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新品种九农40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24
摘要:九农405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以公03184为母本,以合丰5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21-2022年参加吉林省联合体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928.4 kg,比对照吉育86增产6.3%;2022年参加吉林省联合体中熟组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920.0 kg,比对照吉育86增产2.6%.该品种品质优异,籽粒粗脂肪含量19.51%,粗蛋白质含量42.30%;抗病性强,对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3号株系及大豆灰斑病的抗性皆为高抗(HR).2023年通过吉林省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大豆中熟区推广种植.


球孢白僵菌病毒BbCV2的流行及其遗传多样性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广泛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毒力退化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真菌病毒能够影响寄主真菌毒力。为明确一株能够降低寄主毒力的产黄青霉科病毒Beauveriabassianachrysovirus2(BbCV2)真菌病毒在田间球孢白僵菌种群中流行性规律,本试验收集了来源于吉林省7个不同地点采集的寄主为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的球孢白僵菌菌株,通过dsRNA提取和PCR验证BbCV2的感染情况,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集地的球孢白僵菌均检测到dsRNA病毒感染,尤其是BbCV2在吉林省内分布广泛,菌株带毒率为70%~100%。对BbCV2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基因(RdRp)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该病毒不同分离物间RdRp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相似度高达99.78%和99.98%,该病毒遗传相对稳定,并且其分布和遗传进化与地理位置无关。由此可见,BbCV2的流行是自然发生的,可能是造成球孢白僵菌田间毒力退化的重要因素,并且球孢白僵菌对该病毒适应性较强,对病毒的遗传选择压力不明显。


HPLC-UV法测定细辛不同部位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
《东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70%甲醇溶液超声提取、HPLC-UV法测定细辛中的马兜铃酸Ⅰ的含量,检出限为0.20 ng,回收率为98.5%~103.5%.检测方法简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细辛根、茎中未检出马兜铃酸Ⅰ,叶中含量为0.031 3~0.087 3 mg/kg,远低于药典限量要求0.001%,风险很低.


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在本氏烟草中的表达及其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利用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介导的植物生物反应器在本氏烟草中表达ASFV p30蛋白,并以表达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间接ELISA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依据ASFV SY-18株的CP204L(p30)基因序列,按照本氏烟草密码子的偏好性,对p30基因(231~536 bp)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优化、人工合成及克隆,通过In-Fusion连接技术将扩增的p30基因插入到PVY基因组的P1和HC-Pro基因之间,构建PVY-p30重组病毒质粒,以摩擦的方式将质粒接种本氏烟草叶片,14 d后,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目的基因的转录和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利用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柱纯化本氏烟草中表达的p30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p30重组蛋白的纯化效果和反应原性,将纯化后的p30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ASF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构建的PVY-p30重组病毒能够系统性侵染本氏烟草;p30重组蛋白能够在本氏烟草叶片中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纯化的p30重组蛋白效果较好,能够被p30蛋白单克隆抗体识别。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质量浓度0.5 mg/L,37℃包被1 h;待检血清1∶400倍稀释,37℃孵育0.5 h; HRP标记二抗37℃孵育0.5 h; TMB室温避光显色10 min;阴阳性临界值为0.461。当ASFV阳性血清稀释度为1∶2 560时,仍检测为阳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该方法与其他常见病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能够特异性地检测ASFV抗体;重复性试验显示批内变异系数小于5%,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0%;该方法与ASFV商品化检测试剂盒相比,总体符合率为85.0%。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PVY-p30重组病毒载体能介导p30重组蛋白在本氏烟草中表达,以植物表达的p30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的ASF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疾病的临床检测及疫情监测,同时为可饲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基础材料。
关键词: 间接ELISA 非洲猪瘟病毒 马铃薯Y病毒 植物生物反应器 p30蛋白


北疆冷凉区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为了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开展了品种筛选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北疆冷凉区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参试的13个玉米品种熟期相对适中,各品种生育期均早于对照丰垦139,早熟2~7 d,说明各品种在此种植区域皆能安全成熟。KWS9384、兆合402、新玉76、KWS7461这4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产量超过对照丰垦139,增产幅度6.24%~11.76%,其中以KWS9384增产较明显,增产幅度达11.76%;KWS7461虽然较丰垦139增产,但其株高、穗位高较高,生产上易发生倒伏;吉单494产量略低于对照丰垦139,但熟期适中,抗倒伏能力强,收获时籽粒含水率较低。综合分析各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等因素,适宜北疆冷凉区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有KWS9384、兆合402、新玉76和吉单494。


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的配比筛选及在油莎豆田的应用效果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和论证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复配的合理性及三者复配制剂对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var.sativus田杂草的防效和对油莎豆的安全性,本试验依据除草剂室内活性测定标准并借鉴除草剂防治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了 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联合作用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苘麻 Abutilon theophrasti、藜 Chenopodium album 3 种杂草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当三者混配比例为30∶30∶1时联合作用为增效,为最佳比例.此比例下的36.6%二甲戊·扑·丙炔SC对油莎豆田一年生杂草有较好的防效,试验有效剂量在1 647.0~1 921.0 g/hm2范围内,对油莎豆出苗、生长较安全;施药后40 d对一年生杂草的防效为91.3%~97.7%.由此可见,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联合研制新药剂具有可行性,能扩大杀草谱和应用范围,可用于油莎豆田杂草防控,适宜用量1 647.0~1 921.0 g/hm2.


耐盐转基因大豆事件AtARA6-A001外源插入片段侧翼序列及其应用
《大豆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大豆AtARA6-A001事件采用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法获得,其受体为沈农9号,具有耐盐特性,目前已经进入环境释放阶段。为明确该转基因大豆材料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基因检测方法,推进该转基因事件生物安全评价工作。本研究以转基因大豆AtARA6-A001为研究对象,利用Southern杂交方法及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鉴定了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及插入位点的位置和方向。同时利用PCR扩增技术获得了外源T-DNA的左右侧翼序列,并基于左右旁侧序列,建立了转AtARA6基因耐盐大豆A001事件的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此方法能特异性检测转基因大豆植株AtARA6-A001根、茎、叶、花和种子样品,并且能够特异性识别转基因大豆事件的身份,这为后续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的检测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威代尔'葡萄及其优良芽变果实香气物质2-苯乙醇合成变化研究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果实为试材,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荧光定量分析,研究了‘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果实中的苯丙氨酸、苯乙胺、苯乙醛和2-苯乙醇动态含量,以及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的动态相对表达量,以期明确‘威代尔’葡萄优良芽变果实特征香气2-苯乙醇合成变化,为生产提供优良酿造品种(系)原料。结果表明:‘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果实中不同生育期苯丙氨酸、苯乙胺、苯乙醛和2-苯乙醇含量均呈现规律性变化,芽变果实中苯丙氨酸、苯乙胺、苯乙醛和2-苯乙醇含量均高于同期‘威代尔’果实。荧光定量结果表明,‘威代尔’及其果实中AADC的表达与2-苯乙醇含量均呈正相关。该研究发现的‘威代尔’葡萄芽变有望成为我国酿造优良葡萄酒重要的品种(系)原料。
关键词: ‘威代尔’ 葡萄 芽变 2-苯乙醇 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


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水分特征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水分特征及物理性质的影响,设置秸秆覆盖还田(FG)、秸秆翻埋还田(FM)和秸秆不还田翻耕(FD)3个处理,测定土壤含水量、水分特征曲线、容重、硬度、土壤三相比及结构稳定性等参数.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还田可显著提高春季耕层(0~30 cm)土壤含水量,较秸秆不还田翻耕处理增幅为11.17%~150.84%;不同处理耕层土壤在水吸力中吸力段土壤含水量变化曲线平滑,秸秆覆盖还田处理具有较高的土壤持水性.(2)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水分有效性,与秸秆不还田翻耕处理相比,秸秆覆盖还田处理0~10 cm 土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4.85%~11.03%,土壤凋萎系数提高10.85%~18.00%;秸秆翻埋还田处理0~10 cm 土层土壤重力水增加9.65%~80.73%.秸秆翻埋还田提升了 土壤供水能力,土壤比水容量较秸秆不还田翻耕处理增加4.8%~10.0%.(3)与秸秆不还田翻耕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收获后土壤紧实度,降低幅度为0.18~0.31 MPa;秸秆覆盖还田增加表层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促进三相结构趋于合理,显著增加土壤结构稳定性.(4)皮尔森相关分析表明,三相比R值与结构距离(r=0.73*)、土壤容重(r=0.70*)相关性显著,在一定范围内三相比R值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并促进土壤结构稳定.综上可知,东北黑土农田实施秸秆还田是提高春季土壤含水量、增强土壤持水性、提升土壤供水能力、调节土壤紧实性、调控土壤三相比、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宜耕性的有效措施.


长春市市售蔬菜农药残留污染特征及膳食风险评估
《食品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调查长春市市售蔬菜的农药残留水平,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2021年在长春市地区共采集352个蔬菜样本,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76种农药残留分析,并评估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蔬菜样品中, 183个样品(51.99%)未检出农药残留, 169个样品(48.01%)含有农药残留, 16个样品(4.55%)残留超过最大残留限量(MRLs)。共检出28种不同农药残留, 10种农药残留超过MRLs。检出频率前三位的农药残留为腐霉利、啶虫脒、多菌灵。在韭菜、芹菜、菠菜、茄子、豇豆、葱中发现超过MRLs的样本。4个季度中,农药超标风险为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第三季度>第二季度。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养乐果的%ADI为108.33%,慢性摄入风险不可接受;克百威的%ARfD为291.67%,急性摄入风险不可接受。其余各类农药的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值均小于100%。长春市市售蔬菜中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但超标率较低,整体合格率高,但存在不同程度慢性和急性摄入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监测和监管力度。
关键词: 蔬菜 农药残留 污染特征 急性摄入风险 慢性摄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