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玉米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农业与技术 2025

摘要:为明确绿色防控技术对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玉米害虫的防治效果,于2022—2023年采用性诱、食诱、黄板3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月是性诱剂防治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适期。6月、8月是设置性诱剂防治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重要时期,对1代玉米螟防效在23.37%~91.60%,对2代玉米螟的防效在3.64%~71.51%。糖醋液对夜蛾科、螟蛾科、甲虫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对1代玉米螟的防效在26.34%~86.83%,对2代玉米螟的防效在12.25%~64.29%,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也有一定防效。7月中旬—9月中旬是黄板防治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的适期;6—8月设置黄板防治玉米蚜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的害虫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玉米害虫 绿色防控 性诱 食诱 黄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黑土N2O排放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北黑土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面临着土壤退化、肥力下降和粮食减产等诸多问题.优化施肥管理是维持或提升土壤肥力的一种重要措施,但不合理的肥料施用会促使养分损失和N2O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土壤退化和环境污染.为探明黑土N2O排放对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响应及关键控制因素,采集吉林公主岭黑土长期定位试验(32 a)的施用有机肥主处理(M0,不施有机肥;M1,低量有机肥;M2,高量有机肥)和施用化肥副处理(CK,不施肥;N,化学氮肥;NPK,化学氮磷钾肥)共计9个处理(即每个施用有机肥水平下包含3个化肥施用水平)的表层土壤样品(0~20 cm),进行室内恒温恒湿培养(65%田间持水量25℃下培养21 d),并测定N2O排放通量和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显著增加了黑土N2O排放.与M0CK处理[(0.25±0.01) mg·kg-1,以N计,下同]相比,单施有机肥处理N2O累计排放量显著提高了361%~456%[M1CK和M2CK处理分别为(1.17±0.02)mg·kg-1和(1.41±0.02)mg·kg-1],且N2O排放随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显著增强.与M0CK处理相比,单施化肥处理N2O累计排放量显著提高了96%~236%[M0N和M0NPK处理分别为(0.49±0.01)mg·kg-1和(0.84±0.03)mg·kg-1],且平衡施用化肥处理N2O排放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单施氮肥处理.在M1和M2条件下,化肥施用对N2O排放的影响程度减弱,说明有机肥施用缓解了化肥对N2O排放的影响.单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及团聚体有机碳(SOC)和总氮(TN)、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有机肥配施进一步提高土壤及团聚体SOC和TN含量.Pearson相关及路径分析结果表明,N2O排放与土壤碳氮组分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正相关,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碳氮组分,改变微生物量和底物有效性调控N2O排放.综上所述,施用有机肥通过增加土壤可利用碳氮库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促进了N2O排放.有机肥施用缓解了化肥对N2O排放的促进作用,在施用化肥时应适量配施有机肥,以平衡肥力提升与氮素损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效应.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碳氮组分 N2O 土壤团聚体 偏最小二乘法路径分析模型(PLS-P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比例青贮饲料对肉牛瘤胃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配比的青贮玉米秸秆对肉牛血液生化指标、甲烷产量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年龄和体重相似的健康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粗饲料为100%干羊草,A组67%干羊草、33%青贮玉米秸秆,B组33%干羊草、67%青贮玉米秸秆,C组100%青贮玉米秸秆。结果表明:(1)添加青贮玉米秸秆对肉牛的代谢、营养吸收和健康未产生不利影响。(2)B组甲烷产量相较于对照组、A组和C组分别降低27.89%、20.30%和11.36%。(3)各组间pH、氨态氮浓度和瘤胃微生物蛋白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且青贮玉米秸秆在瘤胃中降解速率快。(4)C组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相比于对照组、A组和B组分别提高了9.82%、5.16%和4.13%;B组丙酸浓度相比于对照组、A组和C组分别提高22.90%、19.71%和17.43%。综上,日粮中添加67%青贮玉米秸杆作为粗饲料时较为适宜,甲烷产量最低,能量损失较少,并且可提高其消化率。

关键词: 肉牛 青贮玉米秸秆 羊草 甲烷 挥发性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滴灌玉米的磷肥用量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吉林省半干旱区磷肥施用量大问题,探究覆膜滴灌条件下不同磷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及植株磷吸收转运的影响,为覆膜滴灌模式下的磷肥高效利用提供最佳策略。2017—2018年在吉林省半干旱区开展了玉米膜下滴灌田间试验,共设5个磷肥用量处理(0、30、60、90、120 kg·hm-2),并测定了不同处理玉米产量、植株磷素积累量,分析磷素积累比例、转运特征及磷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施磷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在0~90kg·hm-2施磷范围内,玉米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达到120 kg·hm-2时,玉米产量开始下降;施磷量在90 kg·hm-2时,玉米对磷肥的利用率较高,玉米植株总磷积累量达到最高,较不施磷处理平均提高42%;玉米茎秆和叶片的磷积累量在成熟期达到最低值,籽粒的磷积累量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值;施磷提高了玉米吐丝至成熟期磷素积累比例和转运量,较不施磷处理分别提高7.35%~35.45%和1.63%~15.29%,但不同施磷处理间吐丝前后积累比例和转运量不显著。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植株磷积累量及磷转运特征,吉林省半干旱区膜下滴灌玉米的施磷量为90 kg·hm-2时可提高产量、促进植株磷素积累转运和高效利用。

关键词: 半干旱区 膜下滴灌 玉米 产量 磷素吸收转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航天诱变紫花苜蓿新品系比较试验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目前中国苜蓿品种中缺少适宜高寒地区种植的丰产品种问题,以选育高产抗寒紫花苜蓿新品种为目标,2006年搭载实践8号育种专用卫星将3个品种的苜蓿种子进行太空诱变,选育出2个苜蓿新品系。于2017-2020年开展品系(种)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系(种)生态适应性、生育期、鲜干草产量、叶茎比、植株高度、种子产量、营养成分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品系1抗寒、高产,平均年干草产量17 038 kg/hm2,种子产量312 kg/hm2,符合育种目标。

关键词: 太空诱变 苜蓿 比较试验 产量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胍基乙酸和甜菜碱的生理协同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胍基乙酸是一种氨基酸类饲料添加剂,是动物机体内合成肌酸的唯一前体物质。肌酸是合成磷酸肌酸组分之一,补充胍基乙酸可以间接提供能量。甜菜碱是良好的甲基供体,具有调节细胞渗透压、缓解应激反应、提高动物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以及减少脂质沉积的功能。因此,胍基乙酸和甜菜碱对动物机体生长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胍基乙酸和甜菜碱的生理功能、协同作用以及二者单独使用、联合使用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其在动物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胍基乙酸 甜菜碱 生理功能 反刍动物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蔬菜育苗基质及蔬菜种苗产业研究进展

园艺与种苗 2024

摘要: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蔬菜种苗需求的增大,不同的育苗基质对于蔬菜栽培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蔬菜种苗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育苗设备及环境调控能力不足,设施周年利用率不高,单位面积产出能力较差等一系列问题。目前现代农业及生态农业发展迅速,蔬菜育苗产业不断创新发展,其发展进程关系到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工厂化育苗作为基础,优化设施内部结构及相关机械化、智能化设备至关重要,以此达到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关键词: 育苗基质 种苗产业 工厂化育苗 生态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化肥有机替代对黑土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化肥有机替代是培肥土壤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氮素转化相关酶是氮素进入土壤后转化过程的主要推动力。因此,研究化肥有机替代对土壤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对于后续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国家黑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基地为平台,探究了32年长期化肥有机替代在玉米生育期对黑土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硝酸还原酶及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选取四种处理:不施肥处理(CK)、单施化肥处理(NPK)、秸秆部分替代化肥处理(NPKS)、有机粪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NPKM)。【结果】NPKS,NPKM在玉米生育期内提高了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及亚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具体趋势为NPKM> NPKS> NPK> CK。与NPK相比,NPKM与NPKS在玉米生育期内平均分别可以提高29%和21.9%的脲酶活性,2.7%和2.2%的过氧化氢酶活性,39.8%和24.1%的硝酸还原酶活性,8.4%和6.1%的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秸秆与有机粪肥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效果相反,与NPK相比,NPKS在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提高了15.9%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而NPKM却使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了9.3%。在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亚硝酸还原酶则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有机物料部分替代化肥提高了土壤氮素转化相关酶的活性。

关键词: 黑土 化肥 有机肥 长期定位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莎豆块茎转录组测序分析与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是一种开发潜力大、综合利用价值高的新兴经济作物,其块茎油分含量最高可达38.70%。为了获取其块茎中油脂合成遗传信息,试验采集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油莎豆块茎样品,采用第三代PacBio测序平台对样品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原始数据经聚类、纠错和去冗余,最终获得的高质量序列87 061条,预测分析84 394个ORF,11 224条lncRNA,31 995条转录因子以及9 165个SSR位点。将筛选预测为有功能的23 408条高质量转录本在blastx、NR、KOG、GO、KEGG、Pfam等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分析,获得19 287条(82.39%)序列功能注释信息。NR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油莎豆与油棕(Elaeis guineensis)的相似度最高(21.69%);GO功能分析将获得GO注释的unigenes划分为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成分3大类55子类;KOG数据库分析获得25个功能簇;KEGG注释将转录组中涉及的基因注释到6大类共188条代谢通路中。根据注释到的油脂合成功能基因序列构建出油莎豆脂肪酸合成代谢通路,并发掘到了FATA、GPAT、PDAT和DGAT等油脂合成关键基因。本研究在无参考基因组的情况下,根据油莎豆块茎三代转录组数据,获得基因信息,同时构建了脂肪酸合成代谢通路并得到部分功能基因的全长序列,为后续油莎豆油分合成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油莎豆 全长转录组 功能注释 油脂代谢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地区农村能源生态农宅改造模式分析-以太阳能+空气能+节能建筑改造为例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24

摘要:清洁舒适的生活方式是东北地区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期盼。太阳能+空气能生态农宅技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空气能热泵冬取暖夏制冷,并辅以建筑节能暖房,最终打造一个可再生能源全替代的农宅节能用能模式。本文利用太阳能+空气能生态农宅技术对典型应用案例的建设温度和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结合农村能源推广和建设工作经验,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以期为协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发展、清洁供暖、乡村振兴提供模式参考。

关键词: 太阳能 空气能 节能建筑 综合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