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中国知网的"粳稻评价"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掌握我国"粳稻评价"研究现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83-2019年收录的中文期刊、博硕士毕业论文及会议论文3类文献为统计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我国"粳稻评价"研究文献从年份分布、发表机构、被引频次、文献作者、基金资助机构等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全面了解和分析该领域的文献发表情况.结果表明:2007-2012年粳稻评价的相关论文发表数量明显增加,每年达到5~8篇;河南农业大学发文数量最多,为8篇;被引频次超过40次的文章有2篇;粳稻评价研究的资助基金来源比较广,排名前10的项目来源中有6个为国家级,前3名资助项目来源分别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明我国政府对粳稻评价研究很重视.


寒地水稻秸秆腐熟剂对水稻秸秆翻埋还田的腐熟效果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促进秸秆腐熟微生物菌剂在我国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本试验通过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CK),秸秆直接还田(T1),秸秆+尿素+腐熟剂(T2),秸秆+腐熟剂(T3),秸秆+尿素(T4),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后的失重率、水稻秸秆的断裂拉力值及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T2处理的秸秆断裂拉力值在90 d试验结束时最小,为33.2 N,T2处理比T1处理减少了21 N;T2处理的水稻秸秆失重率值最大、达到了57.26%,T1与T2处理之间相差10.23百分点;处理T2、T3、T4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增加,pH略有降低.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的土壤养分有所增加,所以开展秸秆还田并配施秸秆腐熟剂能够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特性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促进黑土区玉米抗倒伏栽培和育种,本试验以不同熟期16个玉米品种(早熟品种4个,中熟品种3个,晚熟品种9个)为供试材料,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对株高、穗位高,节间长度、粗度、质量、密度及其穿刺强度、折断力进行研究,探讨黑龙江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就不同熟期品种而言,玉米株高、穗位高和穗高系数随熟期延迟呈增加趋势,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早熟、中熟和晚熟玉米品种穗高系数分别为0.33、0.39和0.43。早熟品种第1、2、3节间长度和粗度与中晚熟品种差异显著,而中熟品种与晚熟品种差异不显著。早熟品种第1、2节间重和第1、5节间密度显著高于中晚熟品种。不同品种穗下全部节位的节间重和密度均值呈早熟品种>晚熟品种、中熟品种的变化趋势。就玉米茎秆不同节间而言,随玉米节间位置的上升,各玉米品种节间粗度、密度、穿刺强度和折断力下降;中晚熟品种节间重和长度呈单峰曲线变化,最大值出现在第5、6节。总体而言,早熟品种较中晚熟品种株高、穗位低,节间重、密度和穿刺强度大,有利于茎秆抗倒伏,而中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节间长度小、粗度大和抗折断力强,因此不同熟期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特性需综合评价。


低钾胁迫对亚麻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麻业科学 》 2020
摘要:对4个钾浓度1 mmol/L(K1)、3 mmol/L(K3)、6 mmol/L(K6)和12 mmol/L(K12)处理下的3份钾高效利用品种(系)和2份钾低效利用品种(系)进行砂培试验,研究低钾胁迫对亚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表明,K6为最适砂培浓度,工艺成熟期对缺钾最敏感.正常供钾(K6)亚麻的生物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根体积和总根表面积明显高于低钾K 1和较低钾K3处理(K6>K3>K1).工艺成熟期对钾需求最高,为获得较高纤维产量,必须确保钾肥充足供应.低钾胁迫(K1)下钾高效利用品种Sofie和原2012-306的生物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根体积和总根表面积下降程度显著低于钾低效利用品种黑亚20号和原2012-302,说明低钾胁迫下钾高效利用品种对低钾有更高耐受性,建议生产中根据品种钾肥利用率进行施肥.


利用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三江平原水稻稻螟蛉效果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开展三江平原稻区水稻稻螟蛉性诱剂防治试验.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性诱剂、化学防治和空白对照.结果表明,2018年三江平原稻螟蛉田间发生危害严重,受害穴率为60.7%.化学防治处理稻螟蛉防治效果达91.3%,性诱剂群集诱杀处理防治效果为92.0%,性诱剂群集诱杀处理与化学防治处理防治效果相当.2019年稻螟蛉发生较轻,田间受害穴率仅为2.0%;化学防治和性诱剂防治效果相当,差别不明显.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性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稻瘟病是遍布于世界各水稻种植区的第一大水稻病害,而采用化学药剂防控仍是当前稻瘟病治理的重要措施.本文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7年在黑龙江省主要水稻种植区采集分离的穗颈瘟样本中40株代表性单孢菌株对稻瘟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稻瘟灵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1.7455~3.4395 mg·L-1,菌株的EC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97倍,各试验菌株对供试稻瘟灵皆表现为敏感菌株.抗药性分析预示稻瘟灵在黑龙江省尚未产生抗药性,仍可以在水稻生产上继续使用.


玉米新品系合17-7016的组配及表现
《新农民 》 2020
摘要:合17-7016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玉米所于2018年用偏硬粒型自交系合系1136为母本,以偏马齿型自交系合系3185为父本杂交育成.根据育种目标,结合本区生态特点组配一系列杂交种中决选出的一个优良组合,我们2019年参加所内鉴定及省内适应区多点鉴定及示范,均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抗病等特点,明显优于对照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