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双清平化方对代谢综合征大鼠骨骼肌自噬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中草药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观察双清平化方对代谢综合征大鼠Lee’s指数、血糖、血脂及骨骼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1 light chain3,LC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加10%果糖水溶液喂养,并联合应用N-硝基-L-精氨酸甲酯(N-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及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代谢综合征模型。代谢综合征大鼠给予双清平化方或二甲双胍干预8周,实验前后定期测量大鼠体质量、体长、腹围、血压、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GHb)、胰岛素(insulin,INS)、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计算葡萄糖曲线下面积(OGTT-AU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骨骼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观察骨骼肌纤维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骨骼肌组织中LC3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骼肌组织中m TOR、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glucose,PG2h)、OGTT-AUC、HOMA-IR、INS、GHb、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骨骼肌组织中m TOR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Beclin1、LC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清平化方组FBG、PG2h、OGTT-AUC、HOMAIR、INS、GHb、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骨骼肌组织中m 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Beclin1和LC3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 双清平化方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抵抗,改善糖脂代谢水平,抑制骨骼肌病理变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骨骼肌自噬,激活骨骼肌组织自噬通路中m TOR、Beclin1、LC3蛋白表达有关。


热处理对谷物粉物化性质及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热处理对谷物粉物化性质和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测定燕麦、小米和玉米3种谷物粉经蒸汽和烘烤热处理前、后糊化特性、膨胀势、吸水性和不同淀粉组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使燕麦粉的糊化温度显著降低、小米粉和玉米粉显著升高(P<0.05),燕麦粉和小米粉的回生值显著升高、玉米粉显著降低(P<0.05),玉米粉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降低(P<0.05)、燕麦粉和小米粉的变化不同;蒸汽和烘烤处理使燕麦粉膨胀势分别降低32%和12%,吸水性指数升高20%以上,但是小米粉和玉米粉变化较小;热处理使3种谷物粉水溶性指数降低28%~55%;热处理使3种谷物粉中快消化淀粉含量降低10%~20%,慢消化淀粉含量升高3%~30%,抗性淀粉含量升高20%,尤其热处理对燕麦淀粉组成含量影响最大.扫描电镜观察燕麦、小米和玉米淀粉颗粒直径分别为5,10,15μm,经热处理后淀粉发生团聚和黏结现象,尤其燕麦淀粉团聚和黏结程度最大.结论:适当的预热处理可以改变谷物粉的物化特性,进而改善其加工性能.热处理改变了谷物淀粉的构成,减缓了淀粉的消化性,提高了其功能特性.


6种除草剂对谷子的安全性和杂草防效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筛选对谷子安全的除草剂,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使用嗪草酮、二氯异噁草酮、丙炔氟草胺、唑嘧磺草胺、砜吡草唑、特丁津6种除草剂,分别在谷子苗前和苗后2个时期用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室内生物试验所筛选得到的特丁津的杂草防治效果和安全性.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6种除草剂苗前用药对谷子的鲜重抑制率均超过20%,并出现死苗;除草剂同剂量下苗后茎叶处理对谷子株高和鲜重的抑制程度均低于其土壤处理,其中嗪草酮、丙炔氟草胺和砜吡草唑对谷子的鲜重抑制率均超过20%;50%特丁津悬浮剂1500、1800 g/hm2对谷子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0.76%、2.99%,对反枝苋的防效达98.42%、100%.田间小区试验表明,50%特丁津悬浮剂1500、1800 g/hm2对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为93.46%、95.84%,较空白对照增产41.40%、41.82%.嗪草酮等6种除草剂苗前土壤处理对谷子的安全性低,特丁津有在谷田作为茎叶处理剂防除阔叶杂草的应用前景.


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产孢和分生孢子性能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球孢白僵菌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酵周期和产孢量是其发酵工艺中的主要评价指标。本试验研究了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JG-17菌株产孢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外源法在菌落表层施用微量乙烯利,可以明显提高菌株JG-17的产孢量,以对8日菌龄表层施用100 ng/cm~2乙烯利处理最佳,产孢量为未处理对照的6.28倍。经乙烯利处理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其耐热性、抗紫外线能力和对靶标害虫的杀虫活性与未处理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白僵菌培养过程中科学施用乙烯利,可有效提高白僵菌的产孢效率,研究为真菌生物农药工业化生产的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早熟杏品种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综合评价早熟杏种质资源,对种质资源利用做出指导,本研究以26个早熟杏品种为试材,对14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个性状指标可综合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1.7%.通过计算综合主成分值,综合排名第一为'京脆红',最后为'红玉'.聚类分析将26个早熟杏品种聚为四类,结合综合主成分值排名,第Ⅱ类群果实发育期稍长,果个大,果实品质性状均衡,综合评价最优,是优异的早熟杏品种.第Ⅲ类果实香气浓郁,第Ⅳ类果实硬度较高,第Ⅰ类综合排名最低.综合分析发现,类群Ⅱ综合评价最为优异,可作为优异早熟杏栽培品种以及新品种选育中的骨干亲本.


晚熟无核葡萄新品种‘红峰无核’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倍体无核鲜食葡萄新品种‘红峰无核’是以‘红斯威特’(‘Sweet Scarlet’)为母本,‘巨峰’为父本通过杂交和胚挽救选育而成的。果穗大,平均单穗质量930.2g。果粒椭圆形,果皮鲜红色,自然单粒质量6.1 g,赤霉素处理后单粒质量达12.4 g;果肉软,果汁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9%,可滴定酸含量0.5%。果实自然无核率98.7%。早果性强,丰产,产量一般控制在30 000 kg·hm-2。在河北定州9月下旬成熟,抗病性与‘巨峰’相近。


1-甲基环丙烯对'香水'梨果实品质和挥发性成分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香水’梨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采后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其贮藏过程中内在品质和挥发性成分(volatile organic components,VOCs)变化的影响,并对乙烯合成及信号转导、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对照(CK)组相比,1-MCP处理显著抑制果实硬度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升高(P<0.05),显著抑制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明显降低果皮、果肉中VOCs种类和总量。与CK组同期相比,1-MCP处理果实的果皮、果肉中乙烯合成相关基因ACS1和ACO2,乙烯受体相关基因ETR2、ERS1/2和乙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EIN3,VOCs合成相关基因LOX1/6/8和AAT1的表达量均降低。综上,1-MCP通过下调乙烯合成和乙烯信号转导基因的表达,降低‘香水’梨乙烯生成量和信号传递,降低LOX1/8和AAT1基因表达量,抑制采后贮藏‘香水’梨VOCs生成和品质变化。


玉米穗腐病病原菌新知镰孢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引起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镰孢菌类型,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按照科赫氏法则(Koch's rule)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并从最适碳源、氮源、培养温度、pH、光照和致死温度等方面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表明,玉米穗腐病的致病菌为新知镰孢(Fusarium andiyazi),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产孢最适碳源是半乳糖,最适氮源是酵母浸粉,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30℃,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pH为7~12.菌株在任何光照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连续光照条件促进分生孢子的产生.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65℃,孢子致死温度60℃.该结果为玉米穗腐病的防治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新知镰孢;生物学特性


不同矮化砧木对'天红2号'苹果树体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矮化砧木对‘天红2号’短枝富士苹果生长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别以SH6、青砧1号、青砧2号自根砧上嫁接‘天红2号’;以八棱海棠为基砧,Mark、P22、B9、M9-T337、青砧1号为中间砧,嫁接‘天红2号’为试验材料。对8个砧穗组合的株高、冠幅、主枝数量、干径、总枝量、枝类组成、叶片矿质元素、产量及品质等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SH6自根砧嫁接‘天红2号’平均单果质量较大(256.33 g),单株结果数量多(188.68个),公顷产量最高(48 751.2±351.3)kg/hm2,且果实着色面积最高(93.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优质果的要求(15.78%)。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冀中南地区以SH6自根砧嫁接‘天红2号’树体生长中庸、产量高、果实品质佳,可考虑作为当地首选的砧穗组合。
关键词: 苹果 ‘天红2号’ 矮化砧木 生长特性 矿质元素 产量 品质


不同类型甘薯最佳烹饪方式评价
《中国粮油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评价甘薯不同食用方式下食味品质,明确不同鲜食品种的最佳食用方式及其与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以干率、蛋白质、淀粉含量均较低的2个品种冀粉2号、烟薯25和干率、淀粉、蛋白质含量均较高的2个品种冀薯8号、冀元1号为材料,选择烤制和蒸制2种烹饪方式对薯块进行处理,采用感官评价、TPA测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C)等方式对烤制和蒸制甘薯的口感、质构和香味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薯块硬度、弹性、黏附性、咀嚼性、胶黏性在两种烹饪方式之间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干率与烤和蒸薯的内聚性、咀嚼性呈正相关;与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呈负相关;蛋白质与烤和蒸薯的硬度、内聚性、胶黏性、咀嚼性呈正相关;与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烤和蒸薯的回复性呈负相关;淀粉与还原糖、可溶性糖、烤和蒸薯的弹性、回复性呈正相关;烤和蒸薯的咀嚼性、胶黏性呈负相关;还原糖与可溶性糖、烤和蒸薯的弹性呈正相关;与烤和蒸薯的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呈负相关;营养特性与质地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薯块烤制和蒸制共检测出49种香气物质,冀粉2号、冀薯8号香味物质烤制比蒸制分别多11、8种,冀元1号、烟薯25香味物质烤制比蒸制分别少3、1种;感官评价得出冀粉2号、烟薯25烤制口感比蒸制口感好;冀薯8号、冀元1号蒸制口感比烤制好.综合得出:冀粉2号、烟薯25适合烤制;冀薯8号、冀元1号适合蒸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