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尾松毛虫越冬饲养初探
《浙江林业科技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室内自然温度饲养的第2代马尾松毛虫成虫所产的卵孵化后收集幼虫,分别以自然温度和加温饲养越冬。结果表明,通过加温的方法马尾松毛虫在室内可以继代饲养,室内自然温度越冬饲养1代过程中可以加温饲养3代,加温饲养的马尾松毛虫成虫的产卵量和孵化率与越冬代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


"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物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葡萄果皮花色素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
《果树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地球葡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葡萄果皮中花色素的提取方法及色素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盐酸-无水甲醇的提取葡萄果皮色素效率最高,其次是95%乙醇-4.7%盐酸(v/v=85/15)、1%盐酸-无水乙醇;以1%盐酸-无水乙醇为提取液,葡萄果皮质量与提取液的料液比宜为1∶5~1∶10(m∶v,g/mL)。光谱特性分析表明,葡萄皮花色素属于花色素苷类,其稳定性受溶液的pH值影响最大,当溶液pH≥9时,特征光谱消失。葡萄花色素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但在光下降解速度加快,受热后在光下降解更快;Fe3+对葡萄花色素的不良影响大于Zn2+、Ca2+;高浓度的蔗糖、果糖对花色素有一定的护色效应,而葡萄糖对其影响不明显;维生素C、苯甲酸钠对花色素有不良影响。


水稻对不同小种稻瘟菌抗性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中国水稻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同一水稻品种接种不同小种稻瘟菌,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水稻-稻瘟菌非亲和/亲和互作消减cDNA文库。经差异筛选、序列分析及RT-PCR验证,共获得25个独立的差异表达cDNA克隆。根据与它们同源基因的功能推测,这些cDNA克隆可能参与了对病原菌的防卫反应、转录和蛋白合成与修饰等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通过RT-PCR检测了差异表达基因在非亲和/亲和互作早期的表达谱,所有被检测基因在非亲和/亲和互作零点的表达水平均相同,而在接种后的其他时间点,它们的表达在互作反应中或被诱导或被抑制,说明这些表达的变化仅仅与接种的不同小种有关,肯定了所分离到的基因及其表达变化的可靠性。受不同小种病原菌侵染后,由于一些参与防卫反应的基因被诱导或被抑制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可能导致水稻小种特异的抗性。
稗草休眠特性及其解除
《浙江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研究了稗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休眠特性及其解除方法。结果表明,稗草种子在成熟后都将进入休眠,不同环境条件下其休眠期不一样。2004年7月采集的稗草种子在地下贮存条件下5个月就能打破休眠,且持续6个月一直处于休眠解除状态。室内常温条件下需12个月才能打破休眠,而冰箱中贮存12个月不能解除稗草种子的休眠。1 000.0 mg/L赤霉酸浸泡240 h和硫酸浸泡10-20 min均能解除稗草种子的休眠,但其他处理不能有效解除稗草种子的休眠。
关键词: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休眠 解除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对黄瓜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植物生长促生细菌CH1与CH2对黄瓜生长及品质的作用机制,采用种子催芽、温室盆栽与生理生化的方法,研究了其对黄瓜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H1与CH2对黄瓜种子萌发、根与植株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根部与叶部中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减少,与品质相关的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和VC含量显著增加..
关键词: 黄瓜(Cucumis sativus L.) 植物促生细菌 活性氧 生理活动


番茄抗青枯病筛选方法及其在抗青枯病育种中的应用
《浙江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通过苗期接种鉴定、田间抗性鉴定和植株内假单孢杆菌群体数量及其分布的检测等方法对9个番茄品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这9个品系的抗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85198和203为感病品系,47254,51255,7585和85254为抗病品系。并针对3种筛选方法的特性,提出番茄抗青枯病育种的抗病鉴定筛选体系。

