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种饵料对草鱼血清酶活性和肠道组织结构及细菌菌群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饵料会影响草鱼的代谢,改变肠道组织结构和肠道菌群组成,进而影响其肌肉品质和免疫力,由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投喂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粉饲料、蚕豆(Vicia faba)、人工配合饲料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代谢和肠道结构及菌群的影响。本实验主要检测与草鱼代谢相关的血清酶活性变化,观察肠道组织学差异,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的丰度,并探索可能的代谢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发现,摄食皇竹草粉饲料的草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强,免疫力较强,肠道结构完整,拟杆菌(Bacteroides)等益生菌丰度最高,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的丰度最高;投喂蚕豆会使草鱼胰蛋白酶活力升高,肠道受损,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等条件致病菌增多,其传染性疾病通路的丰度最高;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组的草鱼生长速度最快,增重率为74.52%,肠道组织结构较为完整,碱性磷酸酶活力最高,多糖生物合成代谢通路的丰度最高。结果表明,投喂皇竹草粉饲料有益于维持草鱼肠道组织结构完整、调节肠道菌群、提升其免疫力,投喂蚕豆单一饵料会引起草鱼肠道炎症、降低免疫能力,而人工配合饲料尽管营养价值最高,但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肠道损失和免疫力下降。本研究对草鱼饵料的选择与搭配、新型饲料的研发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草鱼 皇竹草粉饲料 血清酶活性 肠道组织结构 肠道菌群丰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风信子鹿角珊瑚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
《海洋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由于经济生产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等原因,大亚湾珊瑚礁资源退化严重.为了保护珊瑚资源,以大亚湾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小生境生态模拟实验,研究了风信子鹿角珊瑚在不同环境因子(温度、盐度、pH、光强)变化下的响应.结果表明:影响风信子鹿角珊瑚状态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温度、pH、盐度,次要影响因素为光强,当温度为25℃、pH为8.3、盐度为33、光强为6 000 lx时,珊瑚生存状态最佳;29℃以上是珊瑚的致死温度,pH在6.3以下或8.3以上会导致珊瑚白化死亡;当盐度在37以上时珊瑚发生白化死亡,当盐度在29以下时珊瑚触手不再伸出摆动,并伴有粘液分泌覆盖其表面;光照的强弱在5 d内对珊瑚生理状况无显著影响,光强为6 000 lx时正交试验方差最大.研究结果确定了风信子鹿角珊瑚的最适环境因子,可为将来室内培育珊瑚以及野外珊瑚移植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生长速率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水产学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生长速率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是水产养殖动物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利用553个分子标记(217个SSR和336个SNP标记),检测68尾以镜鲤Cyprinus carpio良种后代为祖父母本所培育的杂交F2群体的基因型,并采用QTL区间作图和单标记回归分析法检测与生长速率性状相关的QTL位点。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在本家系中共检测到26个显著相关的QTL。QTL分析结果得到10个与生长速率相关的QTL区间,定位到鲤连锁图谱的LG1、LG5、LG12、LG35、LG36和LG47等6个连锁群上,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19.2%~55.2%。单标记回归分析得到16个与生长速率性状显著相关(P<0.01)的标记,分布在LG1、LG9、LG16、LG35、LG38和LG47等6个连锁群上,可解释10.7%~34.7%的表型变异,其中HLJ365、SNP0137、SNP1167、SNP0167、SNP0919、SNP1041和HLJ401等7个标记对性状表型的贡献率超过20.0%,可作为生长速率相关的主效QTL。在许多情况下,运用区间作图法和最大似然法检测的QTL结果一致。本研究获得的对性状贡献较大的分子标记可直接应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以提高鲤生长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沉积记录的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古气候变化事件在全球大部分载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记录,但在海岸带—陆架区的沉积记录中该事件还未见有报道。对取自渤海的BH08孔上部26m的岩芯进行了高分辨率粒度测试与分析,结合AMS ~(14)C测年结果和微体古生物特征,探讨了研究区末次冰期以来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运用粒级-标准偏差法对粒度数据进行研究,发现BH08孔敏感组分(88.4~148.7μm)的变化记录了末次冰期D-O(Dansgarrd-Oeschger)旋回冷暖事件:在暖期时敏感粒级粗组分(88.4~148.7μm)的含量低,而在冷期时含量高,且可以与反映东亚夏季风的指标对应。在暖期时,强盛的夏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增加的径流可以将粗粒沉积物搬运至更远的下游区,且暖湿气候有利于植被的发育,使得流域内粗粒沉积物减少;而在冷期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我们推测,在末次冰期低海面的背景下,格陵兰和北大西洋等高纬地区气候变化导致大气环流和/或洋流系统发生改变,从而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调控造成河流输入物质的变化可能是造成BH08岩芯敏感组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生长和血清生化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生长和血清生化的影响,该研究以鱼粉(fish meal,FM)为基础蛋白源配制了5组饲料[分别添加0%(FM)、25%(FSM25)、50%(FSM50)、75%(FSM75)和100%(FSM100)的发酵豆粕(fermented soybean meal,FSM)替代鱼粉]。为消除限制性氨基酸的影响,分别添加0%、0.10%、0.22%、0.35%和0.45%的赖氨酸及0%、0.14%、0.27%、0.41%和0.54%的蛋氨酸。结果显示,FSM25和FSM5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采食量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FSM100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FM组(P<0.05)。发酵豆粕各组的肌肉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与FM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FSM75和FSM100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总蛋白(TP)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FM组(P<0.05),FSM100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FM组(P<0.05)。FSM75和FSM100组肝脏IGF-1和GH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FM组(P<0.05)。综上,在添加限制性氨基酸条件下,发酵豆粕替代鱼粉不超过50%不会对卵形鲳鲹产生不利影响,根据回归曲线得出最佳替代水平为17.5%。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发酵豆粕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 生长相关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负压式光生物反应器对微藻的培养效果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一种新型负压式光生物反应器对常用饵料微藻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的培养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培养过程中藻密度、异养菌与弧菌(Vibrios)数量及氨氮与亚硝酸氮质量浓度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培养下威氏海链藻的生长速度快,培养第4天达到平台期,藻密度最大值可达到1.5×10~6个/mL,最大比生长率可达1.37;弧菌与异养菌数量两者变化趋势相同,分别为(0.19~2.70)×10~4 cfu/mL和(0.071~0.93)×10~6 cfu/mL,藻与细菌表现出相互竞争抑制的效果,在指数增长期藻对细菌抑制较强,特别是对弧菌的抑制,在平台期与衰败期藻对弧菌与异养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藻液中氨氮与亚硝酸氮质量浓度随藻密度增加而上升,最高值分别达到0.24 mg/L和0.37 mg/L,指数增长期藻密度与氨氮和亚硝酸氮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采用负压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威氏海链藻,可以大大缩短培养周期,抑制细菌生长,提高培养效率和藻液质量,但需要在投喂幼体前对藻液进行充分曝气来降低氨氮与亚硝酸氮质量浓度。该反应器是一种适合饵料微藻培养的系统。研究结果为负压光生物反应器作为微藻生物饵料培养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威氏海链藻 氨氮 亚硝酸氮 菌数量 负压光生物反应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hearlet变换的自适应地震资料随机噪声压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传统的阈值选取方法是对所有变换域系数使用统一阈值,但对Shearlet变换而言,各尺度、各方向的有效信号和噪声均存在差异,因此全局硬阈值存在一定局限性;局部阈值可根据一定范围内的系数分布情况确定。针对地震数据去噪过程中传统阈值选取方法的局限性,通过改进自适应阈值函数压制随机噪声,在局部阈值的基础上改进贝叶斯阈值,形成一种适用于Shearlet变换的自适应阈值函数。具体做法为:将信噪比与阈值函数有机关联,并将信噪比作为阈值设定的因素,即不同的信噪比的权值系数不同,可以自适应求取不同尺度阈值,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去噪效果,避免有效信号损失,实现自适应去噪。模型试算与实际资料去噪效果表明,在保证有效信号不受损失的情况下,所提方法可恢复被噪声掩盖的弱信号,有效改善去噪效果。
关键词: Shearlet变换 随机噪声 多尺度几何分析 信噪比 自适应阈值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浪滑翔器网络版岸基监控中心设计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波浪滑翔器可通过卫星中继将搭载的传感器数据发送到岸基监控中心,以获取海洋观测数据,对于海气界面通量观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文中针对传统的单机版岸基监控软件脱机使用不方便、无法跨平台使用及用户体验差等缺点,设计了波浪滑翔器网络版岸基监控中心。该设计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架构,利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的开发模式,可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接收和分析处理,完成波浪滑翔器的跟踪定位、航迹显示和路径规划等功能,实现了全球性、动态交互、跨平台的波浪滑翔器分布式图形信息系统。海试试验验证了该设计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1月中国南方大范围持续暴雨的过程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1月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一次长达6天的大范围持续性极端强降水过程,多地降水量突破同期极值.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全国194站降水观测资料,使用合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此次降水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过程的环流型为经向环流型,副热带地区的波动中心更为明显,波动振幅更大.Rossby波能量在地中海中东部-里海地区侵入副热带西风急流,随后波动能量沿急流波导向中国南方传播,约2天后南支槽发展加深.中国南方地区处在高空东亚西风急流的入口区,西风分量小,Rossby波移动缓慢,南支槽能够在中国南方地区维持一段时间,为降水提供了稳定的环流形势.(2)持续偏强的南支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使得暖湿空气源源不断的从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输送到中国南方,降水区域随着南支槽和副高的东移而移动.对流层高层强烈的辐散运动为强降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性上升条件,上升运动区和水汽辐合区对应良好.(3)地中海中东部-里海位势高度异常中心的强度和位相变化超前中国南方降水两天左右,所以分析地中海中东部-里海地区的位势高度变化,对预测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
关键词: 冬季极端强降水 副热带急流 Rossby波 南支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不同型刺网的渔获选择性比较
《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型捕捞与管理技术,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2014年9-10月在黄海进行了网目尺寸为40、50、60 mm的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和三重型刺网以及生产对照网的选择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网目尺寸的各型试验网的渔获种类间呈中等相似或极相似;渔获优势种为高眼鲽、细纹狮子鱼、黄■、小黄鱼和白姑鱼,不同试验网的渔获优势种不同.40、50、60 mm的三重型刺网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分别为相同网目尺寸的单片型刺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187%、174%和146%,对应的经济效益分别为单片型刺网经济效益的133%、112%和184%,小黄鱼幼鱼比例分别为单片型刺网的162%、342%和122%,高眼鲽幼鱼比例分别为单片型刺网的108%、277%和100%.渔获结构显示,单片型刺网对小黄鱼、鲐鱼和白姑鱼等纺锤型鱼类的选择性优于三重型刺网,而三重型刺网对高眼鲽、黄■的选择性具有明显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