部在舍内期间的试验数据进行气体差异显著性分析、舍内各类气体拟合度比较、有害气体浓度数据变化回归方程的构建。结果显示,窑洞舍内空间三点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光控对窑洞羊舍有害气体浓度的变化有影响,有害气体浓度变化曲线趋势对比变化较大,氨气浓度低于非光控窑洞羊舍,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高于非光控窑洞羊舍,但浓度变化趋势一致。试验全程两舍羊只均处于环境舒适区,无明显应激反应,因此空废化窑洞畜牧化利用养羊可行。

关键词: 窑洞 羊舍 光控 环境评价 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775份水稻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种质资源是水稻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研究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对拓宽稻种资源的遗传背景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1775份水稻种质资源的2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所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范围为4.42%(谷粒厚度)~89.75%(空粒数),空粒数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585(空粒数)~2.069(抽穗期),抽穗期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通过对11个省(市)种质的单独分析发现,吉林省种质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等7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云南省种质的始穗期及穗长等4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黑龙江省种质的抽穗期等3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对不同类型种质的分析发现,地方品种的剑叶长度、株高等11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选育品种的生育期性状、有效穗数等9个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149个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其中始穗期等3个生育期性状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程度较高。主成分分析发现,前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9.309%,且与生育期相关的性状贡献率最大。通过聚类分析,1775份水稻种质被划分成3个类群,其中东北三省及北京和杭州的种质为类群Ⅰ,该群种质的始穗期、分蘖数及有效穗数等10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可为今后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种质。第Ⅱ类群仅包含宁夏种质,说明宁夏种质资源与其他省(市)的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较远,可为今后拓宽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起到重要作用。第Ⅲ类群包含河北、山东、云南、江苏及新疆种质,此类群种质谷粒长度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可为今后水稻品质育种提供丰富的种质。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品种'吉林23'抗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HG 7)的遗传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往对于大豆抗胞囊线虫(SCN)遗传多采用抗感分界方法,这种方法仅适合于简单的质量性状。而大豆对SCN的抗性性状在分离后代呈连续变异,表现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本研究以吉林省农艺性状优良的抗SCN品种‘吉林23’(JL23)作为母本(P1),感SCN品种‘吉育86’(JY86)为父本(P2),配置杂交组合。对5个世代(P1,P2,F1,F2,F2:3)群体进行抗SCN表型鉴定,利用SEA-G5进行遗传模型拟合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JL23对SCN的抗性最佳模型为MX1-AD-ADI,即其抗性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控制。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负值,即抗病基因来源于JL23。显性效应表现为负向效应,即在杂合状态下,雌虫指数偏向小值亲本。显性度r=0.534,表明该主基因表现为部分显性,以负向加性效应为主。F2和F2:3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h2mg(%)分别为77.11%和95.29%,多基因遗传率h2pg(%)分别为14.43%和0。以上结果表明JL23对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主要由1对主基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在抗病育种中可在较低世代选择。

关键词: 吉林23 大豆胞囊线虫 3号生理小种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莎豆需水规律及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油莎豆需水规律及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以“吉莎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高、中、低3种土壤湿度,开展棚内桶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播种至分蘖期需水量小,分蘖期至块茎形成期需水量大,成熟期需水量小;油莎豆植株干物质积累表现为苗期至分蘖期呈缓慢增长趋势,分蘖期至块茎形成期呈线性增长趋势,块茎形成期至块茎成熟期呈缓慢增长趋势;综合产量及植株生产情况分析,以中土壤湿度处理(苗期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55%~70%,分蘖期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5%,块茎形成期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5%,块茎成熟期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55%~70%)表现较好。

关键词: 油莎豆 需水规律 干物质积累 土壤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