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技术在高羊茅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核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Schreb.)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和草坪兼用型草种,在农牧业和草坪业中均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对高羊茅的育种历史和现状作了概述,综述了高羊茅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创新种质的进展,旨在为开展高羊茅生物技术育种提供参考。


不同牧草日粮对浙东白鹅肉鹅的饲喂效果
《浙江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刚出壳的大小一致的浙东白鹅雏鹅171只,随机分成3组进行饲养试验:(1)补充料+50%黑麦草+50%苜蓿草组(混合组);(2)补充料+黑麦草组(黑麦草组);(3)补充料+苜蓿草组(苜蓿草组)。采用补充料定量投喂、饲草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8周的饲养试验表明,混合组和苜蓿草组的饲草采食量比黑麦草组分别提高6.65%和18.25%;混合组和苜蓿草组日增重分别为67.56和65.20 g,比黑麦草组分别提高15.92%和11.87%(P<0.05),混合组的每kg增重饲料成本最低,分别比紫花苜蓿组和黑麦草组下降0.28%和6.11%;屠宰测定表明,混合组的宰前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胴体率比黑麦草组提高12.53%,3.70%,5.99%和6.97%,肉色得到显著改善(P<0.05),pH值、系水力、嫩度等3个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苜蓿草或苜蓿草+黑麦草混合饲喂可明显提高浙东白鹅的生长速度、屠宰性能,并能显著改善肉色性状。


具抗稻瘟病基因Pi25杂交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中国水稻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组合中156/谷梅2号所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择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25的3个株系,分别与高产恢复系9308和3-11配组,通过单粒传法获得的6个F6重组自交系群体用于研究。在Pi25先前定位的遗传图谱上,新增加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M3330和A7,并结合RM3330和A7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结果,共筛选到了109个Pi25基因纯合的株系。用现有的与恢复基因连锁的标记对这109个株系进行二次筛选,最终获得20个Pi25基因和恢复基因均纯合的株系。对育性恢复力鉴定试验表明,选育出的抗病恢复系具有较好的恢复能力,并已应用于育种实践;人工稻瘟病接种试验证实,所用标记不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效率差异显著,单个标记辅助选择符合率均不高,而采用目标基因两侧连锁的标记同时进行辅助选择,则可以明显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符合率。
碱性土壤对杨梅生长结果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以晚稻杨梅品种为材料,以山地酸性土壤种植的植株为对照,首次于浙江定海pH>8.1的碱性土壤中进行杨梅的栽培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碱性土壤种植的杨梅植株明显矮化,4年生树高度降低37.9%,春梢长度缩短47.6%,南北向和东西向树冠直径分别缩小45.4%和42.0%,春梢粗度和树干基部直径分别缩小26.5%和38.9%,叶片长度和宽度分别减少13.5%和26.1%,均达极显著差异。碱性土壤种植的杨梅始果期提早,栽后第3年普遍开始结果,第4年结果树率达80%以上,单株产量3.6 kg,而对照第4年结果树率仅为4.5%,几乎没有产量。碱性土壤种植后果实品质发生明显变化,4年生树龄果实总糖度为15.52%,总酸度为0.83%,比对照分别增加33.4%和10.6%,果实P2O5,K2O,Ca分别比对照增加29.41%,4.80%和24.3%,但碱性土壤杨梅果实和果核重量分别比对照减轻24.3%和20.6%,均达极显著差异。初步研究表明碱性土壤可以种植杨梅,且树体矮化、提早结果,果实品质生理指标有显著提高。


几种新型有机肥对菜用毛豆产量、品质及化肥氮利用率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4种有机废弃物中的KEON(KCl可提取态氮)和PEON(磷酸缓冲液可提取态氮)2种形态的有机氮对菜用毛豆生长及化肥氮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鸡粪和豆粕混合肥与单施化肥相比,地上部分干物质重分别提高20·4%和33·2%,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17·8%和16·2%,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与单施化肥相比,毛豆产量分别提高38·0%和32·5%.有机肥中的KEON和PEON与化学氮肥利用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8和0·87(P<0·05).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鸡粪和豆粕混合肥的当季化学氮肥利用率可分别提高94·9%和67·4%.


双色茉莉茎段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浙江林业科技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双色茉莉茎段为外植体,探讨外植体取材季节和部位、基本培养基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活性炭等对茎段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月和10月取材最好,其诱导率分别达到了92.78%和84%,污染率最低;1/2MS+0.01 mg/L NAA+3.0 mg/L BA+2.0 mg/L KT培养基最适合不定芽的诱导分化,不定芽分化率达到了88.34%;在继代增殖培养中,继代次数最好在6代以内,否则增殖率下降,MS+0.5 mg/L IBA+3.0 mg/L BA+0.2%活性炭培养基最适合不定芽的增殖(5.92)和大于2 cm芽的分化(47.16%)。不定芽可在1/2MS培养基中有效伸长,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1.0 mg/L IBA+0.2 mg/L BA,生根率达到100%。


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原种的孵化率与发育调查
《蚕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加速雄蚕品种的实用化进程,对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原种平28、平30的雄性黄卵和雌性黑卵的孵化率、各龄期减蚕率等进行了调查。平28雄卵、雌卵及平30雄卵、雌卵的二日孵化率分别为39.67%、40.67%与29.50%、36.50%,黄色雄卵孵化率低于黑色雌卵,品种间的二日孵化率达极显著差异。平28雄卵、雌卵及平30雄卵、雌卵1-4龄的减蚕率分别为11.34%、17.62%与9.60%、13.24%,雌性减蚕率高于雄性,品种间的4龄起蚕率达显著性差异。对影响孵化及减蚕率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黄色雄卵在蚕种保护过程中,卵内胚胎除受致死基因的影响外,也许更易受到外界环境诸如光线等的不利影响;平衡致死系的致死基因可能对正常孵化的蚕儿会产生微弱不利影响,从而影响正常孵出蚕儿的生长发育。


浙东白鹅催乳素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点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克隆了浙东白鹅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的部分序列,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浙东白鹅在产蛋期、就巢期和恢复期时PRLR基因在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浙东白鹅PRLR基因的表达量在产蛋期、就巢期和恢复期差异显著(P<0.05),就巢期表达量最高,产蛋期次之,恢复期表达量最低。对不同组织PRLR的表达量分析,垂体最多,其次是下丘脑,卵巢中的表达量最低,垂体与卵巢中的表达量、卵巢与下丘脑的表达量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垂体与下丘脑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催乳素受体基因 浙东白鹅 繁殖时期 荧光定量PCR


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A的克隆与表达
《浙江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表达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A(ompA),参照其已知的全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约1 200 bp,然后克隆入pET-28a(+)载体中,经测序比较,与标准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9.8%;同时经诱导表达后,SDS-PAGE结果显示,ompA得到高效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RA1,RA2,RA 10,RA11型全菌兔血清呈阳性,而阴性兔血清不反应。说明表达蛋白具有高度免疫反应特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